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市实验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361864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枣庄市实验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枣庄市实验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枣庄市实验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枣庄市实验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枣庄市实验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枣庄市实验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枣庄市实验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

2、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同时将西方的宝石、菠菜等带回中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制作丝绸的蚕丝属于天然纤维B食用菠菜可以为人体补充维生素C宝石所含的氧化铝(Al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茶叶中含有的多酚(C17H29N3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2钪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c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是21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g3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硝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3、所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可能是()AFeAgCuBCuZnFeCCuAgFeDZnFeCu4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5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量体裁衣B沙里淘金C木已成舟D百炼成钢6以甲为原料合成化工产品丁的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丁为氧化物B转化中乙和丙分子个数之比为11C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丁D转化中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7今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蓝色WE来”,旨在引导人们从细微之处践行环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环保主题的是A自带布袋购物B草稿纸尽可能两面使用C使用一次性木筷D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8稀土是一种重要的

4、战略资源。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A铈属于非金属元素B铈原子的中子数是58C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D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9根据如图,下列关于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氢分子没有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有所减少C参加反应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D参加反应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质量比为2:110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为()A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用化学用语填空:(1)标出硫酸铁中铁元

5、素的化合价:_ (2)3个铵根离子:_(3) CO2中2的含义:_ (4)密度最小的金属元素:_(5)酒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下图是教材中的4个演示实验,仔细回忆亲爱的化学老师给我们做实验时的美好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图A实验完毕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答一点);(2)图B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3)图C中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4)图D中水的作用为_,铁丝燃烧的现象为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仪器X的名称是_;加

6、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则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为_(填字母代号)。(2)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_?(3)实验室可选择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B和C装置均可制取二氧化碳,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_?(4)若用如图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请将方框内的导管补画完整_。(5)现称取6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3.8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

7、质量_。14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A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质量比为1:2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填化学式)。(2)实验室中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已知:在空气中,当温度超过40,白磷会燃烧,温度超过240时,红磷才会燃烧,它们均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蒸馏水的作用是_(写一种即可);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红磷,引燃红磷。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为_。待红磷燃烧结束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

8、匙提出水面,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白磷,白磷又被点燃。实验中氧气含量传感器测得的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图2中_点时(填A、B、C、D、E)红磷开始燃烧;AB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查阅资料可知,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较好的药品是铁丝绒,利用铁与氧气、水等的缓慢氧化,生成红棕色的铁锈,可将空气中氧气浓度消耗至0.2%。将足量细铁丝绒置于试管底部,并倒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一段时间后你将看到的现象是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现有31.6克,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固体30.8克,请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

9、少克_?(2)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为多少克_?(3)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_。16小明同学发现他家菜园的蔬菜瘦小枯黄,经查阅资料发现,原来土壤中是缺少氮元素所致。于是他向土壤中施用了一种叫尿素CO(NH2)2的氮肥。请帮小明同学计算:(1)CO(NH2)2相对分子质量_。(2)求CO(NH2)2中碳、氧、氮、氢元素的质量比_。(3)如向土壤中施180g尿素,相当于向土壤施入_ 克氮元素? (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A、制作丝绸的蚕丝,属于天然纤维,故选项说法正确。B、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食用菠菜可以为人体补充维生素

10、,故选项说法正确。C、宝石所含的氧化铝(Al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D、多酚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7):(129):(143):16204:29:42:16,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2、D【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c,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钪元素相关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名称是钪,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1,表示原子序数为2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是21,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

11、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3、C【解析】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甲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乙,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乙强;丙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甲,说明丙的活动性比甲强;丙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乙,说明丙的活动性比乙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丙、甲、乙。由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符合题意的

12、金属是:Cu、Ag、Fe。故选C。【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4、B【解析】试题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选B。考点:原子的结构。点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5、D【解析】A、量体裁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已成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

13、理变化。6、D【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甲为甲烷,乙为一氧化碳,丙为氢气,丁为乙醇,故反应方程式为,。【详解】A、乙为一氧化碳,丁为乙醇,乙醇不是氧化物,故A不正确;B、转化是,乙和丙分子个数之比为2:4=1:2,故B不正确;C、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C不正确;D、转化 是丙到丁的转化,在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在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转化中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故D正确。故选D。【点睛】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7、C【解析】A自带布袋购物,可以少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故不符合题意。B草稿纸使用时要两面都用,有利于节约纸张,保护树木,有利于环境保

14、护,故不符合题意。C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导致树木使用量的增多,不利于空气污染的防治,故符合题意。D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可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8、C【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铈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铈原子的原子序数为58,原子序数=质子数,铈原子的质子数是58,中子数不是58,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铈原子的原子序数为58,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符号为“1”,不是“g”,一般省略不写,错误。故选C。点睛: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