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化学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3613657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市化学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渭南市化学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渭南市化学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渭南市化学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渭南市化学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渭南市化学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渭南市化学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渭南市化学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8高一上鸡泽期中) 工业制取ClO2的化学反应:2NaClO3+ SO2+ H2SO4= 2ClO2+ 2NaHSO4 , 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 SO2在反应中被还原B . Na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C . H2SO4在反应中做氧化剂D . 1 mol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2. (2分) 下列物质中,常做还原剂的是( )A . KMnO4B . COC . HNO3D . O23. (2分) (2016高一上上饶期末) 下列反应肯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的是( ) A . 化合反应B . 分解反应C . 置换反应D . 复分解反应4. (2分) (2016高一上菏泽期中) 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以下五种离子NO 、SO 、Al3+、H+、M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NO ):c(SO ):c(Al3+):c(H+):c(M)=4:3:1:3:2,则M可能是( ) A . Fe2+B . ClC . Mg2+D . Ba2+5. (2分) (2016高三上平罗期中) 据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以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来升炼倭铅(即锌),其原理如图2已知锌的熔点420、沸点906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泥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得到的锌被氧

3、化B . “锌火”是锌蒸气和一氧化碳在空气的燃烧C . 冶炼时锌变为蒸气在兜室冷凝为固体D . 升炼倭铅过程包含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6. (2分) 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的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自来水,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淀粉,食糖,食醋,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 . B . C . D . 7. (2分) (2016高三上泉州期中) 下列化工

4、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侯式制碱法制纯碱B . 海带提碘C . 氯碱工业D . 海水提溴8. (2分) 下列铁元素所处的状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A . FeB . FeCl2C . FeCl3D . Fe2O39. (2分) (2016高二上鄂尔多斯期中) 将 AgNO3、Ba(NO3)2、Na2SO4、NaCl 四种电解质按物质的量之比1:1:1:2加入足量蒸馏水中,然后用铂电极电解该混合物至不再有溶质离子参与反应时,则所得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A . 71:2B . 35.5:108C . 108:35.5D . 71:10910. (2

5、分)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月球上有着非常丰富的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TiO3)资源。已知钛铁矿与氢气在1 000 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FeTiO3H2FeTiO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FeTiO3中Fe显2价,Ti显4价B . TiO2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C . 反应中生成1 mol铁将转移3 mol电子D . FeTiO3在反应中作氧化剂11. (2分) 下列各组气体中,相遇会产生白烟的是( )A . NH3和HClB . NH3和O2C . SO2 和H2SD . NO和O2

6、12. (2分) 钛是一种活泼金属,具有密度小、熔点高、可塑性强、机械强度高等性能。工业上常用硫酸分解铁钛矿石来制备二氧化钛,用以冶炼钛,主要有以下五个反应: FeTiO32H2SO4=TiOSO4FeSO42H2OTiOSO42H2O=H2TiO3H2SO4H2TiO3 TiO2H2OTiO22C2Cl2 TiCl42COTiCl42Mg 2MgCl2Ti针对以上五个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 . 反应生成了两种酸C . 反应中的TiO2是氧化剂D . 反应表现了金属镁比金属钛的还原性强13. (2分) (2016高一上江西期中) 在xR2+yH+O2mR3+

7、nH2O的离子方程式中,对系数m和R2+、R3+判断正确的是( ) A . m=y,R3+是还原剂B . m=2y,R2+被氧化C . m=2,R3+是氧化剂D . m=4,R2+是还原剂14. (2分) (2018高一上安平期中) 下列关于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反应CH42O2 CO22H2O中,O2是氧化剂,CH4是还原剂B . 反应Cl22NaOH=NaClONaClH2O中,Cl2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剂C . 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中,HCl是氧化剂,MnO2是还原剂D . 反应2Na2H2O=2NaOHH2中,H2O既是氧化剂又

8、是还原剂15. (2分) (2016高二上广州开学考) 用0.1mol/L Na2SO3的溶液30mL,恰好将2103mol XO4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 . +4B . +3C . +2D . +1二、 填空题 (共4题;共21分)16. (3分) 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_;碱石灰的作用是_(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3)将过量的氧

9、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_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17. (5分) 高锰酸钾是锰的重要化合物和常用的氧化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高锰酸钾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下列试剂不需要用棕色试剂瓶保存的是_(填字母代号)a浓硝酸b氯水c烧碱溶液(2)KMnO4稀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下列物质与其消毒机理不同的是_(填字母代号)a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b75%酒精c臭氧d双氧水(3)写出MnO2催化H2O2溶液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4)在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生产中需要纯净的CO2气体若实验室要制备纯净的CO2 , 从

10、下列给出的试剂中最好选择_(填字母代号)a石灰石 b浓盐酸c稀硫酸 d纯碱与上述所选试剂对应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代号)18. (7分) (2017高一上岐山期中) 铜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其中硫元素被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发生_反应;浓H2SO4作_剂,具有_性在该反应中,若消耗了32gCu,则转移了_mol 电子,生成_ L SO2(标准状况)气体19. (6分) 有关FeSO4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无关物质已略去)已知:X由两种化合物组成,将X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通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Y是红棕色

11、的化合物(1)气体X的成分是(填化学式)_(2)反应I的反应类型属于(填序号)_a分解反应b复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化合反应e氧化还原反应(3)溶液2中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是_(4)若经反应I得到16g固体Y,产生的气体X恰好被0.4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反应IV中生成FeSO4的离子方程式是_三、 综合题 (共1题;共6分)20. (6分) (2018高一上广西月考) 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2Mg C + 2MgO 请回答下列问题:(1) 上述反应中,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_(填“得到”或“失去”)

12、电子;而_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该元素的原子被_(填“氧化”或“还原”)。 (2) 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CO2 + 2Mg C+2MgO(3)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 还原产物是_。 (4) 如果有 2.4 克的 Mg 参与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mol。 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4题;共21分)16-1、17-1、18-1、19-1、三、 综合题 (共1题;共6分)20-1、20-2、20-3、2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