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原来这么有趣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793907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诂学原来这么有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训诂学原来这么有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训诂学原来这么有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训诂学原来这么有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训诂学原来这么有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诂学原来这么有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诂学原来这么有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诂学原来这么有趣训诂学的知识与应用训诂方法论再版面世训诂学原来这么有趣 整理/李碧玉 训诂学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学问,和文字学、音韵学一起 统称“小学”。这门学问听起来很高深,好像离我们的生活 很远,然而,生活中其实处处都能用到训诂。我们读的古文、 古诗词,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俗语,还有日常口语中的词 汇,都藏着训诂学的知识。这门学问也并非像字面上看起来 那么枯燥,它实际上是非常有趣味的。 不信,请看下面这几个例子吧。 一“横眉冷对千夫指”说的是赫本同款时尚一字眉?鲁迅的 自嘲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有人就误以“横眉”的 “横”为“横竖”的“横”而不去深想,眉毛焉能不是横着 的?其实“横”的

2、本义是贯穿门户的门栓,它不只有横放的 特点,还有阻挡开门的作用,由阻挡引申为“违逆”、“不顺”, 这里的“横”就是用的引申义,当“不顺”讲。横眉即是皱 起眉头,用形象的话说,就是眉毛如同打了结,这才显出一 副冷对群敌的怒象。 (摘自训诂学的知识和应用) 二大年三十叫“除夕”是因为除掉了一种叫“夕”的怪兽? 大年三十晚上为什么叫“除夕”,先得考究“除”的古义。“除” 从“?”,本义是殿陛,也就是台阶。杜甫南邻诗有“得 食阶除鸟雀驯”之句,“阶”与“除”连用。台阶需要一级 一级地更易而上下,所以“除”引申有“更改”、“替换”的 意义。大年三十晚上正是旧年更改为新年、新年替换旧年之 交,所以称为“除

3、夕”。“除夕”的“除”,用极晚的引申义 “除去”、“除掉”来解释,是解释不通的。(摘自训诂学的知识和应用) 三筷子为什么叫“筷子”,叔母为什么叫“婶婶”?吃饭的 “筷子”为什么叫“筷”?是因为古代的筷子叫“箸”,南 方的船家忌讳它与“住”同音,改用行船快的“快”来代称 而取吉利。后来,这个行业禁忌词进入了全民语言,“箸” 就变了“快”,南方的筷子是竹子削成,所以字又加了“竹” 头。 叔母为什么叫“婶”?舅母为什么叫“妗”?因为“婶” 与“妗”古音都以“m”作尾音,“婶”等于“叔m”是“叔 母”的合音,“妗”等于“舅m”是“舅母”的合音。还有 不少口语词是由合音或分音形成的呢! (摘自训诂学的

4、知识和应用) 四“尾大不掉”是指尾巴大了就不容易掉?“尾大不掉”是什么意思呢?楚语上解释说:“夫边境 者,国之尾也。譬之如牛马,处暑之既至,蝱?之既多,而不 能掉其尾。”这个解释是很形象准确的。意思是说,边境的 势力过大,就好像牲畜长了一条大尾巴。尾巴本来是可以驱 赶虻蝇的(大虻叫蝱,小虻叫?)。到了天气最热的时候,牛 马的尾巴又大又重,甩不起来,不但不能驱赶虻蝇,而且成 为一种冗赘。这正如驻守边境的人势力过大,到需要的时侯, 调而不动,无法藩屏王室,一旦调转武器,则必为害无疑! “尾”,本义是畜兽的尾巴,引申有边境、水滨之义。愚公 移山有“投诸渤海之尾”之说,“尾”就是水滨。“尾大不 掉”的

5、“尾”也可以直接当边鄙讲。“掉”说文十二上手 部训“摇也”。段玉裁说:“掉者,摇之过也;摇者,掉之 不及也。”可见“掉”指大幅度地摇晃,正好形容由边境调 兵遣将。用词是很确切的。 (摘自训诂学的知识和应用) 五“翩翩佳公子”的“翩翩”是说公子体态轻盈还是长得帅?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索 隐述赞也有“翩翩公子”之说。说文四上羽部“翩, 疾飞也。”有人从这个形体出发,把“翩翩”解释作体态轻 盈,一似疾飞之状。这未免望形而生训了。曹丕与吴质书 有“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刘良注:“翩翩,美貌。” 这里“翩翩”一词显然与“翩翩公子”的“翩翩”同义,便 难以用“疾飞”来穿凿了。说

6、文九上页部“頨, 头妍也。从页,翩省声。读若翩。”说文的“读若”又一 次启发我们,经典所用的“翩”,本字应是“頨”。“頨”训“头妍”。汉人以“妍”为“妍媸”之“妍”,当美貌讲。方言卷一:“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自关而东河济 之间谓之媌,或谓之姣,赵、魏、燕、代之间曰姝,或曰妦 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曰妍,好其通语也。”可见“妍”即是 面貌俊美。“頨”训“头妍”,“頨妍”又常合成叠韵连绵词, “頨”的词义当“美貌”讲便不容置疑了。“翩翩”即是“頨 頨”,义为面貌俊美,引申为文辞佳妙,字从“页”,表示颜 面,形义确是统一的。 (摘自训诂方法论) 六“囫囵”原来是从“浑”来的?“浑”。当“完整”、

