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耶律氏诗词文学接受史杂考(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3613128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耶律氏诗词文学接受史杂考(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辽耶律氏诗词文学接受史杂考(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耶律氏诗词文学接受史杂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耶律氏诗词文学接受史杂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耶律氏诗词文学接受史杂考(1) 摘要:辽代文学发展轨迹的过程如同其他少数民族文学所经历的一样,是由简而繁、逐步汉化、积淀形成文学体系、规律的历程,具有阶段性和时代性,辽代文学发展与起皇族耶律氏的关系至为深远,两者间具有着统属乃至因果关系,可以说,辽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是以耶律氏为主线而逐步完善以至于成型的文学史,辽代文学百余年的发展孕育及成型,其间耶律氏居功甚众。 关键词:耶律氏;诗词;接受;推崇;鼎盛 耶律氏源起于东胡鲜卑的旁支,详考见于辽史,原有的文化基础和诗词形式皆处于雏形和未臻完善的初始阶段。耶律氏由诸阿保机亲族部族组成,各属其氏。辽史卷32营卫志:“三耶律:一曰大贺,二曰遥辇,三曰世里

2、,即皇族也。”耶律氏众多的人口数量、特殊的融合起源和政治地位决定了其在契丹文化形成之先,就具有了形成文化底蕴的物质环境条件与可行性。耶律氏所代表的辽国文学,以诗词发展为其显要者,究其根源,是因为少数民族的俗习和北朝粗旷质朴的文风,决定了诗词艺术形式在辽文学中的发展地位,而耶律氏诗词创作无论是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着辽代诗词的首要位置,影响深远。 辽代特殊的政治制度和国策决定了耶律氏文人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政事和接触文学,辽史卷45百官志一所说的“百官择人,必先宗姓”,就是宗族政策下耶律氏参预政治、实践文事的外部环境。石刻本耶律宗室羽之墓志云:“儒释庄老之文,尽穷旨趣;书算射御之艺,无不该通。”赵翼廿

3、二史剖记卷27所载众多皇族成员工诗善画的事例,提出辽代皇族“多以文学著称”。皇族中的皇子及诸王贵卿者,府下则专设辅助、教育臣僚及伴读官员,具有享受最高级文化教育的特权。他们即使出任外官,亦以文史为重,携僚佐及伴读官员前往。有史料可考的如辽圣宗太平七年(1027年),“匡义军节度使中山郡王查葛、保宁军节度使长沙郡王谢家奴、广德军节度使乐安郡王遂哥奏,各将之官,乞选伴读书史,从之”。(辽史卷十七圣宗纪八)这充分说明了辽国宗室在接受和学习汉文化方面的肯定与积极态度。 辽代耶律氏对于汉学诗词的接受过程中体现出对于宋代诗词名家的赞赏和学习,其中统治者的态度是诗词的决定因素。辽代耶律氏诗词演进大致分为三个

4、步骤: 1.辽宗室对于诗词文化前期的接触和习得时期 契丹源自东胡,属鲜卑族中类于原始者,自魏后游牧辽河流域,随水草就畋猎捕渔,以车帐为家,“本无文字,惟刻木为信”(五代会要卷二十九)。在文化上落后于中原汉民族和同时期的少数民族。在征服渤海之后,“乃制契丹文字三千馀言”(契丹国志卷一)。当属契丹初步接触文明、创立自己民族文字的开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东丹王耶律倍是辽初著名的文学家。太宗改东平为南京,内于猜忌,迁倍居住,复派人监窥倍动静。后唐之主明宗,乃两次派人跨海持书邀请耶律倍。于是耶律倍携高美人载书浮海避之后唐,后唐明宗赐姓东丹,名慕华;复赐姓李,名赞华。他用来咏叹政治失意的诗歌流传至今,其

5、风质朴粗犷,质实明晰。其海上诗云:“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这是辽代诗词文学受南朝影响的最初佐证。金代巨匠、集大成的文学家元好问对于耶律倍的诗画作品曾赋诗咏赞曰:“意气曾看小字诗,画图今又识雄姿。血毛不见南山虎,想得弦声裂石时。”契丹社会真正的汉化和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完成于辽景宗和辽圣宗时期。辽史文学传序记载云:“辽起松漠,太祖以兵经略方内,礼文之事固所未遑。及太宗入汴,取晋图书、礼器而北,然后制度渐以修举。至景、圣间,则科目聿兴”。这直接导致了大量南朝诗词文学艺术的涌入和宗室文学的仿汉性,是辽诗词的初始与肇端。 2.辽中期对于南朝诗词文化推崇与创新娴熟时期 共2页: 1论文出处(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