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综合问答题.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3049320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纲要综合问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言学纲要综合问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言学纲要综合问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言学纲要综合问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言学纲要综合问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学纲要综合问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纲要综合问答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学纲要综合问答题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音位、词汇、句法中是如何运转的?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他们彼此的关系叫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在音位中,聚合关系表现在区别特征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区别特征。音位的组合可包括音节、语音流变、韵律特征.例如北京后中和an有组合关系的有b,P,m,f,d,t,n,l,z,c,s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

2、个聚合-声母。在声母这个大的聚合中,还可以根据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共同性构成小的聚合,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b,P,m,f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部位排列的。在词汇中,组合规则表现为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例如“火”这个词由“火”一个语素构成,“朋友”这个词由“朋”和“友”两个语素构成。基本结构中的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也就是这些结构的不同组合位置。每个位置上可能出现的词要到有关聚合里去选择,这种聚合就是词类。同样,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意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在句法中,词组和句子是若干词的结构形式.词组和句子可长可短,变换无穷,分析起来又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结构一层套一层组合而成的.常见的

3、基本结构类型可以归纳为主谓、述宾、偏正、联合、述补五种。在有些语言中,词和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例如:reportreports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任意性是什么,是如何体现的?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符号的任意性是,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就单个符号的音与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和单个符号中音义的结合有很

4、大的区别,它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可以论证和解释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条件就是语言里的各种结构规则。比方“香菜”“香肠“香瓜”“香油等,都由两个最小的符号组合而成。“香”“菜”“肠”“瓜”“油”这些都是音义任意结合的符号,但它们之所以能组成“香菜”“香肠“香瓜“香油”却不是任意的,而是有道理可说的,可以从它们的组成中了解结合的条件。例如“香瓜和“瓜香”就不一样,我们能够说出这种不一样的道理.这样,以任意性为基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有规则的联系之中,使语言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所以,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3.音位与音素的区别与联系1、音素和音位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概

5、念的内涵不同。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2)划分的角度不同.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去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音素。音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每一个语音单位都各成一类,形成一个音位。(3)数量和分类不同。普通话语音共有32个音素,可以分成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其中元音音素有10个,辅音音素有22个。普通话语音共有36个音位,分为元音、辅音、声调三大类,其中元音音位有10个,辅音音位有22个,声调音位有四个。2、音素和音位的主要联系是:(1)两者都属于语音单位。(2)

6、元音音素和元音音位是等同的。(3)辅音音素和辅音音位是等同的。4.怎么找出一个语言或方言的音位采用三种具体方法:1)减除法:在具体的语言中,如果把词中的一个音素减掉,词义就发生变化,减掉的音素就是音位。例如,汉语的mao35(毛),如果去掉m ,就会变成ao35(熬),意义就发生了变化,m 就是音位。由于它的存在,把“毛和“熬区别开来。2)添加法:如果一个词加上一个音素,词义就发生变化,则加上的这个音素也是音位。例如,英语中,desk desk ,加上s s ,形成desks desks ,前者是单数,后者是复数,意义发生了变化,则加上的s 就是音位。3)替换法:如果词中的某一个音素被换成另一

7、个音素,词义就发生了变化,则所换的音素就是另外一个音位.例如,英语的“sky ”skai (天空)中的“k 换成“sly ”slai (狡猾的),意思就发生了变化,则/l/就是一个与/k/不同的音位。如果换了一个音,这个音不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则不是音位。例如,把skai 换成sk ai,虽然听上去不顺耳,但是不改变意义,因此k 不是另外一个音位.5。 举例说明什么是句法结构规则的递归性.递归性和句法结构的层次性有什么关系?“递归性”是数学和数理逻辑的一个基本术语。它被引入到语言学中,指的是“重复使用同一条规则以便生成无限的新语句和无限长(在理论上可能的)的句子”的功能。也有人解释为“有限规则的

8、无限应用”。 同样的语法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同一条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递归性两种表现形式: 表现1:套合:从初始结构开始,自始至终重复运用同一条语法规则。例如: (玫瑰)花(院子里的)玫瑰花 -(张三)院子里的玫瑰花 -(在化工厂工作的)张三院子里的玫瑰花表现2:联合:同一条语法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上间隔的重复使用。例如: 你去,我去,还是他去?组合的层次性从表面上看,句子是一个接一个的词组成的线性符号序列,实际上,它的内部组织是有层次的. 语言中的句子,不管多么复杂,都是基本结构一层层套起来的组成的。递归性可以是同样的语法结构层层嵌套,造成的是成分的扩展,层次的增多,而同

9、一规则的的重复使用,并不能增加语言结构的层次,只是使同一层次的并列成分增多了。6.与英语对比,举例说明汉语语素的特点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是由词根构成的。古代汉语一个语素一个音节,一般一个语素就是一个词,后来为了弥补语音系统的简化,汉语逐渐用复音词来取代单音节词,复音词从中古开始在汉语中占据优势地位,原来的单音语很多都转化为单音节语素,汉语中单音语素占多数,复音语素多半是联绵词、叠音词或外来词. 汉语语素的组合能力很强,绝大部分语素是自由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但有一部分原来在古代可以独立成词的自由语素到了现代汉语中发展成需要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黏着语素。如“民”“粹”“律”

