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徐州山水图记.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3589515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徐州山水图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徐州山水图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徐州山水图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徐州山水图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徐州山水图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徐州山水图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徐州山水图记.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徐州山水图记.doc2019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徐州山川图记徐州山川图记李蟠自昔名贤出典一郡,政教旁洽,风移俗易,士歌于庠,农乐于野,商贾辐辏于市,一时之气象迥殊,而境内之城郭山川亦觉顿异。是故人为地重而地以人名,如青州因富郑公而传,随州因刘长卿而著,徐州因苏端明而益显。无他,重其人因重其地也。今去端明六百余年矣。昌邑曦翁姜老父台来守兹土,下车之日,登黄楼西望苏堤,慨然联想:山川犹故,人物已非,昔之河平诸绩,其逸闻犹有乎?苟以实心而行实政,何在古今人不相及哉!用事次序修举,庶政聿修,期月而化,行三年而大治。迄今七载,犹如一日。偶于政暇时,觞客于放鹤亭上。座客有画者,因笑谓之

2、曰:“而不见夫群山矗起,而河贯此中者乎?民多强悍,吾其柔之。而不见夫九里崇冈,韩淮阴之壁垒如在;鸡鸣峻岭,张子房之箫声犹昨乎?吾与父老共太平久矣,养精蓄锐,固将乐其乐也。而不见夫奎阁焕于东隅,奎峰峙于南岸,秀映文曲者乎?富尔后教,子弟之率,吾望之久矣。君其为我图之。”图成,举以示余,余披图而拜曰:“吾有以知公之志矣。尝读苏端明守徐时上皇帝书,全徐局势了若指掌。今公绘此图列之屏帷之间登诸衽席之上目之所注政之所自出也。其所以筹画而安全之者,必更有出端明意计之所未及,则今日丹青尺幅,其即为异日对扬之先资可乎?”因援笔而为之记。注:李蟠:徐州人,清康熙三十六年状元。苏端明:苏轼。姜老父台:姜焯,昌邑人

3、,清康熙五十一年起任徐州知府。10.对以下句子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风移俗易改变今去端明六百余年距离C.行三年而大治治理得好D.余披图而拜穿、穿着11.以下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士歌于庠不拘于时苟以实心而行实政苟以天下之大C.君其为我图之惜其用武而不终也D.因援笔而为之记因河为池12.以下对文中画波涛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今公绘此图/列之屏帷之间/登诸衽席之上/目之所注政之所/自出也B.今公绘此图/列之屏帷之间/登诸衽席之上/目之所注/政之所自出也C.今公绘此图列之/屏帷之间/登诸衽席之上/目之所注/政之所自出也D.今公绘此图列之/屏帷之间/登诸衽

4、席之上/目之所注政之所/自出也13.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归纳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李蟠指出,徐州知府姜焯着重政风教化,经过精心治理,徐州百姓安家乐业,商业十分繁华,短短数年,焕然一新。李蟠以为,一个地方会因一个人而有名,比方青州由于富郑公而有名、随州由于刘长卿而有名、徐州由于苏东坡而有名。C.姜知府依靠诚意,实行德政,故政务办理实时适当,很快就实现政风教化,最后达到了古今之人不可以及的治理高度。D.李蟠以为,姜焯命人绘制徐州山川图,表现了他对徐州治理的专心,此图也能够作为往后他面君奏对时的先行资料。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山川犹故,人物已非,昔之河平诸绩,其逸闻犹有乎?吾

5、有以知公之志矣。尝读苏端明守徐时上皇帝书,全徐局势了若指掌。参照答案:14.河山还和本来同样,人和事物已经不同样了,过去治理黄河的很多功迹,那些消散的事迹还有吗?评分建议:“非”1分、“河”1分、”“逸闻”1分、句意通畅1分。我据此就理解您的理想了。以前读苏东坡治理徐州时上奏皇帝的奏疏,对整个徐州的局势如数家珍。评分建议:“有以”、“尝”、表达畅达各1分。参照译文:自古名士贤才出任一郡长官,政风教化,恩情四野,民风为之一振,恶俗随之改变,学子在学校歌声朗朗,农民在野外其乐滋滋,商人在街市人头攒动,一时之间,气象不同,而境内的城池山川也就感觉特别奇异。所以,这些人为地方增添了名气,而且也借助了这

6、些人的名望,比方青州由于富郑公而传名,随州由于刘长卿而有名,徐州由于苏东坡进而更为扬名。没有其他原由,是恭敬这个人因此恭敬这个地方。现在距离苏轼治理徐州已经六百多年了。昌邑曦翁姜知府来管理这片地方,就任之时,登上黄楼向西瞭望苏堤,大方怀念:山川仍旧,人间已变,寻访过去治理黄河获得收效的诸多事迹,那些消散的故事还在这里吗?假如依靠诚意来推行德政,哪里还有自古及今都赶不上他的状况呢!政务办理实时适当,一个月就实现了政风教化,推行三年,就被治理得有条不紊。到今日以历七年,有始有终日。有时在公务空暇时,在放鹤亭上宴请来宾。席座上有善画的人,就笑着对他说:“你没看见那群山矗立,而黄河横穿此中吗?百姓性情

7、多刚勇,我使他们变得轻柔。你没看见那高阔的九里山,淮阴侯韩信的营垒仿佛还在;高峻的鸡鸣山,张良的箫声就像昨天吗?我和乡里父老共享太平常子已经好久了,生活平定,人口增添,本来就把百姓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你没看见那奎阁在城东南光彩照人,奎峰在南岸矗立,和天上的文曲交相辉映吗?生活富裕以后兴教,对百姓子弟进行教育,我期望已经好久了。请您必定为我画这幅图。”图画好后,拿来给我看,我翻开图就恭恭顺敬地说:“我据此就理解您的理想了。以前读苏东坡治理徐州时上奏皇帝的奏疏,对整个徐州的局势如数家珍。今日您绘制此图,安置在屏帷之间,坐在卧席之上,眼睛看到的地方就是政令拟订的地方。那绘制并安置全州地图的原由,必定是又有超出苏轼策划以外的地方,那么今日这幅山川地图,把它作为往后边君奏对时的先行资料能够吗?”所以提笔来写下这篇图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