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研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3588425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化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化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化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化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化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化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化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化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研究 关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多数经济学家将其归为我国近年来持续出现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我国化解流动性过剩财税政策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摘要: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007年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综合运用金融、财税政策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动,缓解流动性过剩,可见财税政策在抑制流动性过剩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财税政策作为基点,从贸易顺差、资本流入、外汇占款、进入房市和股市的沉淀资金等方面,分析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并探讨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关键词:流动性过剩;财税政策;研究流动性过剩;已经

2、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基本特点。通过以下几组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也不难看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种种迹象。从数量上分析,一是货币供给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2007年6月份广义货币供给量和狭义货币供给量同比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7.06%和20.92%,两者都有所反弹。二是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前6个月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共增2.54万亿元,已经达到全年贷款新增额调控目标的88%。三是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连创新高。2007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2663亿美元,储备总额达到13326亿美元,贸易顺差也累计达1125.3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从价格上分析,在货币市场利率低位运

3、行,消费物价指数增幅连续4个月超过警戒线;的同时,最明显的特征是各类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先是房价屡调不下,6月份上涨幅度达7.1%,其中深圳、北京等城市的房屋价格涨幅一直处在10%以上。再是股票市场迅速扩容,股价猛涨,截止到7月30日,沪综指和深成指分别报收于4440.77点和15060.86点,双双创出历史新高,两市总市值也达196701亿。从种种数据不难看出,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走高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特征。1一、流动性过剩的综述关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多数经济学家将其归为我国近年来持续出现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和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都认为,导致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

4、因是贸易顺差。但中金公司在近期出炉的报告中指出,贸易顺差并非近期外汇储备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热钱有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也在第四届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2002年以后,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渐增强,短期非直接投资的增加成为外汇储备激增和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双顺差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认为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根源在于国内外经济的结构性失衡,高储蓄和长期以来鼓励外资进入的优惠政策都是双顺差形成的原因。需要国内外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际间的协调。同时,在流动性过剩的内部原因分析上,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将其归为公

5、共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的较快增长:而中国银行研究员王元龙则认为是国内资金配置效率低下以及不合理外资外贸政策的结果。关于化解流动性过剩的措施,学者们认为应该多管齐下,内外兼治,通盘考虑金融稳定、经济安全等多种目标。郭树清指出,解决流动性问题需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积极进行对冲操作,治本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并努力从外汇储备的分流管理、提高间接融资比例、调整经济结构等更深层次的领域着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将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基本战略归为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和改革现有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经济学家樊纲则从财税政策方面,提出国企分红、征收资源税以及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分红、收租、减税;政策。对于

6、从内部和外部化解流动性过剩的优先性,张礼卿倾向于从外部失衡入手。认为多一些资本流入管制,削减过快增长的国际收支顺差,是缓解当前流动性增长过快的重要渠道。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管涛则不太赞同先从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角度来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他认为对外经济失衡是对内经济失衡的反映,必须从恢复内部平衡入手来解决外部失衡问题。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分析1.贸易顺差。近年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呈现出连年递增的趋势,成为经常账户顺差的主要推动因素。从2006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看,贸易顺差总额为1774.6亿美元,增长74.0%,约占我国当年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0.1%,已经超越国际公认的10%警戒线;。2007年1

7、-6月,我国贸易顺差累计已达1125.3亿美元,同比增长83.1%,接近2006年全年贸易顺差1775亿美元的2/3。预计到2007年,贸易顺差将达到2500亿美元(见图1)。2从特点上分析,在巨大的贸易顺差中,货物贸易顺差占据绝对力量。2006年货物贸易顺差达2177亿美元,增长62%,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在货物贸易顺差中,加工贸易是主要的贡献力量。在2006年的贸易顺差中,一般贸易进出口顺差仅为831亿美元,而来、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顺差则高达1889亿美元。加工贸易增长较快,成为我国当前对外贸易顺差中的最主要因素。2.资本流入。国外资本流入的不断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以往形成的宽进严出;的

8、外汇管理格局。伴随着外贸顺差的高增长,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也保持高增长。2007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318.89亿美元,同比增长12.17%,这是与我国各级政府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较多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分不开的。长期以来,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普遍享有超国民待遇;,其所得税实际税率仅为内资企业税率的一半,且全部的工资都在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之外。同时,有的地方把引进外资的数量当作评价政府业绩的重要指标,致使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出台了各种税收优惠和费用减免政策。不加选择的吸引大量外资,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但是,与资本流入相比,由于实力和政策法规的限制,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对外投

