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 (2).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854855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教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爱莲说教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爱莲说教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爱莲说教案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爱莲说教案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莲说教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教案 (2).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课人李战虎课型新授时间课题爱莲说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 。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板书设计爱莲说 周敦颐 正衬 反衬 菊 莲 牡丹 托 物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言 志教学反思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

2、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一、 导入激趣: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你知道的诗句有哪些呢?同学们,你们爱花吗? 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生答。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够丰富多彩的,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你知道的诗句有哪些呢?有一位古人,他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二、 预习检测: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议论为主,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三、检查预习: 请两位同学给这几个字注音,颐 蕃 濯 亵 逸 鲜 四、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1、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 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4 、(出示小黑板)请几位同学翻译下列句子: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5、请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完整的说一遍。 五、分析文章

4、,理解主旨生齐读第一段,思考:1、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 讨论归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3、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作

5、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借花喻人) 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 4、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一定有相似之处,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应的君子的环境又是什么样的呢?(污浊的黑暗的封建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一样,虽然生活的黑暗污浊的社会中,却能够不与世俗怎么样?(同流合污)5、写莲花是为了赞美象莲花一样的君子,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表达的是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托的是莲花的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 请同

6、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6、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成为富贵者的象征。当时的世人都喜爱它,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名利。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7、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8、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不同的情感志趣,决定了对花喜爱的差异,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 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

7、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小结: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同学们再大声的把课文朗读一遍,体会作者的感情. 9、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

8、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六、课堂小结: 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你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拓展延伸: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一、 情境导入欣赏

9、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学生吟诵诗句)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1、作者在文中把莲比作什么?把莲比作君子。 2、你认为我们生活中君子的标准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生活中的君子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具有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3、文中是从哪些角度、用了哪些语句来展现莲花的品格?你认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写体态、香气方面的句子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写风度方面的句子有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以上几位同学对莲的感悟和分析都很全面,对赞美莲的语句找得非常准确。为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莲的美好印象,请同学们一起把描写莲的语句齐诵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