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管理讲课稿.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96503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管理讲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煤管理讲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煤管理讲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煤管理讲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煤管理讲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管理讲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管理讲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管理讲课稿一、 煤的水分1.定义:煤中的水分,根据不同的分类和测试方法其含义不同。(1)煤中水分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类,既游离水和化合水。游离水是以物理状态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管中和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化合水也叫结晶水,是以化合的方式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如生石膏硫酸钙(NaSO4.2H2O)和高龄土(AL2O3.2SiO2.2H2O) 中的结晶水。游离水在105110C的温度下经过12小时可蒸发掉,而结晶水通常要在200C以上才能分解析出。煤的工业分析中只测试游离水,不测结晶水。(2)煤的游离水分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外在水分,是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外在水分很容易在常温下的干

2、燥空气中蒸发,蒸发到煤颗粒表面的水蒸气压与空气的湿度平衡时就不再蒸发了。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分,指在一定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内在水分(Wnz)吸附或凝聚在煤粒内部的毛细孔(直径10-5厘米)中的水,称为内在水分。内在水分指将风干煤加热到105-110时所失去的水分,它主要以物理化学方式(吸附等)与煤相连结着,较难蒸发,故蒸气压小于纯水的蒸汽压。失去内在水分的煤称为绝对干燥或干煤。内在水分需在100C以上的温度经过一定时间才能蒸发。最高内在水分,当煤颗粒内部毛细孔内吸附的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时,这是煤的内在水分达到最高值,称为最高内在水分。煤样在温度30、相

3、对湿度96%的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测得的内在水分。最高内在水分与煤的孔隙度有关,而煤的孔隙度又于煤的煤化程度有关,所以,最高内在水分含量在相当程度上能表征煤的煤化程度,尤其能更好地区分低煤化度煤。如年轻褐煤的最高内在水分多在25%以上,少数的如云南弥勒褐煤最高内在水分达31%。最高内在水分小于2%的烟煤,几乎都是强粘性和高发热量的肥煤和主焦煤。无烟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比烟煤有有所下降,因为无烟煤的孔隙度比烟煤增加了。(3)煤的分析报表中的水分全水分,是指煤中全部的游离水分,即煤中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之和,符号Mt。是煤炭按灰分计价中的一个辅助指标。数值与收到基相同,收到基的定义是煤在使用时的水分,符号

4、Mar。比如茶壶空气干燥基水分,用空气干燥煤样(粒度小于0.2mm),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水分。2.水分的来源:在开采、运输和洗选过程中润湿在煤的外表以及煤中固有的水。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采掘机械化的发展和井下安全生产的加强,以及喷雾洒水、煤层注水、综合防尘等措施的实施,原煤水分呈增加的趋势。煤场贮存喷洒水,皮带降尘喷水煤的地面加工中增加煤的水分,主要是洗选。3对生产的影响:煤的水分直接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煤的水分增加,还增加了无效运输,并给卸车带来了困难。特点是冬季寒冷地区,经常发生冻车,影响卸车,影响生产,影响车皮周转,加剧了运输的紧张。4.对锅炉工作的危害是:水分存在会使煤中可燃

5、元素的含量相对减少而且水分蒸发还要吸收汽化潜热,所以水分会使煤的实际发热量降低。如果煤中增加1%的水分,除总热值减少1%外,汽化热值减少5.5大卡。例如5500大卡,减少60.5大卡水分多对煤的着火、燃烧十分不利,增加不完全烧烧热损失。水分在锅炉吸收热量转换成水蒸气,降低炉膛温度,降低空气浓度。煤的着火先是一个吸热反应,水分蒸发,挥发分逸出,再燃烧。燃烧又是一个化学反应,温度和氧的浓度是重要条件。对可燃气体有影响,增加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煤中水分多会使燃烧生成的烟气容积增大,造成排烟热损失及引风机耗电量增加;比如我们厂燃煤按270吨/小时计算,(4700大卡煤),增加1%水分,增加2.7吨水

