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2877232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制造业的路径与机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根本,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推动 了各行各业的进步和创新。而“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 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其逐步涉及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和产品生产周期全过程,借助互联网 平台,制造企业、市场与用户的互动程度和范围极大扩展,互联网与 制造业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正重塑产业组织与制造模式, 重构企业与用户关系。当前,发达国家关于互联网在制造业的研究和 应用发展很快,全球新的产业分工体系和格局正在形成。为此,需要 进一步厘清互联网+

2、制造业的路径与作用,以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 造强国转变提供思路。一、引发制造业资源配置新方式在制造业领域广泛应用互联网,通过大规模协作生产,更加有效 地利用人类技能、天赋和智力,引发资源配置方式变化,释放企业内 外大量资源的创新潜力,使得传统的、集中式经营活动逐渐被分散经 营方式取代,“社会化生产”将呈爆发式发展。1. 客户成为中心在传统的生产- 消费模式下,企业(主要是指生产最终消费品的 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以产定销,消费 者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权。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发 展推动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高性 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

3、和线下消费向线上消费习惯的变迁,使得消费 者变得见多识广、积极主动,从由被动消费到主导消费,从而导致企 业价值链主导权从生产商、流通商转到消费者手中,并广泛、实时参 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通过开放网络平台,众多分散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个体实现广泛、 实时、频繁的交流互动,充分激发社会创新潜力,有效满足消费者个 性化需求。因此,制造企业必须尽快调整战略,主动变革生产与组织 方式,借助社交营销、大数据等新业务新技术实现与用户精准互动, 推进定制化、柔性生产、快速响应, 从而有效降低库存,实现专业 化、细分化的长尾效应,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如海尔的“全流程并联交互创新生态体系”,一方面借助海尔官

4、 网、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从众多的个性化 需 求 中 提 取 出 共 性 需 求 ; 另 一 方 面 通 过 HOPE ( Haier Open Partnership Ecosystem )平台,与全球研发机构和个人进行互动, 形成用户需求与全球一流创新资源的高效对接,由此设计出的产品再 由互联网预定的形式进行生产和销售。2. 人才利用社会化互联网的高速运算、处理能力的增强,通信成本的下降、带宽的 增加,以及接触成本的降低,使得以前被排除在外的普通民众能够利 用自由时间从事自己喜欢或关心的活动,通过信息共享,每个人不仅 可以成为信息的传递者,还可以参与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

5、活动。普通大众的微小创意也可能引发蝴蝶效应,不断催生出大量的智 能互联产品,甚至影响产业发展方向,任何人都可以依托互联网、依 靠大众力量,以众包、众筹、众智等众创形式实现“小人物”创意的 价值主张。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制造企业通过自建或借助现有的“众 包”平台,发布研发创意需求,广泛收集客户和外部人员的想法与智 慧,大大扩展了创意来源。如小米、美的、海尔等企业各自构建了不 同类型的互联网众包平台,对接用户需求与全球研发资源,征集产品 创意和技术解决方案。3. 互联网成为金融配置的重要渠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功能是融通资金,商业银行及股票和债 券市场是传统的主要配置渠道,但存在交易成本大、效率低

6、等问题。 而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整合企业经营的数据信息,使金融机构低成本、 快速地了解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有效降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 程度,迅速识别风险,提升贷款效率;在放贷后,金融机构可以对借 款企业的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实现持续闭环监控,有效降低了贷 款风险和运营成本。同时,正在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 上,依托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 APP 等互联网工 具, 提供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新兴金融服务,相比传统金融服务, 具有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 更便捷等特征,业务包括: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网上借贷(P2P)、

7、债权和股权众筹、金融资产网上销售和申购等,并越来越在融通资金、 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2014 年, 国 内新上线的P2P平台就有1228 家, P2P年末贷款余额超过1000亿 元。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者,传统银行拥抱互联网的变革也在不断加 速,如工商银行从支付、融资、交易、信息和电商五大领域全面布局 互联网金融。此外,腾讯任大股东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于2014 年 12 月开业,阿里巴巴任大股东的浙江网商银行获批,主要依托互联网经 营,客户定位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标志着“互联网+ 金融”的融合进 入了新阶段,有望带动整个银行业的变革。4. 制造资源云化制造资源云化,就是

8、融合现有的网络化制造、ASP平台、物联 网和制造网格等概念和技术,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服 务化构成云制造资源池,具有分布性、多样性、异构性、独立性、异 步协作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并进行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经营和管理。 通过网络和云制造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标准规范、可共享、可随时获 取、按需使用、安全可靠、优质廉价的制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云制造 服务体系的层次化框架主要包括物理资源层、虚拟资源层、服务层、 核心功能层和云平台用户层等,其中,服务层用于将虚拟化的资源封 装成服务发布到云平台,形成云制造资源池,可以使制造企业像用水、 电、煤气一样便捷地使用各种制造服务。如泉州市建设的“泉州云制

