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3341516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能力点,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一、什么是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说来,论说性的文结字是明朗的、直说的;文学作品则比较含蓄。论说性的文章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 论,就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

2、接说出,但是,也是可以捕捉到的。如孙犁的散文黄鹂,由实而虚,经过几番推导,而不断飞跃,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读完全文,经过一番揣摩,就可以领悟到溶化在艺术画面里的生活感受和得到的人生见解,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破坏人生和文艺“极致”的义愤。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三条。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例1:1999年第23题第1问: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相关原文是这样的。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3、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的失败,亦是合作塑像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又由于集体创造的,而不是个人创造的,那么这成功失败是属于集体,而不仅仅属于个人。这段文字中的每一句话都明说着或暗含着作者的一种观点。哪一句话表达作者对“教育的最大成功”的观点呢?首句说教师的“成功”,自然不是;次句说“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有点像,但不是。因为下句有“说得正确些”,可见它不够正确。而“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一句概括力强,内容完备,就是作者的主要观点,也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之处。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就

4、是分析的过程;这个句子表述明确集中,找出来就找到了答案,不必再作概括。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的。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例2:第二段引述了学会生存中的一些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两点: 创造思考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对于思考者或者文化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划出来,或提出某种方案加以解决。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

5、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它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是并存的。”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a限制了思考b无法产生突破和解决新问题c对问题的固定反应方式d限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e墨守成规更窒息了创新的愿望和灵感f强调记忆、练习、再现的聚敛性思考g忽略应用、联想的扩散性思维训练h情感因素不足i缺乏形象和审美内容j缺乏认知中的愉悦和激励。第二段引述了学会生存中的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二、三句之间用“然而”作转折,可见第1句说明了一个道理,后两句说明了一个道理

6、。引完以后写道:“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这便点明了引用后两句话的意图,也就是“要说明”的道理。因为题目规定要用自己的话作概括,因而需要从揭示“警惕”的原因方来概括,写成“当前存在着扼制创造力的因素”。再来看引用第一句话要说明的道理。联系前后文看,所谓“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就是人类潜在的创造能力。“解放”它,从教育来说,就是培养创造能力。“人们越来越要求”,这是社会发展所致。这样看来,作者要说明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引文本身,但规定要用自己的话作概括,因此可以“转化”为“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培养创造能力”。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

7、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作出概括。例3: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为它对这部书的看法是 。相关原文是这样的:这一部古文辞类纂的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应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它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来分类而辨体。从文章的本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的分类方法为合理

8、而简明中国古代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开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要严守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容从上列摘引的文字看,作者从两个方面来评述古文辞类纂这部书的。这两个方面就是“它的材料的丰富”和“它的分门别类”。作者对此有何评价呢?对它的分门别类,先说“觉得靠不住”,后说“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也就是它的分类不够合理而简明。对“材料丰富”的评价不像前者那样集中而明朗,而是含蓄在最后一段之中的,即“严守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等句中的,换言之,它是严守封建教条的。这样看来,本题的答案是

9、:虽然它的材料丰富,但它的思想是严守封建教条的;虽然它能分门别类,但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这个答案正好符合“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限制,因而是正确的。一般说来,能通过前两条途径作解答的试题相对比较容易,而要用第三条途径来解答的试题,则一定比较难。三、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应注意下列两点:1要整体把握文意全文的倾向分析概括全文的观点态度固然要注意这一点,即便是分析概括文章局部表现的观点态度,也应如此。这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前题。2要准确理解语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句来表现的,对语句理解不准确,分析概括就会出错。四、练习与答案(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

10、。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节选) (1935年8月11日) 朱自清十五年四月一日,北京晨报诗镌出世。这是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诸氏主办的。诗镌里闻一多氏影响最大。徐志摩氏虽在努力于“体制的输入与试验”,却只顾了自家,没有想到用理论来武装别人。闻氏才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的理论和艺术的”;徐氏说他们几个写诗的朋友都受到死水作者的影响。死水前还有红烛,讲究用比喻,又喜欢用别的诗人用不到的中国典故,最为繁丽,真教人有艺术至上之感。死水转向幽玄,更为严谨;他作诗有点像李贺的雕锼而出,是靠理智的控制比情感的驱遣多些。但他的诗不失其为情诗。另一面他又是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爱国

