敢叫课堂换新颜1.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362837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敢叫课堂换新颜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敢叫课堂换新颜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敢叫课堂换新颜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敢叫课堂换新颜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敢叫课堂换新颜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敢叫课堂换新颜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敢叫课堂换新颜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敢叫课堂换新颜景泰四中语文组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对课堂教学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高效课堂。思想是行动的灵魂,观念是行动的指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要转变理念,其次要敢于行动,勇于实践。高效课堂不是字面上的“高效益”,它的核心是人本,是一种课堂的境界,即让学生超越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我校的高效课堂理念包括:1.坚定123456的基本课改理念为了更好地建设高效课堂,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借鉴名校

2、经验,结合本校实际,修订完善了建设高效课堂的相关制度,确立了 “一个目的,两点理论,三项统一,四种状态,五个环节,六个标准”的123456高效课堂基本理念。即:一个目的: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让师生在公平、和谐的氛围中成长起来。两点理论:没有一个不学习的学生,没有一位不成长的教师。三项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教书与育人功能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四种状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五个环节:目标认定引导预习展示交流点拨升华测试反

3、馈。六个标准:精神饱满,态度积极;目标明确,点拨巧妙;学练愉快,检测满意。2.坚持“六段式”集体备课流程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单是学案,更不是教辅用书,、习题集,而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稿,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为了编好导学案,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业务功能,抓好集体备课。实行“六段式”编制流程,即“提前分工,明确任务个人研修,形成初稿交叉修改,逐步完善集体讨论,二次研讨组长把关,印刷使用课后反思,存档上交”;具体做法为:一是集体备课出优案。各教研组严格按照新课标,结合本学科特征,研讨修订完善导学案。做到实用、精细、高效。二是彰显个性出

4、特色。每个教师在集体形成的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高效课堂要求和本班学生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对集体案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个案。要求做到:基本要求不降低,课堂结构更优化,问题处理更巧妙,学习效果更明显。三是学习材料尽其用。以吃透课本为主,在充分利用配套练习的基础上予以拓展。四是及时反馈减负担。要求教师每课必反思,反思集体案的基调是否合适;反思个性修改是否到位;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采用的方法是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反思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针对性,是否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促使每个教师在反省中求提高、出经验。 在导学案的使用上,预习案以“提前下发,自主预习,批阅反馈,问题上报,课堂

5、交流”的形式进行。针对探究案,实行“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检测”的教学流程。坚持减负增效,落实当堂完成,逐渐改变了课堂模式,把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流程由“教师教的过程”转化成了“学生学的过程”。3.培训小组合作学习团队学习小组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的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型组织。小组建设需每组都有组牌,组名,组训,组规,每组以4-6人为标准。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要求男女、学科

6、特长、好中差搭配科学合理,且有严格的分工。学生座位自由调节或对坐或前后坐,学习方式转化为合作探究式,学生管理转变为小组成员捆绑式。小组学习讨论,按照“独学,对学,群学,反思”的规则执行。即小组学习讨论时,先独立思考独学,然后针对疑惑,进行一帮一两人讨论对学,如还有困难,再扩展到全组讨论群学,最后让学生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我们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掌握“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八种技能。一定要达到三重境界: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听明白是底线,给同伴讲明白才是彻底的明白,真正的明白。我们认为培训就是管理。

7、坚持班主任、任课教师适时对班委会成员、小组长、学科组长进行培训,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全班学生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承担任务。班级管理坚持“淡化个体、强化小组”的原则,对小组从“作业、课堂发言、课堂检测、组内成员学习进步、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定量、定性评价,学校定期对各班评选的优秀学习小组进行奖励,促进班级建设和小组建设活动。4.实施语文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没有确定统一模式,而是要求各学科结合课程标准和高效课堂要求,以各学科特点确定评价标准,确定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传统模式重“教”,而往往忽视“学”。教师精心备课,讲究传授手段,整合教材,

