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唱法传承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359518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北民歌唱法传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陕北民歌唱法传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陕北民歌唱法传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陕北民歌唱法传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陕北民歌唱法传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北民歌唱法传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北民歌唱法传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北民歌唱法传承 民歌被认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编年史,而陕北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绚丽奇葩之一。为了更好的保护面临濒危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陕北民歌的精髓和精神积极保护、传承和创新,要使民族性、地域性、原生态的陕北民歌艺术融入到世界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改革大潮中来得以发展,我们从事民族声乐教学和热爱民族声乐的人士们,不只是对它开始关注和保护,更重要的是学习和传承。这也是一个国家从事民族声乐演唱的一个重要任务和责任。现今人们对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风格特征、审美意义和现代价值众说纷纭,还仅仅是停留在呼吁保护和继承它的阶段。可怎样才能做到保护、继

2、承和创新共存呢?在这方面只有蒙古族长调和短调艺术在创新发展上开辟了新河,走到全国的前列。而学校音乐教育是继承和传播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渠道,将陕北民歌以及它的唱法采集、整理、编著成一整套完整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引入到地方师范类院系中来才能更实际的进行研究、传承和发扬光大。一、陕北民歌的类型特点及风格特征(一)陕北民歌的类型特点陕北民歌的题材涉及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劳动生产、社会矛盾、爱情婚姻、生活情趣等,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地域习尚,以及传统的审美意识是陕北民歌在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上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歌曲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将它分为劳动歌、仪式歌、信天游、小调、社火歌五大类。1、劳

3、动歌劳动歌是一种伴随劳动而歌唱的劳动号子,它具有激发劳动者的热情和指挥集体劳动的统一节奏的作用,是民间田间劳作常常惯用的歌曲。陕北的号子主要有打夯号子、船夫号子、碾场号子等。如船夫调、打夯歌等。这些劳动号子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是陕北劳动人民伟大力量的一种艺术再现。2、仪式歌仪式歌是产生于古代的一种民歌形式,它和陕北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与社会生活中举行的一定典礼仪式分不开。陕北的仪式歌主要有婚礼仪式歌、葬礼孝歌、作战誓师战歌、宗教仪式祈祷歌等。如花花轿抬亲、迎亲歌等。这些仪式歌表现了陕北各个历史时期的民俗事象的真实反映,其风格古朴、纯真、地方色彩非常浓郁。3、信天游信天游是黄土高原孕育出的一种随

4、意性极强的、兴致而作、心口漫唱、不受限制、尽情抒发的山歌。它的名称多样,被不同的地方称之为山曲;、爬山调;和顺天游;。突出的艺术手法是采用比兴特点,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如泪个蛋蛋泡在沙蒿蒿林、圪梁梁、脚夫调等。信天游是陕北民族的精华,最能体现陕北黄土高原那种沉郁、苍凉、恢宏的个性;,它的演唱空间感极强,高亢奔放而有深沉质朴,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着重内心情感的描写,质朴无纹,真挚感人,故能冲破时空、不胫而走、世代相传。4、小调小调是经过民间艺人艺术加工的一种城市民歌,它的范围包罗极广,结构较完整,是陕北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一种类型。如走西口、三十里铺、揽工调等。它的语言生动、质朴,曲调优美婉转,

5、感情深沉真挚,情感刻划入微。5、社火歌社火歌为即兴编唱的吉祥、逗趣,有秧歌、水船、灯曲等,内容主要反映拜年、庆贺和耍水船的生活趣事,如扳船的老艄公过来了、绣金匾、十对花等。社火的特点是一领众和,欢畅明快。常常是民间艺人结对表演的小型歌舞,诙谐、幽默,气氛可人,是一种陕北人民喜闻乐见的歌曲类型。(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征悠久的历史赋予陕北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形成了风格粗旷洒脱、率直真诚、热情大方等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它的艺术魅力就存在于词和曲两个方面,是音乐艺术和语言艺术的和谐统一。1、方言特征首先,我国的民歌之所以多姿多彩,其最大特点就是方言的差异,所谓隔山不同语,隔水

6、不同音;。陕北方言的特殊是在于巧妙的叠词、丰富的叠字,仅仅这些重叠歌词就能催生陕北民歌这朵艺术奇葩动人性情,悦人心灵。如:白格生生脸蛋;碎格纷纷牙;亲口口说下些恼话话;,就是这些陕北方言本身的生动形式为陕北民歌增添了不少艺术魅力。其次,陕北方言偏重鼻音,韵母以n;结束的字音都发成ng;音,所以,如苦命人;中的人;字在演唱时是应该发成仍;字;横山下来些游击队;中的山(shan);、下(xia);发音为san、ha;。陕北民歌的演唱发音要靠前,接近喊,共鸣较弱,是一种以嗓音为基础的自然纯朴的声音,它把普通话四声中的阴平;、阳平;等声调变调,按照去声来说的现象,如蓝花花这首歌曲中歌词蓝格英英的彩;中

7、第一个英;字和五谷里(的那个)田苗子;中的里;字等都按四声的感觉来唱。再次,陕北民歌中衬字、衬腔也具有浓郁的地方语言特点,浓烈的方言化的音调歌腔是陕北民歌独具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衬词的运用也是陕北民歌的一个重要特征,歌唱中加入一些衬词不仅使歌唱语言更加口语化,音乐更加丰满连贯,而且能使歌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如蓝花花中的的那个;和哟、呀;等,演唱时不能忽略这一步,否则歌曲中韵味会逊色很多。2、曲式结构陕北民歌由于在生产劳动中产生,因此从较小的二句式到较大的多段体,都有很多作品。二句式与四句式是陕北民歌中最普遍的创作形式,上下句构成一个段落,两句一韵,变化自由。其每句的基本字数为七言,如三十里铺、脚夫调、一对对毛眼眼瞭哥哥等,但由于抒情和叙事需要,有时也形成七言句式的扩充,出现更多字的句式,和扩大的三句式或五句式结构的分节歌等。有些陕北民歌在多段词的反复运用中随着内容和歌词语言的需要,曲词结构和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形成了富有变化而又贯串流畅的大结构。如五哥放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总之,陕北民歌的结构灵活丰富,不拘一格,内容所涵盖的范围较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