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拍卖考试金属试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88948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物拍卖考试金属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物拍卖考试金属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物拍卖考试金属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物拍卖考试金属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物拍卖考试金属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拍卖考试金属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文物拍卖考试金属试题 金属器基础知识A卷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出现在西周中期,盛行于( )时期,是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与编钟编磬相合使用的乐器。2、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的青铜剑如越王勾践剑是采用( )技术制成的。3、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大体相当于( )时期。到战国,中国进入铁器时代,但青铜器仍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西周中期青铜器在形制上最明显的特征是( )腹。5青铜器铭文古代称( ),现在一般称“金文”。6、( )是古代用来盛放肉酱、腌菜等调味品的器具。7、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大口,袋形腹,其下有三个较短的( )形足,其作用主要是扩大受火面,较快的煮熟食物

2、。8、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银质( ),内设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无论外层怎样转动,内层总能保持平衡,设计十分巧妙。9、青铜是指红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主要有铜与( )的合金,称为青铜,铜与( )的合金为( )青铜,另外还有铅锡青铜、镍青铜、磷青铜等。10、( )一般做成椭圆形,盖多做成兽头的形状,器身前面有宽大的流,后边有把手,下边有圈足。11、安阳殷墟出土四面铜镜的墓墓主人叫( )。该地发现的中国最大的鼎叫( )。12、青铜钟一般分( )和纽钟两类。13、( )是用来烹煮肉食、祭祀时陈列牺牲,宴飨时盛放肉食的炊具和食具,是青铜食器中最重要的器物。14、和( )都是盖、器大小一样,合起来是一体、

3、分开来是两个器皿的方形或椭方形的盛食器。15、青铜爵在( )文化中开始出现,未发现成组。最大的青铜爵群出土于( ),有数种形式的爵四十器。二、选择:(每题1分,共10分,单项或多项选择)1、在( )代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分铸法,铸造时先铸好一些青铜器的部件,合范时把这些部件置放在相应的部位,再进行浇铸。 A、夏 B、商 C、周 D、春秋2、商前期青铜器上饕餮纹尾部多( )。 A 、下卷 B、 上卷3、鸟纹与凤鸟纹的主要区别是( )。A、 大与小 B、 头上有无冠纹 C、 尾长与短4、山字形镜,是( )时期十分流行的铜镜,多见于南方。 A、 春秋 B、 战国 C、 西汉 D、 东汉5、在两周时期用

4、鼎的制度中,鼎一般作( )。 A、 偶数 B、 奇数6、通常仿制青铜器比原真器的轻重如何? ( ) A、 轻 B、 重 C、 相同7、刀币是仿刀削铸造的,目前所见的刀币都是( )。 A、 春秋 B、战国 C、 秦 D、 西汉8、我国商周时代的水器,经常是( )和盘组合使用。 A、俎 B、壶 C、匕 D、9、觥、卣、方彝等器物,消失于( )。A、晚期 B、西周早期 C、西周晚期 D、西周中期以后 E、春秋早期10、鼎、鬲、的圆柱形足最早出现在( )。A、商代早期 B、商代晚期 C、西周早期 D、夏代晚期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请在题后括号内划“”或“”) 1、秦半两钱一般重约5克币形、重

5、量都十分标准。 ( ) 2、弩机是具有远射功能的木弩上边的铜质机件。( ) 3、湖北盘龙城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年代属于商代前期。( )4、鉴用来盛水也用来照面所以我国古代把镜子和照镜子称作“鉴”。 ( ) 5、二里头时期的青铜器已经流行饕餮纹。 ( ) 6、传统鉴定青铜器所说的“生坑”,是指新出土保持着出土时的本来面貌的青铜器,“熟坑”指经历了“传世”过程,经藏家除锈、擦光、上腊之后的青铜器。( ) 7、我国秦代就已出现带柄的铜镜。( ) 8、青铜是黄铜和锡、铅等元素的合金。( ) 9、青铜器铭文中的“子子孙孙永用”这句常用语最早出现在西周早期前段。 ( )10、蜗身兽纹颇具时代特征,其状如蜗牛卷

6、体,大头咧嘴,卷唇獠牙,头上有触角,其下有一爪伸出。这种纹饰流行在西周早期前段,在西周早期后段的青铜器上就在也见不到了。( )四、问答:(每题10分,共30分)1、“物勒工名以考其诚”是什么时期,为何要如此刻铭? 2、简述青铜器辨伪的基本方法。3、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经历了几个阶段?答案填空1春秋战国2复合金属嵌铸3夏商周4深垂5钟鼎文6豆7锥8葡萄花鸟香囊 9 锡 锡 铅 铅10 觥11妇好 司母戊后母戊12甬钟13鼎1415夏晚期 殷墟妇好墓选择 1B 2A 3B 4B 5B 6A 7AB 8D 9B 10B判断 12345678910 问答1、 答:战国中期以后,刻铭由原来的叙事性记录,而

7、转到对质量的控制上去了,秦王嬴政的相国吕不韦,也就是说在生产的产品上刻上工匠或工场名字,并设置了政府中负责质量的官员职位“大工尹”,目的是为了考查质量,如质量不好就要处罚和治罪。 秦俑坑出土的铍、戈、戟、矛等大量兵器器身都铭刻有制造管理者、工厂和工匠的2、 答:青铜器辨伪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法与综合分析法(1分)。 比较。分别从铜质及铸造工艺、器形、纹饰、铭文诸方面与真器逐一进行对比,(1分)并参考伪器的各种情况作为反面标准进行考察,从而对该器各个方面的真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综合该器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分析。(1分)铸造工艺。由于夏商周时期与后代的铸造工艺不同,留在器物上的铸造痕迹也不同,通

8、过铸痕的观察可以判断真伪。夏商周主要采用范铸法,器体上留有范线,有时夹有垫片,细部花纹棱角细腻圆滑。而现代或用翻砂法,则粒粗胎厚,或用失蜡法,则没有范线。(1分)从铜质上分析,夏商周时期为青铜质,而后代的伪器有不少为黄铜质。又由于夏商周之青铜器入土已三四千年,经过长期腐蚀,已发生化学变化,铜质已糟朽,因此,真器比同样大小的新制伪器重量要轻,又经验者用手一掂,即可知其真伪。(1分)真器的表面锈色是经长期腐蚀而自然形成的,致密而有金属光泽,与器体是连为一体的。(1分)尤其是铜锈已渗入器物内部,渗入花纹或铭文字口之内。而伪器的表面锈色一般是用快速腐蚀法作成,其特点是很薄而且浮在表面。而厚的伪绣一般是

9、用漆调颜色作成,灰暗、呆滞,既没有金属光泽,有没有层次,浮于器表,疏松,易脱落,而露出新铜底子。(1分)从器形上来说,中国古代各类青铜器的形制是有一定之规的。如被鉴定者器形不符合古代规律,则有可能为伪作。(1分)真器的花纹及铭文自然而生动,风格古朴、生动。而伪器则呆板、软散、无生气。(1分)伪铭錾刻有刀凿之痕,往往又破坏了原来的表面,腐蚀者模糊而臃肿。伪铭大多书法拙劣,文义不通,与真铭拓本逐字逐笔对照,自可辨伪。(1分)3、答:铜镜在我国史前已经萌芽,(2分)经历了商周时期的发展,(1分)到春秋战国时期勃兴,(2分)两汉时期进入繁荣阶段(1分)。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镜缓慢进步,(1分)至隋唐而进入鼎盛(2分)。之后,历宋至元明清,逐渐衰落(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