9、资相对滞后,资本流出的步伐明显滞后于不断增长的资本流入,造成外汇储备激增,宏观经济层面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更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来源于国际热钱的涌入。利润巨大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吸引了巨额的国外投机资本。就外商投资于房地产的情况来说。2007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速度加快,外商直接投资为102.62亿元,同比增长192.5%。而在股市一路高歌猛进;中,更大规模的境外热钱涌入市场。根据业内有关人士估算,地下外资入市;规模可能高达800亿美元左右,而掌控1.2万亿美元的国际对冲基金,也正在悄悄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2001年以来,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持续扩大,致

10、使市场上外汇供给过剩,由此引发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我国经济陷入了外汇储备增多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外汇储备增多;的循环,成为引发流动性过剩的诱因,也积累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33.外汇占款。在经常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大量的双顺差下,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避免过度升值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同时不可避免的通过外汇占款的形式增加了货币供应量,被动的推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造成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从每年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随着双顺差的增加,外汇占款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趋势。到2007年上半年,外汇占款余额已经激增为114449.63亿元。同时,构成基础货

11、币的外汇占款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这一比例超过了100%,达到108%,而2007年一季度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的比值已经达到140%。可见在当前双顺差的格局下,外汇占款已经成为推动基础货币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强力的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的推动下,成倍的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使实际的货币供应量超过央行制定的货币供应量计划,造成流动性过剩。可见,由于双顺差导致的外汇占款增多,使得央行被迫释放基础货币,已经成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最主要因素(见表1)。4.大量沉淀资金进入房市和股市。火爆的房市和股市,激活了大量沉淀资金。进入2007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上涨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控制,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

12、格同比上涨幅度都在5%以上,6、7月份涨幅达到6%以上,北京等大城市的房价涨幅甚至超过10%。房价的增长吸引了包括外资在内的大量投机资本。同时,继2006年股市市值增长近两倍后,2007年股市继续延续走高态势。强烈的投机动机,滋生了违规刷卡套现;、以及没有融资背景的光票贴现;等套现投机行为,使大量沉淀资金进入市场。当资产价格趋于不断上涨的自我循环时候,这部分扩张的流动性自然又会形成一定的超量货币供给,造成流动性过剩。三、化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制度安排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国际热钱大量涌入、股市和楼市激活的沉淀资金成为当前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而在金融市场充分发展以前,过多的流动性可能会导致资源错

13、配,刺激国内投资、信贷,引发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问题,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要缓解流动性过剩需要各方做出不懈的努力,也需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2007年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首次明确提出,要综合运用金融、财税政策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动,缓解流动性过剩。可见,在强调货币政策的同时,作为一个有效的补充手段,财政政策也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1.利用税收杠杆调节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资本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因素。从财税政策角度看,调整贸易顺差主要以占绝对比重的货物顺差为出发点,从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将出口退税和进出口关税作为调整渠道,通过税收杠杆;改变各种产品的进出口成本,影响产品

14、在国内国外的供给量,实现对贸易顺差以及贸易结构的调整,从源头上抑制流动性过剩。(1)从进口的角度看。以往征收进口关税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企业,但是在当前外汇储备激增、外汇占款冲消压力不断增大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一些国内急需产品的进口关税应当做出适当的下调甚至完全取消。面对流动性过剩,中央在确定2007年经济工作任务时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扩大进口的政策倾向。2006年11月,财政部对58个税目做出调整,下调了许多资源类产品的进口税率。2007年6月1日,财政部继续对209项涉及生活用品、零部件以及资源类进口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在倡导贸易自由化的后WTO时代,尤其是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宏

15、观经济背景下,进口关税还有下调的空间和要求。同时,对进口关税的调整也应当根据商品的特点,采用灵活和易操作的进口暂定税率。对于那些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能源和资源,在国内经济增长强劲,对资源需求非常旺盛的情况下,应当实行鼓励性的低关税政策,甚至实行零关税,以保证对工业发展的充分供给。对于那些有助于提高国计民生的轻工业产品,其进口关税的降低,不但能够减少贸易顺差,还可以使这些产品价格有较大的下降空间,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2)从出口的角度看。作为财税政策的重要环节,出口退税和出口税对减缓贸易顺差、抑制流动性过剩的作用不容小视。财政部也在这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政策调整,继2006年9月和2007年4月相继调低钢材等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后,2007年7月,财政部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财政部调整出口退税的同时,也采取了限制出口的更有力的措施:征收出口暂定税率。2006年11月,对部分资源类产品加征出口暂定税;2007年6月1日,又继续提高两高一资;类产品的出口关税,对142项资源消耗类商品调高或开征出口关税,充分显示了其调整出口、解决内外不平衡问题的政策导向。利用财税政策从出口方面调整贸易顺差需要从两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应当有针对性的选择施行出口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