8、预设课堂,都是属于“教”。然而,经常听老师说,“我都讲了几遍了,学生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我想,不是我们没讲清,而是这个学生压根就没听进去。也就是说,我们只尽到了教的责任,却没做到学的完成。如传统的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其教法。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怎么样去“整合学生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到达学的最优化。我们认为,听明白不如想明白,想明白不如讲明白,学生能把所学知识清楚地讲出来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是自己的主人。想说就有口若悬河的展示舞台,想唱就有引吭高歌的优美曲调,在整个教学楼内处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学生的行为是没有任何约束的,读书时或站或坐,表达是自由的

9、,讨论时你争我抢,争先恐后,思想是开放的,只要围绕主题,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我们的学生是自信的,个性是张扬的,思维是开放的,交流是自由的,师生是平等的,学生的知识在相互渗透中自然的交融,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融会贯通。同一个知识点经过学生反反复复的自主思考自我训练,再通过学生的展现,就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使学生具有了一生中的财富那就是学会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如,我听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教的很传统,尽管有多次小组讨论。课文写的是:那是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别做胆小鬼。”“我

10、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11、。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

12、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课前朗诵、评价,导入之后让学生复述课文(默读,找六要素)。合作探究题有:1.阅读815段,划出描写“我”心理状态的词语,2.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3.分析我爬山崖时心理经历了哪几个变化过程,4.读最后一段,说启示。拓展延伸,读课外材料,讲成长故事。我们语文组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备好导学案。导学案为课堂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件和“抓手”,导学案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去支撑新课堂的运行。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三维目标、学习过程,也能呈现学法指导和课堂流程、课堂形态。甚

13、至还可以这样说,导学案是反照教师教育观、教学观、生命观的“镜子”,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导学案。所以,我组认为导学案必须明确备出本课学习目标、预习检测题、合作探究题、拓展提升题、当堂检测题。(展示教案,两次改版的导学案,改进版更突出“导”的功能)2.抓好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时,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知道新课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细读第二遍。阅读第二遍时,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细读,一边思考与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要立即查工具书搞明白,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听课时再去解

14、决。第二遍阅读的时间,就是做笔记的时间。预习中,定要把新课内容的重点和疑点找出来,然后把重点和疑点带到课堂上去。在预习阅读过程中,对不认识的生字,不懂的生词和不懂的内容,要立即查字典、词典和其它参考资料,把生字、生词在书上注音、注解。准备好上课时的“预习检测”顺利过关。3.鼓励踊跃展示。展示包括书面展示、口头展示,而不是必须让学生把探究的结论写出来才算展示。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学生克服羞于展示的心理。比如:让学生当众唱歌、大喊口号、朗诵诗歌、用更大的声音重复回答等。学生要学会使用一些展示的规范用语。如: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解决;我有疑问;我来补充“展示”要有序,“展示”要

15、竞争,“展后”应落实(动脑又动笔)。4.有效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应进行有重点、有突破、有深化的讲解补充和点评总结,强化重点,一课一得,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堂表现及体验收获整理记录下来。5.科学布置作业。学生课业负担很重,所以,本学期我组努力做到减负。多数情况下只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在课本上划划、批批即可,学会生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不必写许多书面作业。6.具体课堂操作流程。课前,让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出基础检测题(学生手中印发了导学案的话,直接用预习检测案)检查预习情况,用5分钟。然后,朗读课文,出示本节课需要阅读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研究,准备展示,用10分钟。(

16、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第三步,展示提升,在学生展示时,互相点评、补充,老师适时点拨、深化,用20分钟。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当堂检测,用5分钟。(重述上例怎么操作) 我组把以上教学思想概括为“1345”,即“一学案、三课型、四步骤、五要素”。所谓“一学案”是指教师、学生每堂课共用一份学案。一份学案把教案、学案、练案合为一体,真正把教师的劳动用到学生身上。 “三课型”是指“主读课、比较探究课、习作课”三个基本课型。 “四步骤”是指每一堂课应该包括“课前预习检测、课中阅读探究、争先恐后展示、有效总结提升”四个步骤(阶段)。“五要素”是指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备好导学案、抓好课前预习、鼓励踊跃展示、有效总结提升、科学布置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