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记金华的双龙洞》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804028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记金华的双龙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记金华的双龙洞》(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二、教学重点(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

2、览顺序。(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三、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二)检查预习。1填写生字表。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不要读成zh;蜿的读音是wn,不要读成w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

3、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不要读成q)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不要读成x)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挤压:靠拢压迫。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

4、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1)学生

5、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就比较容易了。2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六)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