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权利缺位与失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2869722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农民权利缺位与失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前农民权利缺位与失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前农民权利缺位与失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当前农民权利缺位与失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农民权利缺位与失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民权利缺位与失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前农民权利缺位与失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原文出处】宁夏社会科学【原刊地名】银川【原刊期号】05【原刊页号】5962【分 类 号】D4【分 类 名】中国政治【复印期号】01【作 者】陈洪连【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62)【内容提纲】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落脚在农民权利的保护上。目前农民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的缺位与失衡,凸现了农民权利保护的必要性、急切性和严峻性。【摘 要 题】地方政府与基层政权【关 键 词】农民权利/缺位/失衡/弱势群体【参照文献】 1乌东峰中国“三农”问题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经济导刊

2、,,(12). 2中国“三农”形势跟踪调查课题组,中国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部小康中国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夏勇中国民权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王思斌中国农村发展的困局EB/OL.中国选举与治理网(www.chinaelections.org),08. 5马晓河目前“三农”问题的症结与解决途径N.中国经济时报,0821. 6段匀雪现代农民权利贫困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基本的影响J.理论与改革,,(5). 7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看待权利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8生秀东农民承当与农民权利的关联思考J.中州学刊,,(1). 9胡永佳村民自治、农村民主与中

3、国政治发展J.政治学研究,,(2). 10景跃进海选是如何产生的J.开放时代,1999,(3). 11程宗璋国内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权利及保护机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 12钟丽娟农民权利保障的法律思考J.理论学刊,,(2). 13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 “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是一种重大的时代课题。破解“三农”问题,核心在于对农民权利的保护与救济。对农民予以现实关切与人文关怀,保护其合法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目前农民权利缺失的现状分析 农民权利是指农民作为权利主体的利益,重要涉及物质利益、精

4、神利益和人身利益,具体可划分为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社会权利等等。农民权利的缺失,重要体现为农民在土地财产权、政治参与权、自由迁徙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方面的缺位与失衡。 (一)农民经济权利的缺失 1.利益分派格局失衡。新中国成立后来的30年间,国家通过工农业剪刀差,从农村取走6000亿8000亿元,初步建立了国家的民族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但随着改革重点转入都市,农民在国民收入分派格局中仍处在弱势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政支农的比重始终呈下降趋势。1991分别为:10.3、10、9.5、9.2、8.4、8.8、8.3、8.2、8.23、7.99。同步,

5、农民除了要交农业税外,还要交其她多种费用,如教育附加费、民兵训练费、道路建设费、水费、“五保”费、特产税(费)等等的“三提五统”和多种乱收费。这种收入再分派的不公平与纳税的不平等再次拉大了都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市民与农民之间的差距。50年来,在总体上国家对农民利益分派取远不小于予,成果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业发展始终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 2.农村公共产品缺位。农村公共产品重要涉及江河湖泊治理、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大型水库工程、农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建设、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村科技成果推广、农村自来水供应等等。长期以来,国内城乡经济发展处在一种二元构造状态,政府在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也采用了二元供应的

6、做法。都市基本建设等公共物品完全由政府提供,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应方面则是完全缺位的。据记录,全国三分之二中低产田得不到改造,21的耕地缺少有机质;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得不到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仅为14,水土流失面积4.92万公顷以上;由于农业基本欠账过多,不少大中型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泥淤,排洪排涝能力减少,大面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农业技术水平低下,科技经费占农业产值比重局限性0.1,每400公顷耕地和每13.33万公顷草原仅1名农业科技人员1。 3.农民土地权益受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国内的都市化水平,国内许多地方不切实际地加快了城乡化建设的速度,盲目兴办开发区、

7、大学城等等,使得一大部分农民被从土地上剥离出来。事实证明,绝大部分征地,农民都是不情愿的,甚至十分反对,因征地纠纷引起的上访已经成为政府部门信访量的大头2(P358)。在土地征用过程中,损害农民权利的问题重要有:(1)显失公平,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偏低。据国土资源部记录,1987,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00多万亩,近七成是政府用行政方式征占土地。在征地工作中,不尊重农民的知情权、补偿原则过低且不完全到位、不当善安顿失地农民等问题相称严重。能源、交通、水利、水电、通信等基本建设项目,普遍采用法定原则最低限,甚至低于法定原则。(2)新时期“圈地运动”的掀起,对农民土地变相炒作。目前,地方政府为了招

8、商引资而减少成本的做法非常普遍。某些公司特别是一小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和私营公司老板,看到土地市场的升值潜力后,运用多种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商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巧立名录,变相圈地,实际投资是假,对征用土地进行炒作转手是真。政府千方百计从农民手里低价征来的建设用地,成为公司牟利的资源。(3)政府对土地低征高卖,暗箱操作,滋生腐败,引起矛盾。某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在看到某块土地有升值的潜力时,就想尽措施先行征占,变成土地“投机商”,而付给农民少得可怜的一次性补偿,基本把农民排除在土地升值权益者范畴之外。 (二)农民政治权利的缺失 1.不平等的公民身份权。在中国,“农村”既是个地区概念,又是个政治概