10、等。 汉语中的语素都是成词语素,缺少变词语素,基本没有什么形态变化.而英语中变词语素很多,像”ed”ing”s”等都是动词后可加的。形容词、副词、名词也都有专门的变词语素。 汉语中的语素有一些从名词发展来的派生语素,如“阿、老、子、儿、头等,但数目很少,所以汉语中的合在词以复合的居多,派生词较英语少得多。 汉语中同音语素很多,英语中也有同音语素,但数目较少。而且汉语中复音语素也有同音的,英语则基本没有。7.在汉语中,如何区分词和短语 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两个或以上的实词的组合,是大于词而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短语又是由

11、词构成的.三者密切联系,又有互相区别的界限。 词和短语的区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 从语法结构上看,词具有现成性和定型性;短语则具有临时性和可扩展性. 词不论其音节多少,结构如何,都是作为一种现成的单一性的单位而用于造句的。 短语则不然,它是临时组合的,且能够扩展。句法的规律只能作用于短语,不能作用于词的内部.例如:“新工人”可以扩展为“新的工人”、“新的女工人”,“光荣、伟大可以扩展为“光荣而伟大”、“光荣和伟大”.但“工人”却不可以扩展为“工的人”、“工的女人”,“光荣”、“伟大”同样不可以扩展为“光和荣”、“伟而大。 二、 从声音形式方面来看,词的内部不容许停顿,而短语的内部则可以

12、停顿。试比较一下作为词的“东西”(指物件)和作为短语的“东西(指东边和西边)。前者的读音(dngxi)结构是固定的,“西”读轻声,中间不停顿。而后者中的“西”不读轻声,语法结构也不很固定,中间允许停顿,也可以说成“东和西”。所以说像“木箱儿、“胶轮儿”是词,而“木头箱子”、“胶皮轮子”是短语;“支书、“共青团”是词,而“支部书记”、“共青团员则是短语。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插入扩展法”。 如果一个语言单位插入别的语言单位使它扩展后,不改变原来的意义,这个语言单位就 不是词,而是短语;如果意义改变了,或者没有意义了,就是词,而不是短语。譬如,“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中的“红花、

13、“绿叶”就可以插入“的或“颜色的,扩展成“红颜色的花”、“绿颜色的叶”,意义没有发生变化,这句话中的“红花和“绿叶”就是短语。而“红花是一种名贵的药材”中的“红花,如果插入“颜色的,意义就变了,所以这句话中的“红花”是词,而不是短语.同样的道理,作为一种工具名称的“拉手是词,而表示一种动作的“拉手”则是短语。8.语言的普遍特征是什么?1一切语言都至少有由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鸟儿飞)。 2一切语言都有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小鸟儿),副词性词语修饰形容词性词语(很小). 3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动词性词语全部或一部转成名词性词语(调查农村农村调查,飞飞的,写写的、所写的);把动词性

14、词语转成形容词性词语(飞飞鸟,烧烧杯)。 4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几个名词性词语连在一起(鸟儿和虫子),把几个动词性词语连在一起(试试,适应和改造环境). 5一切语言都有否定句(鸟儿不飞了)和疑问句(鸟儿还能飞吗),都能够把某些句子变成祈使句(快飞吧!)。 6一切语言的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都至少有两种发生关系的方式(鸟儿飞自动,鸟儿吃虫子他动)。9。请举例说明说明是隐喻,什么是转喻?词义派生的两种方式 转喻:转喻的基础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相关性) 整体?部分:西瓜(植物) 果实 物品?使用者:便衣(服装) 军人、警察 行为?行为发出者:编辑(动作) 人 工具?活动:saw(锯子) 锯

15、(动作) 材料?产品:iron (铁) 熨斗 产地?产品:茅台酒 隐喻:隐喻的基础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相似性) 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包袱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使人感觉重 老古董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陈旧过时 nose the narrow or pointed front end of something(事物的突出部分):面部最突出的部位10、请举例说明词义的模糊性,它会影响交际吗?为什么?模糊性-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大致有一个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词义中有一部分是具有模糊性的。也有一部分并不具有模糊性.此外,还有大量的科技术语,也都是精确的。词组和句子中也有一部分的意义是模糊的。原因在于现实现象是复杂的而且往往是连续的,用离散的语言单位“词”对这种现实现象的切分也只能是大致的,不可能做到丁是丁,卯是卯.比如,我们在说“张三个子高。”时,高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如果要求词义非得像术语那样丁是丁,卯是卯,身高六尺三寸才能说“个子高,六尺二寸就不行,年满六十才能说“老,五十九岁半就不行,那交际就难以进行了。语义的模糊性不会影响交际,反而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较清楚的. 语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