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本科专业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80473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1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专业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专业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专业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专业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专业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专业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工业大学本科专业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工业大学本科专业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专 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负责人(签字): xx完成时间:2015.09联系信息:目录一、专业定位与目标1(一)专业现状概述1(二)专业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1(三)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毕业要求1(四)教学中心地位的政策、措施与效果3(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4二、师资队伍6(一)数量与结构6(二)教育教学水平8(三)教师教学投入8(四)教师教学发展与服务10(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10三、教学资源12(一)教学经费12(二)教学设施12(三)人才培养方案13(四)课程资源14(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15四、培养过程17(一)教学改革17

2、(二)课堂教学18(三)实践教学21(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22五、学生发展25(一)招生及生源情况25(二)学生指导与服务25(三)学风与学习效果27(四)就业与发展27(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27六、质量保障29(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9(二)质量监控30(三)质量信息及利用30(四)质量改进30(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31、专业定位与目标一)专业现状概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过控)的前身是化工机械专业,1998 年 改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该专业是以过程装备设计基础为主体,过程原理与 装备控制技术应用为两翼的学科交叉型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过程 装备、机械基础

3、、控制工程、计算机及其它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 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能在化工、石化、石油、核电、能源、环保、制药、食品 和轻工等领域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等工作。该专业是浙江工业大 学 1953 年建校时最早创办的三个专业之一,为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专业,浙江 省优势专业,专业所在学科自1994 年以来一直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11年升级 为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拥有过程装备及其再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国 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主要成员单位。目前,专业每年招生规模约 90人, 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4、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两个模块,在校生共计 330 人。(二)专业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本专业的办学定位是: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知 识,通晓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富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 够从事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的设计制造、科学研究、规划、管理和产品开发等工 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该办学确定依据符合学校及学院为浙 江经济服务的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现阶段专业的发展实际和未来 的发展趋势。(三)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毕业要求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过程工业主要设备机械和控制技术相关知识,能在 石油、化工、能源、轻工、环保、医药、食品、机械及质量

5、技术管理等部门从事 设计、研发、工程管理工作、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技 术人才。本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面广的特点,涉及到过程技术、机械工程和 控制技术三大学科,根据浙江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将节能、环保和安全作 为专业培养的战略思想,培养综合考虑安全、环保和节能的复合型过程装备专业 人才,为浙江省经济建设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 杂工程问题。(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 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解

6、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 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 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 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 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

7、响,并 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 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 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 负责人的角色。(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 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 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 科环境中应用。(12)终身学习:具

8、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 展的能力。(四)教学中心地位的政策、措施与效果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形成教学氛围,重视教学是学科的头等大事和中心 工作。为此,学校、学院制订并实施了确立教学中心地位的政策,例如:(1)同等对待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专业学科研究及其成果,在晋升教师专业 技术职称、评选优秀教师、年度考核教师等方面注重教师的教学工作;(2)倡导并鼓励教师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研究 教学,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对致力于教书育人的优秀 教师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奖励,使教师们真正体会到做好教学工作光荣,得到了 充分认可;(3)按照浙江工业大学

9、机械工程学院校聘(学术管理)岗位设置方案 要求,教授和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上一门课,鼓励知名教授上教学第一线。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学院开展各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并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例如:(1)培养计划的制定由专业进行充分调研,再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 予以实施,保证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避免学生盲目选修课程或选 课避难就易,而降低毕业生质量的问题。(2)开出足够数量的高水平选修课程。向教师提出知识更新和进修提高的 要求,使他们意识到不能终身讲授几门甚至一门课程,而应力争开新课。同时, 鼓励教师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选修课的开设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保 证教师结合

10、学术研究新开有特色的课程和跨学科的课程。(3)探索学分制下学生管理的新方式,设立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对学生自 主学习和选课的指导,帮助学生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 计划,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建立多种形式的配套制度。如建立重修重考制、 免修免听制、奖励学分制、弹性学制等,以推动和促进学分制的全面实行。(4)努力充实教学资源,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充实教学资源,从两方面 着手:其一,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既要改变师资队伍存量不足、教师超 负荷工作的状态;又要在学历、素质等方面提高新教师进人的门槛,提高教师队 伍的整体水平;还要倡导、鼓励、要求现有教师通过专业进修、教学反思、教

11、学 研究、教学实践提高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5)重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学院对参加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训的教 师给予免除半年工作量的支持和扶植,2003 年后进入本专业的教师,全部参加 并通过了学院的工程实践能力认定考核。学科和专业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了如下具体措施:(1)设置专门教学管理机构进行专业教学管理,专门成立过程装备与能源 系,进行专业日常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等相关教学工作,专业教学 管理有序。(2)专业核心课程由教授和副教授承担。过控专业教师 100%承担了本科教 学工作,90%的教师承担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保证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站在教 学一线。超过 30%的教师参

12、与了院级、省级或国家级的教学改革项目,部分教师 还承担了机械设计竞赛指导工作。(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1. 问题一:专业特色优势需进一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有待加强原因: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的要求与日剧 增,过控专业作为 1953 年建校已有的老牌专业,如何在众多现有专业中凸显自 身特色,强化专业内涵,创设新兴专业研究方向对满足新形势下改革发展需要显 得非常重要。对策:结合过程工业的专业背景,加大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改造充 实专业内容,增大专业选修课比例,融过程、机械和控制为一体,突出过控专业 多科型、交叉型的特点,适应多样化的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及专业定位,增设

13、本 专业特色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利用学校与学院教学资源,并配备过控专业 有丰富工程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在宽口径、 厚基础的专业培养模式下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问题二:专业培养环节中基于工程应用背景的实践能力需进一步增强原因:专业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工程技术人才,但在目前体制下,学 生往往偏重于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缺少更多的工程实践机会,与企业接触不多。对策:依托学校及学院质量工程建设,加强实习教学环节,加大实习资金 投入,拓展更多的实习基地与教学平台,增设开放训练项目;通过组织科研讲 座、毕业设计指导等形式增强学生与企业工程师之间的

14、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 的工程创新意识及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设计竞赛 和科研创新活动,推进学科教师科研反哺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的 科研项目。3. 问题三:毕业要求的逐渐提高对专业教学的厚度和广度的要求有所增强原因:12 点毕业要求中明确给出了除专业知识外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 习等的要求,专业的培养不仅表现在大学四年,更应体现于对学生后续发展的影 响。目前日渐沉重的就业压力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也对人才培养及使专业教学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对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除了专业领域所涉及的环境、法律、安全、健康等 内容,还需加强专业文化的熏陶,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适当提高通识选

15、修课程 的比例与学分,实现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之间的相辅相成、互不可缺;探索建立 交叉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加大教学投资力度,增设选修课 程、网络精品课程、专业双语课程,强化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就业工作,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及毕业竞争力。二、师资队伍(一)数量与结构1. 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共有专职教师 50 人,其中正高职称 12 人,占 24%,副高职称 15 人,占 30%; 具有博士学位46人,占 92%;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 23人,占 46 %,36至45 岁教师15 人,占 30%,46 岁含以上教师 12 人,占24%。表 2.1 过控专业教师名单序号姓名年龄学位职称毕业学校来校工作时间1XX55博士教授华东理工大学1984.122盛颂恩55博士教授西安交通大学1990.43彭旭东51博士教授西安交通大学2005.74陈江53博士教授华东理工大学1984.85钟英杰52博士教授西北工业大学1993.46牟介刚52博士教授浙江大学2004.67张生昌59学士教授级高工甘肃工业大学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