9、念。“农民”既是职业身份,又是政策身份。农村和农民是国家最坚实的基本和主线。无论是从人口比例,还是从苦难限度,我们都可以说,中国最重要的公民权利,当是乡民的权利;中国最重要的人权,当是农人的人权。3(P2) 国内的农民,不是纯正的职业概念,而是带有明显的身份特性。目前,户籍制度虽有所松动,但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要想争取平等的国民待遇,还任重道远。农民不能平等地享有市民应有的权利,农村人在求学、就业、晋职、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到重重限制与阻碍,农民的权利被制度性消解,歧视农民的二元制度,已经渗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 2.不健全的利益体现机制。由于农民分散经营、自

10、我组织限度低,加之既有的体制克制农民团队的发育,从全国或省的范畴来看,还没有形成一种综合的或专业的具有经济联合性质的服务农民、保护农民的全国性组织。农民缺少利益代言人,农民既无法保障自己的权利,也无法影响国家的政策和行动,在国家资源的分派和制度安排上处在极端不利的位置。 3.缺位与失衡的政治参与权。中国农民作为一种政治群体,不能和都市居民同样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利,她们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非常有限。农民参与权利的缺失可以从历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构成看出,第一届农民代表63人占5.14;第二届67人占5.46;第三届209人占6.87;第四届662人占29.4;第五届720人占20.9;第六届348人

11、占11.7;第七届工、农代表合占23;第八届280人占9.4;第九届240人占84。由此可见,在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中, 农民代表人数与其占80的人口基数相比获得了极不相称的席位,这意味着占全国人口34的农民不能有效体现自己的意愿,难以影响和左右政府或其她利益集团的决策。过低的代表比例使农民对有关坑农、伤农、卡农、害农的问题很难发出强有力的呼声,无法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注重。 (三)农民文化权利的缺失 1.城乡教育资源分派不均。长期以来,国家每年几百亿的教育经费几乎所有用于都市,广大农村则依托农民自己的力量办教育。从1995年起,国家财政还取消了对农村每个中学生315元、小学生225元的教育拨款,改

12、为从农民“三提五统”中支出。80的人口在农村,90的学校在城里。5 城乡之间教育投入水平不均衡,教育发展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有些农村地区教育公用经费严重局限性,直接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小学按教学大纲开出所有课程的占87,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占37.8,购教具、墨水、纸本、粉笔资金局限性的占32。初中按教学大纲开出所有课程的占20.8,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占45,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70.3,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占28.80。 2.城乡受教育权不平等。仅1987,农村小学阶段未入学和半途辍学,以及初中阶段未升学和半途辍学的人数,合计达15132.6万人。在都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

13、中的升学率从1985年的40提高到1999年的55.4,同期农村则从22.3下降到18.6,两者的差距从1.8倍扩大到3倍。6(P46) 在属于高等教育的大学阶段,大学生出身地区越来越向都市高度集中。1999年终,中国青年报批露了一份有关中国公民高等教育的报告。报告对北京多所高校余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这些学生28来自北京,30来自北京以外的都市,24来自全国各地不出名的城乡,18(确切数值是17.7)来自农村。也就是说,城乡大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82.3、17.7。这个比例能否合用于全国,尚存在争议。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中来自农村的生源比重不断减少,则是不争的事实。此外,农民工子弟在都市无

14、法入学,虽然容许入学,也要交借读费、城建费等名录繁多的不合理费用。这种教育歧视,使得本来就处在弱势地位的农民工子弟,进一步遭遇学业成功机会上的不平等。 3.城乡数字鸿沟拉大。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网络以其迅捷的速度、生动的形式和浩瀚的容量向人们传递丰富的信息与知识,网络的迅猛发展带给人们无限的便利和数不尽的发展机遇。但不容乐观的是,一方面,目前农民还无法像都市市民那样普遍享有信息时代的种种便利,许多农民对互联网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运用网络资源获取科技知识、推动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在都市中小学基本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同步,农村许多地区却为筹措老式的教学设施经费而发愁。目前,全国农村网络顾客只占

15、全国总量的0.3,城乡“数字鸿沟”、“信息隔离”现状令人担忧。 二、目前农民权利缺失的对策思考 建立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和终极目的是赋予人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能力,激活和实现这种能力的基本是实现社会正义。因此,在制度选择和公共决策方面,一方面是维护全体公民的权利,关注弱势群体,减少社会排斥。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落脚到农民权利的保护上。“充足地享有权利、妥善地保障权利,从主线上讲,取决于众多的权利主体在人格尊严上的深刻自觉、在社会道德上的互敬互信、在制度运作上的积极行动。”3(P3) 1.运用正义观念的制导机制,完善保护农民权利的法律制度。正义是社会的最高价值目的,是人们有关社会体制的公平合理的观念和抱负。因此,必须减少对农民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给广大农民以国民待遇,保障农民现实的平等地位。现代西措施学界的泰斗德沃金觉得:“政府必须关怀它统治下的人民政府也必须尊重它统治下的人民。政府必须不仅仅关怀和尊重人民,并且必须平等地关怀和尊重人民。它千万不要根据由于某些人值得更多地关注从而授予其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