9、造平台”融合了数字化、网络化制造 技术,以及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服务等技术,把各类制造资源和制 造能力虚拟化和服务化,并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服务流整合成 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池,为相关制造企业服务。二、驱动制造业生产经营模式变革随着互联网+ 制造业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制造业的创 新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盈利模式和组织体系。1. 协同创新快速发展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 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 现深度合作。如我国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 计划”) 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

10、核心任务,通过深化机 制体制改革,转变创新方式,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 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使高校逐步成为 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 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协同创新是一项复 杂的创新组方式,其关键是形成以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 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和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 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互联网突破了地域、组织的 限制,能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跨领域、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些企业利用互联网建立了创新网络,给其 他合作主体提供相互

11、学习、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的机会。通过信息、 知识和创新资源的共享、集成、利用和再创造等方式,实现满足各方 利益、知识增值和价值创造的目的,从而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质量 和效益。如海尔天樽空调就是成功应用这种模式,在研发设计初期, 即在互联网平台上与 67 万名消费者充分互动,掌握了消费者对空调 的实际要求,然后迅速与多家研发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合作研发,产 品一经推出即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仅 2013 年 12 月 26 日一天即在 互联网平台获得了 1228 个订单。2. 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 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

12、知、人机交互、决策和 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术、 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实现了从市场分析、生 产管理、加工装配、销售、维修、服务到回收再生的全过程覆盖,形 成了从人员、技术、管理、信息的四维集成,到物质流和能量流、信 息流和知识流的集成交汇。工业互联网利用遍布其产品的传感器和网络联接机器,在机器设 备层面,利用软件分析技术提高机器的智能性和设备的性能;在车间 层面,机器设备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和协作,提高生产线的协同水平, 根据工厂动态生产情况实现不同工序流程环节的组织优化,提高产 出,降低能耗;在工厂层面,根据供应链情况和市场需求,面向具体

13、的生产任务,实现多个车间、多条生产线之间生产资源的统筹优化和 调度;在人与机器层面,所有制造系统、设备都与人互联,围绕如何 提升人的效率、为人更好地服务这一主线,实现人与智能制造系统交 互,推动生产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价值链 高端环节,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如海尔的沈阳互联工厂通过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搭建 信息化、数字化信息系统,率先建成了企业与用户需求数据无缝对接 的智能化制造体系,在数据实时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智能生产,每 10 秒 钟就能下线一台冰箱。3. 实现个性化定制在传统工业时代,制造企业按照自己设想中的需求大批量生产商 品,然后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时

14、看似有许多品种和型号的产品 可以选择,但是最终买到的产品并不一定最适合他。同时,由于很难 预测消费者需求变化,很容易造成产品供给过剩。互联网降低了制造企业与用户交互的成本,制造企业可以快速响 应用户具体需求,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工业生产由 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控制转变。制造企业结合计算智能、柔性制造, 通过信息控制生产模块的精细化切割与再组合,以及新的制造工艺, 可以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可以降 低甚至消除库存。如青橙手机推出的 C2B 定制手机,能够提供硬件、软件、配件、 外观、售后等全方位的定制服务, 在外观方面,多达 1000 多种后壳 可选;在硬

15、件方面,可实现对 ROM 大小、前后摄像头像素、显示屏 分辨率、内存等个性化需求;在软件方面,除了提供软件预装服务之 外, 还提供了定制个人专属 APP 的个性化增值服务。4. 网络营销渐成为主流目前,电子商务实现了区域内与跨区域间的资源优化与配置, 是 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从传统的交易平台向研发 设计平台、生产加工平台、物流配送平台、金融融资平台拓展和转型, 使制造企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向纵深推进, 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使得电子商务从消费领域向制造行业迅速拓 展。从过去的简单线下推广模式, 开始向线上线下(O2O )全渠道 营销模式转变,工业APP、电子

16、商务平台、O2O、移动社交营销、搜索 比价等互联网服务,已逐步渗入采购、制造、物流、营销、交付、服 务等环节。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增强了市场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为制造企业的营销服务带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国B2B电子商务保持了平 稳较快增长, 2014 年 B2B 电子商务业务收入规模达 192.2 亿元人民 币,比上年增长 28.34%,交易规模达 9.4 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 长 15.37% 。同时,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销售渠道互联网化,实现“从 工厂直达顾客(F2C)”。通过自己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不仅可以 减少渠道环节、降低销售费用,更可以和顾客建立直接联系,了解顾 客具体特征,进而为细分客户群体精准开发差异化、个性化产品。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互联网对出口企业的助力作用也越 来越明显,如外贸 B2C 网站兰亭集市 2014 年前三季度服装品类的 营收达到 3700 万美元,同比增速达到 103.9%,订单数及客户数同比 增速均超过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