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之旅让思维飞扬.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3588756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作学习之旅让思维飞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合作学习之旅让思维飞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合作学习之旅让思维飞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合作学习之旅让思维飞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作学习之旅让思维飞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作学习之旅让思维飞扬.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作学习之旅,让思维飞扬“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点拨等教学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下面是我在平时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收获:一、小组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2、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有效提升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同时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深度参与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

3、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就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突破点,激活了课堂,具有极大的优势,然而我在最初的尝试和探索时却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尽管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气氛热烈,成果展示环节却多次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追根究底,缘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监控过程老师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学习任务不明确,合作意愿不

4、强烈。案例一:分数基本性质教学,教师设计了三个任务,让小组合作解决。1、三张大小相同纸,分别折出1/4、2/8、4/16,并将他们涂上不同的颜色。 2、认真观察,并将结果添入里。1/42/84/16。3、小组讨论,这三个分数_变了,_不变。各小组经过操作、合作、交流后派代表回答,结果表述完全一样。反思:常言道,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我们知道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但象小组合作“探索”,事先设定“套路”,无须经过讨论,一目了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现象,学生似乎都在积极参加,是否有探索性?是否体现了课堂的主人?这样的小组

5、合作学习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依据剧本的演出罢了。我认为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应该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景中发生的问题,来建设合作学习的依据。设置的问题应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应是开放性的,这样就意味着他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以期提出新问题,而不是诱导出教师预期的“那个”标准答案,其次,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通过合作得出独特的答案和创造性的方法。案例二:前几天上了一节“三角形的面积”感触颇深。“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

6、,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描述】1、假设猜想: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该怎样转化推导。2、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7、得到什么样的结论。根据学生描述得出结论: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3、继续引导:这个办法怎么样?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生: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师:这个办法怎么样?生:也很合理。(表扬,祝贺)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生:选两个同样的三

8、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底的2 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师:这个办法怎么样?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4、共同把这个结论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师:谁愿意到黑板面前写一下?生:书写。集体订正。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你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师巡视指导反馈,自由到板前书写。集体订正。5、公式的运用:要想

9、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生:三角形的底和高。师:那么,我们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题好吗?生:独立完成课本中试一试题目6、小结: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出,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师:(课件展示题目)生:独立或与同伴合作研究完成。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之,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力求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令学生想学,爱学,能学,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发现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的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以利于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成员,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单位地址: 王显联区 青谷小学 尉晓丽 联系电话: 15835279909 邮 编: 044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