6、,增加标准气体3360立方米,如按排烟温度120度,增加烟气量4837立方米。由于水蒸气的热焓比空气大得多,煤粉加热(回热)比排烟低,这部分损失降低利用率。煤中水分多还会影响煤的磨制和堵塞煤粉管道; 在磨制煤粉的过程中,原煤水分增加时,会由于塑性变形而提白研磨阻力,从而改变了燃料可磨性质引起额外的磨粉能量消耗,使磨煤出力降低。仓储式制粉系统水分多还会引起低温受热面的堵灰与腐蚀。 尾部受热面的积灰可分为松散积灰和低温粘结积灰两种。松散积次是烟气携带的灰粒沉积在受热面上形成的;低温枯结积灰是烟气中的酸蒸汽和水蒸汽在低温受热面上凝结,将灰粒粘聚而形成的。低温粘结积灰成硬结状、难以清除,对锅炉工作影响

7、较大。低温粘结积灰与低温腐蚀是相互促进的、这是因为堵灰使传热减弱,受热面金属壁温降低,而积灰又能吸附二氧化硫,使腐蚀加剧,腐蚀又将使堵灰加剧,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二.煤的灰分1.定义:煤的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渣。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残留物。因为这个残渣是煤中可燃物完全燃烧,煤中矿物质(除水分外所有的无机质)在煤完全燃烧过程中经过一系列分解、化合反应后的产物,所以确切地说,灰分应称为灰分产率。灰分的来源和煤灰种类几乎全部源于煤中的矿物质2.煤中矿物质分为内在矿物质和外来矿物质。a.内在矿物质,又分为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原生矿物质,是成煤植物本身所含的矿物质,其含量一般不超过

8、12%;次生矿物质,是成煤过程中泥炭沼泽液中的矿物质与成煤植物遗体混在一起成煤而留在煤中的。次生矿物质的含量一般也不高,但变化较大。内在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叫内在灰分,内在灰分只能用化学的方法才能将其从煤中分离出去。b.外在矿物质,是在采煤和运输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和夹石层的矸石。外在矿物质形成的灰分叫外在灰分,外在灰分可用洗选的方法将其从煤中分离出去。3.煤中灰分煤中灰分来源于矿物质。煤中矿物质燃烧后形成灰分。所以灰分通常比原物质含量要少,根据灰分可近似地算出矿物质含量。 如粘土、石膏、碳酸盐、黄铁矿等矿物质在煤的燃烧中发生分解和化合,有一部分变成气体逸出,留下的残渣就是灰分。 所以灰分通

9、常比原物质含量要少,因此根据灰分,用适当公式校正后可近似地算出矿物质含量。4.对生产的影响(1) 根据灰分的大小按一定间隔将各品种的煤分为若干等级。其中精煤每个等级的灰分间隔为0.5;其余的煤炭产品在其灰分为4.0140.00,每个等级的灰分间隔为1;当灰分为40.01-49.00时,每个等级的灰分间隔为3。(2)煤中灰分是煤炭计价指标之一。在灰分计价中,灰分是计价的基础指标;在发热量计价中,灰分是计价的辅助指标,灰分增加5%,热值单价降低2%。(3)灰分是煤中的有害物质,同样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4)煤用于炼焦时,灰分增加,焦炭灰分也随之增加,从而降低了高炉的利用系数。5.灰分对锅炉的

10、危害:(1)灰分存在会使煤中可燃元素的含量相对减少,发热量降低;(2)灰分会阻碍可燃物质与氧接触,影响燃烧与燃尽;灰分会使受热面积灰、结渣,不仅影响传热,甚至妨碍锅炉正常工作;(3)烟气中的飞灰还会引起设备的磨损、腐蚀,降低锅炉使用寿命,随烟排出的飞灰会污染环境。(4)从炉膛下部排除灰渣还会带走一部分热量,造成热损失,(液态排渣锅炉) (5)制粉系统的电耗也随之增加。(滚筒磨)三、煤的挥发分1.定义:煤的挥发分,即煤在一定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逸出物质(气体或液体)中减掉水分后的含量。剩下的残渣叫做焦渣。因为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热解的产物,所以确切的说应称为挥发分产率。2挥发分

11、的成分挥发分 把失去水分的煤变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 定温度时、其有机物质会分解成各种气体成分逸出这些逸出的气体成分统称为挥发分,(1) 可燃气体挥发分主要由可燃气体组成如氢、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CmHn等、(2) 不可燃气体此外还有少量不可燃气体,如氧、氮、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是碳酸盐分解,如含量大(超过2%)要扣除。3.报表中的挥发分空干基挥发分,用工业分析煤样测定的挥发分,符号Vad。干燥无灰基挥发分,须将分析煤样挥发分换算为干燥无灰基(以可燃物为基准)的挥发分,作为应用标准,符号Vdaf。4.对生产的影响(1) 挥发分Vdaf是煤分类的重要指标。煤的挥发分反映了煤的

