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358742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概要牙龈出血和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和移位第一节 牙龈出血和炎症炎症和出血在牙龈炎和牙周炎中均可存在。牙龈炎:牙龈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内。 牙周炎:牙槽骨吸收和牙周膜纤维的破坏。一、牙龈炎症的病理过程正常龈、初期、早期确立期、破坏期二、临床表现 (一) 牙龈出血 最初的表现是:龈沟液的量增多、龈沟探诊出血。 探诊出血对牙龈炎症的诊断和判断牙周炎的活动性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咬硬物时出血、刷牙出血、自发出血等 (二) 牙龈颜色色泽变化是牙龈炎和牙周炎的重要临床体征之一。 牙龈炎时,游离龈和龈乳头呈鲜红或暗红。重症龈炎和牙周炎时,充血范围可波及附着龈,与牙周袋的

2、范围一致。 龈增生时,牙龈颜色由于血管减少或上皮角化增加而变苍白。 (三) 牙龈外形缘龈变厚、龈乳头圆钝,不贴牙面。点彩消失、表面光亮。纤维增生时,牙龈肥大,有时可呈结节状并盖过牙面。 (四) 牙龈质地炎症时,牙龈质地松软;纤维增生时,牙龈坚韧肥大。 附着水平:以釉牙骨质界为判断依据。在探测有炎症的牙龈时,探针尖端会穿透结合上皮,使牙周探诊的深度大于组织学上的龈沟深度。(六) 龈沟液龈沟液量是炎症程度敏感指标。检测方法:用一条小滤纸放入牙龈沟内30秒之后取出,用龈沟液测量仪检测或用精密天平称重,也可用茚三酮染色,根据滤纸条上的染色面积来判断龈沟液量的多少。概要牙龈出血和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

3、牙齿松动和移位第二节 牙周袋形成定义:牙周袋是龈沟的病理性加深,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部分与牙面分离形成。上皮附着位置向根方迁移附着丧失。二、牙周袋病理软组织壁根面壁袋内容物二、牙周袋病理(一)软组织壁1.袋上皮 (1)上皮增生显著,细胞水肿变性坏死。 (2)结合上皮不规则地向根方增殖。 (3)结缔组织内炎细胞侵润。2 结缔组织 (1) 水肿及变性,慢性炎细胞侵润,桨细胞约80%,少量中性白细胞。(2)毛细血管扩张充血。(3)胶原变性破坏。二、牙周袋病理牙周袋底及袋壁为炎症的中心区,破坏现象明显,炎症周缘区,可见胶原纤维及毛细血管增生,即修复现象。牙周袋的表现及相应病理改变二、牙周袋病理(

4、二)根面壁暴露于牙周袋内的牙根面。有牙石沉积及龈下菌斑堆积,其结构及化学性均有改变。二、牙周袋病理二、牙周袋病理(三)袋内容物毒性大1、菌斑、软垢、龈沟液、食物残渣、唾液粘蛋白、脱落上皮和白细胞等。2、白细胞分解可形成脓液。3、袋内壁软组织常受龈下牙石的刺激引起袋内出血。三、牙周袋的类型(一) 按袋底与相邻组织关系分1 、骨上袋 (suprabony pocket )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牙槽骨嵴的冠方,牙槽骨呈水平型吸收2.骨下袋(infrabony pocket)袋底位于牙槽骨嵴的根方,多为牙槽骨垂直吸收。 (二) 按累及牙面1. 单面袋(simple pocket)只累及一个 牙面。

5、2. 复合袋(compound pocket)累及两 个或两个以上牙面。3. 复杂袋(complex pocket)呈螺旋形 袋 ,起于一个牙面,扭曲回旋于另一个 牙面或根分叉区。牙周袋类型按其的累及牙面概要牙龈出血和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和移位第三节 牙槽骨吸收牙槽骨破坏的形式(一)水平型吸收(二)垂直型吸收,一,二,三,四壁骨袋。(三)凹坑状吸收,龈谷下方牙槽间隔呈弹坑状或火山状缺损极为常见。(四)不规则骨变化。三、牙槽骨破坏的形式(一)水平型吸收 (horizontal resorption) 骨嵴高度降低,最常见,通常形成骨上袋,但同一个牙齿的四周牙槽骨的破坏程度不一定相等。

6、(二) 垂直型吸收(vertical resorption)牙槽骨发生垂直或斜行吸收,与根面之间形成有一定角度的骨缺损。多形成袋底位于骨嵴根方的骨下袋。 骨下袋根据骨质破坏后剩余骨壁数可分为:一壁骨袋:骨质破坏严重,仅存留一侧骨壁,常见于牙槽间隔区。二壁骨袋:骨袋仅剩2个骨壁,多见于邻面骨间隔破坏。三壁骨袋:三个面均为骨壁,多见邻、颊、舌侧均有骨质,另一壁为根面或最后一个磨牙的远中。四壁骨袋:牙根四周均为垂直吸收形成的骨下袋,牙根位于袋的中央,骨壁与牙根不贴,治疗效果差。混合壁袋:垂直吸收在各个骨壁的程度不同所致。(三) 凹坑状吸收(osseous crater):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

7、央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多发生于后牙龈谷区。 (四)其他形式的骨变化反波浪形骨缺损(reversed architecture)由于各部位牙槽骨吸收不均匀所致。 四、牙槽骨吸收的临床表现正常情况下,骨嵴-釉牙骨质界的距离1-2mm。 主要用X线片观察,主要显示近远中的骨质情况,颊舌侧骨板不清晰。骨下袋难于确定是几壁骨袋。临床表示方法:按吸收区占牙根长度的比例来描述。吸收为根长的1/3、1/2、2/3概要牙龈出血和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和移位第四节 牙齿松动和移位牙齿松动病理性动度: 牙的病理性移位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牙齿向受力的方向移位,前牙的扇形移位.牙合力的改变:影响合力的因素:牙接触区、牙列的完整性;牙的形态、牙尖斜度;合力与唇颊舌肌的平衡。概要牙龈出血和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和移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