11、诗人。但作为诗人论,徐低更为世所知。他没有闻氏那样精密,但也没有他那样冷静。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尝试的体制最多,也译诗;最讲究用比喻他让你觉着世上一切都是活泼的,鲜明的。陈西滢氏评他的诗,所谓不是平常的欧化,按说就是这个。又说他的诗音调多近羯鼓饶钹,很少提琴洞箫等抑制缠绵的风趣,那正是他老在跳着溅着的缘故。他的情诗,为爱情而咏爱情;不一定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只是想象着自己保举自己作情人,如西方诗家一样。但这完全是新的东西,历史的根基太浅,成就自然不大一般读者看起来也不容易顺眼。闻氏作情诗,态度也相同;他们都深受英国影响,不但在试验英国诗体,艺术上也大半模仿近代英国诗。梁实秋氏说他

12、们要试验的是用中文来创造外国诗的格律,装进外国式的诗意。这也许不是他们的本心,他们是要创造中国的新诗,但不知不觉写西洋诗了。这种情形直到现在,似乎还免不了。他也写人道主义的诗。 (据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散文精品,略有删改)1朱自清认为,闻一多诗歌风格的特点是 的。2在朱自清看来,徐志摩诗歌风格的特点是 的。 3闻一多和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上既有相同处,又有相异处。相异处的主要之点是:闻 一多作诗 ;徐志摩作诗 。4下列对闻一多,徐志摩的比较分析,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 A闻一多、徐志摩都有志于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新诗,然而都不能摆脱西洋诗歌 的影响。 B闻一多、徐志摩都凭借想象写作情诗,然而成就都不

13、大。 C闻一多、徐志摩写诗,在技法上都考究运用比喻,给人的感觉都是活泼的、鲜 明的。 D闻一多重视新诗理论的探索,徐志摩重视新诗体制的尝试,在当时都有一定的 影响。 E闻一多几乎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惟一的爱国诗人,而徐志摩是一名吟咏爱情的爱 情诗人。(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语言文字规范化 现在,社会上的语言文字使用状况的确太混乱了。这种混乱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以繁体字回潮为中心的文字混乱;二是以方言泛滥为代表的语言混乱;三是以胡编乱造、不知所云为特点的语文水平滑坡。 世界上任何一个统一文明的国家,都有通用的语言,规范的文字,发达国家不用说,就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有

14、的国家语言和文字的规范是自然形成的,有的则加上了政府的推动、干预。与语言文字统一和规范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地区间的矛盾冲突不断。中国恐怕是最早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秦始皇的“书同文”政策是尽人皆知的,其实,历代盛世也都有过类似的措施。历代王朝要求“书同文”、语同音,都是着眼于全国政令的畅通,以保证国家统一,但其影响所及基本上局限于官场。 1955年,我国的经济刚渡过了困难的恢复期,党和政府就提出要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和简化汉字。这是因为当时要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要解放生产力,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克服方言所造成的各地交流的障碍,用一批简化了的汉字迅速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15、。现在,我们正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统一祖国的事业奋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程度越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完善,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就越高。不能想象,如果普通话没有成为全国的通用语,统一的市场怎样形成,怎么运转。 众所周知,信息时代的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传输手段和速度的竞争。当前,我国的信息传递主要还是造信件、印刷品、电话、传真等,语言不通、文字不规范,自然就会造成沟通的障碍。现在,欧美各国正在竞相把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列入议事日程,我国也在加紧这方面的研究。将来要在我国实现多媒体计算机的联网,并加入到国际网络中去,要克服的拦路虎之一就是繁体字。有人说,以前搞简化字是为了解决人们识字、写字难的问题,现在有了计算机,这个问题不存在了。事实并非如此。简化字40年来已经为八亿多人所掌握,现在要普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