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6].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353383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6].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课程内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教学活动建议:绘制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简图,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郑和下西洋的概况表格和航线简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提高阅读、识图和归纳能力。通过观看视频和分组讨论,古今联系、中西比较来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通过系列读图及史料分析,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史实,学会正确评价历史

2、人物。通过联系现实,从中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中得到启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郑和下西洋的概况表格和航线简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通过系列读图及史料分析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从而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及意义。通过完成郑和下西洋航线简图,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和分组讨论,古今联系、中西比较来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从而突破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3、图示演示法、练习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海洋图片)这是什么?(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蓝色的国土!明朝曾经创造海上传奇,曾给中国带来荣耀;也曾出现海上危机,给中国带来伤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明朝的海洋那些事儿。请同学们翻开课本70页,学习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二、教授新课:(一)明朝的海上传奇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概况:教师提问:关于郑和下西洋,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历史要素:背景(原因、目的、条件)内容(经过、活动、结果)评价(性质、作用、影响))接下来,任务交给同学们。任务一:填表格,自主学习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郑和下西洋概况

4、表郑和是谁?(明朝内宫太监,曾在靖难之役立功,得明成祖赏识)谁派他下西洋?(明成祖朱棣)西洋是哪里?(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目的示中国富强,用中国货物换海外奇珍(还有寻找建文帝)时间和次数1405-1433年 7次规模和人数每次60-200艘船只;首次就有27000多人航线路线(在填充图册39页图中,描绘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到达范围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从事活动发展友好关系,开展贸易成功原因明朝国力强盛、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地理知识进步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时间早、时间长、规

5、模大、次数多、航程远,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任务二:看视频,四人小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请同学们观看人民网视频新加坡的郑和宝船,四人小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他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是世界杰出的航海家。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我国自2005年起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东南亚很多国家都建有纪念郑和的建筑。然而郑和之后,明朝再没有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为什么呢?分析材料:(郑和下西洋)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z,计量)。明史郑和传郑和下西洋不

6、以获利为目的,不计成本,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必然随之结束。 过渡随着国力减弱,大明王朝在开创海上传奇之后,又遭到了来自海洋的危机。(二)明朝海上危机倭患严重与戚继光抗倭1、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图文说史1:请同学们看图一倭寇图卷局部及倭变事略材料,思考:沿海民众为何离开家园而逃难?(倭寇侵扰,倭患严重威胁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在书中划出倭寇和倭患的含义。2、戚继光抗倭的经过图文说史2:请同学们看图二戚继光像和戚继光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思考:临危受命抗倭的戚继光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淡泊名利、保家卫国)图文说

7、史3:请同学们看图三戚继光抗倭形势图,思考:他抗倭的过程及结果如何?(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共同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3、戚继光抗倭的意义图文说史4:请同学们看图三鸳鸯阵和材料“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明史戚继光传”“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思考:为什么抗倭斗争能取得胜利?(戚家军纪律

8、严明,作战英勇;戚家军得到百姓支持爱戴;沿海军民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评价戚继光抗倭: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过渡明朝的海上危机不仅有倭患猖獗,还有来自欧洲殖民者的侵略。(三)明朝海上危机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自主学习:阅读教材74页相关史事,讲述葡萄牙是怎样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教师总结:1553年,一队葡萄牙商船借口在海上遇到风浪,请求到濠镜(即今日澳门)晾晒“水湿贡物”,广东官员接受贿银500两,允之。葡萄牙人得以上岸,自此入住、盘踞澳门。从此,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后来又逼迫清朝

9、签订不平等条约。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朝的对外关系,了解了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史实。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四、巩固练习:1.连一连:以下事件与哪一诗句匹配郑和下西洋 “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抗倭 “四海皆兄弟”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沧海月明珠有泪”2.选一选: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明朝前期国力雄厚,为郑和下西洋提供条件B.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使得倭寇日益猖獗C.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 D.戚继光抗倭在福建取得九战九捷的战绩五、收获启示: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感悟

10、?学生畅谈感悟。教师引导主题升华:国力强盛才有海上传奇,国力衰退就有海上危机。守住蓝色国土,捍卫国家主权,这是中国人向海图强的梦想。跨越蓝色海洋,促进文明交往,是中国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青年一代既要担负保家卫国的责任,也要具备环视全球的眼光。【板书设计】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海上传奇郑和下西洋海上危机 倭患严重和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课后反思:优点:1.注重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主动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看得见的、有意义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2.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习循序渐进。通过完成表格、描绘路线、讨论意义、图文说史,引领学生在一步步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得出历史认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3.注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让内容更加充实。在充分用好部编教材的基础上,引入地图、视频、图片、史料等教学资源,强化情境的真实感,引导学生学生联系古今、对比中外,逐步加深历史认识和情感体验。不足:教学形式比较传统,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语言和情感表达还有待提高加强,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让所有同学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有所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