12、变质程度,挥发分由大到小,煤的变质程度由小到大。如泥炭的挥发分高达70%,褐煤一般为4060%,烟煤一般为1050%,高变质的无烟煤则小于10%。煤的挥发分和煤岩组成有关,角质类的(由植物叶枝茎分泌物挥发分最高,镜煤(光亮均一,常具有内生裂隙的煤岩)、亮煤(次光亮,有纹理的煤岩)次之,丝碳(有丝绢光泽的煤岩)最低。所以世界各国和我国都以煤的挥发分作为煤分类的最重要的指标。5对锅炉的影响 (1)挥发分的特点是其本身容易着火燃烧,且能促进焦炭的燃烧。这是因为挥发分着火后会对焦炭进行强烈的加热。促使其迅速着火燃烧,同时挥发分逸出后焦炭变得疏松至多孔性, 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大,这就加速了煤的燃烧过程的

13、进行, 含挥发分多的煤易着火燃烧快,火焰长。所以挥发分是燃烧的重要特性。(2) 在设计锅炉时、炉膛结构、燃烧器形式、受热面的布置均与挥发分含量有关,(3) 在锅炉运行时,燃烧过程的调整也与挥发分含量有密切关系四.煤的固定碳1.定义:从测定煤样的挥发分产率所得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固定碳就是测定挥发分后残留下来的有机物质的产率,可按下式算出: Cgd=1000-(Wf+Af+Vf)2.焦渣的应用:煤的(焦渣)固定碳与挥发分一样,也是表征煤的变质程度的一个指标,(其粘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为烟煤划分细类)随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增高。所以一些国家以固定碳作为煤分类的一个指标。焦渣按其形状,特征的不同

14、可分为八种类型,用来初步表不同煤种的粘性,熔融性及膨胀性。根据挥发分测定后的焦渣可知,泥炭,褐煤,烟煤中长焰煤,贫煤及无烟煤没有粘结性;烟煤中气,肥,焦,瘦煤都有粘结性,可作为炼焦煤,而其中肥煤和焦煤没有粘结性最好,其坩埚焦熔融,粘结良好且具有膨胀性。 固定碳是煤的发热量的重要来源,所以有的国家以固定碳作为煤发热量计算的主要参数。固定碳也是合成氨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五、煤的硫分1.定义:煤中的硫分,根据不同的分类其含义不同。2.煤中硫的分类(1)按其存在的形态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种。有的煤中还有少量的单质硫。煤中的有机硫,是以有机物的形态存在与煤中的硫,其结构复杂,至今了解的还不够充分,大体有

15、以下官能团:硫醇类,R-SH(-SH,为硫基);噻吩类,如噻吩、苯骈噻吩、硫醌类,如对硫醌、硫醚类,R-S-R;硫蒽类等煤中无机硫,是以无机物形态存在于煤中的硫。无机硫又分为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硫化物硫绝大部分是黄铁矿硫,少部分为白铁矿硫,两者是同质多晶体。还有少量的ZnS,PbS等。硫酸盐硫主要存在于CaSO4中。(2),按其在空气中能否燃烧又分为可燃硫和不可燃硫。有机硫、硫铁矿硫和单质硫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都是可燃硫。硫酸盐硫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不可燃硫。煤燃烧后留在灰渣中的硫(以硫酸盐硫为主),或焦化后留在焦炭中的硫(以有机硫、硫化钙和硫化亚铁等为主),称为固体硫。煤燃烧逸出的硫,或煤焦化随煤气和焦油析出的硫,称为挥发硫(以硫化氢和硫氧化碳(COS)等为主)。煤的固定硫和挥发硫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燃烧或焦化温度、升温速度和矿物质组分的性质和数量等而变化。(3)煤中各种形态的硫的总和称为煤的全硫(St)。煤的全硫通常包含煤的硫酸盐硫(Ss)、硫铁矿硫(Sp)和有机硫(So)St=Ss+Sp+So如果煤中有单质硫,全硫中还应包含单质硫。2.对生产的影响硫是煤中有害物质之一。腐蚀设备硫虽能燃烧放出一些热量但其燃烧反应小成物是二氧化硫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