7、“完 全”讲,音hun,为借用字(说文十一上水部“浑, 混流声”,无“完整”义)。“浑身”即是“全身”。陕西方言“整裆裤”叫“浑裆裤”。或分为双音缀连绵词,字写作“囫囵”。说文没有“囫囵”二字。但六上木部“梡,? 木薪也。 ”音“胡本切”。 “?,梡木未析也。 ”音“胡昆切”。“浑”正是“?”、“梡”的新派生词,字以“浑”代,而“囫 囵”则是因派生词而产生的孳乳字。 (摘自训诂方法论) 以上这些有趣的例子都来自训诂学的知识与应用(陆宗 达、王宁、宋永培著)、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著) 这两本书。作者陆宗达先生和王宁教授、宋永培教授是两代 师生,他们是章黄学术的重要传人,几十年来坚持中国传统“

8、小学”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传统训诂学如何取其精华并 进入当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以上的两本著作,以通俗的 文字、生动的表达来呈现的训诂学基本知识,不仅能帮助我 们学习和阅读古代的文献,而且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 汉语,避免一些“望文生义”的错误。 训诂学的知识与应用训诂学的知识与应用作者:陆宗达, 王宁,宋永培著出版时间:2018 年1月装帧:32 开 布脊 纸面精装书号:9787101128574 定价:35 元 编辑推荐1.训诂大师写的普及小书。薄薄一册,却汇集了陆宗达、王 宁、宋永培三位权威训诂专家所撰写的训诂学普及与应用小 文章之精华。 2.浅语言讲深道理,小例子说大学问。用日常 语

9、言中耳熟能详的例子来讲述原本古奥的训诂学,以今溯 古,以小说大,让这门看似“高深莫测”的学问变得“平易 近人”,趣味十足。 3.普及和提高兼顾。本书既可作为普通 读者了解训诂学的入门书,又适合相关专业领域的读者阅读 和学习。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我国当代训诂大师陆宗达先生及其弟子王宁教 授、宋永培教授关于训诂学的普及和应用的一些文章。主要 涉及:一、对训诂学的理论建设和普及应用的意见;二、对 一些训诂原理的普及性说明;三、对一些训诂书和训诂家的 介绍;四、关于词语的解释;五、关于古代礼俗的考证。本 书以应用和普及为目的,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举 例,介绍了许多训诂学相关的知识。作者简介 陆

10、宗达陆宗达(19051988),字颖民(一作颖明),浙江慈 溪人,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师从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黄侃先生。 曾任上海暨南大学讲师、北京大学预科讲师、辅仁大学讲师、 中国大学讲师、东北大学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社 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编委会 委员等。王宁王宁,1936 年生,浙江海宁人。师从我国著名 文字训诂学家陆宗达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 博士生导师,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哲 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咨询委 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宋永培宋永培(19452005),四川 雅安人。师从我国著名文字训诂学家陆宗达先生

11、。曾任四川 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聘为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北 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作者的话 本书所编入的,是我们一九八三年之后所写的关于训诂学的 普及和应用的部分文章。这些文章写作的时间比较集中,为 了体现普及和应用这一特点,在引用实例时,我们有意做到 将采例面缩小,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例证从不同角度反复申 说,这样做,有助于读者从多个侧面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例 证,以便在此基础上比较容易地理解有关的训诂原理。因此, 在这次编选文章时,这些例证虽出现不止一次,我们都因论 述中心各异而一并保留了。 近年来,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

12、, 训诂学是一门与普及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它本 应有较高的社会实用价值,只是因为旧训诂学的一些局限, 才使一般人苦于它的古奥而不敢涉足,因此,我们希望在训 诂学的普及方面多做一点工作。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 种普及工作做起来也有很多困难,我们所能做的实在也很微 小。至于普及的对象,也只是一般的语文工作者,最多能达 到文言文阅读水平较高些的高中学生。就旧训诂学仅为极少 数人懂得的状态来说,这不能不说是普及;而就训诂学在当 代应有的实用价值来说,这种工作似乎又应划归提高的范 围。 不过,我们始终坚信,在训诂学不断提高、深入研究 的同时,把眼光放在多数人的需要上、放在民族文化的普及 上,让更多的读者来关心它、应用它,这应当是训诂学在当 代能获得新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和将来,都需要 有很多人严肃地为之付出力量。这本书,就算是我们对这一 主张的初步实践吧! 本书按五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我们 对训诂学的理论建设和普及应用的意见;第二部分是对一些 训诂原理的普及性说明;第三部分是对一些训诂书和训诂家 的介绍;第四部分是关于词语的解释;第五部分是关于古代 礼俗的考证。我们的工作存在很多缺点,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也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投入普及训诂学这一有意义的工作。 训诂方法论训诂方法论作者: 陆宗达,王宁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