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幼儿园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792146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才幼儿园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育才幼儿园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育才幼儿园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育才幼儿园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育才幼儿园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才幼儿园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进行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或称正式指导的活动。专门的教学活动的存在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重要特征。幼儿园教学活动可采用参观、实验、讨论、观察、表演、制作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也可采用全班、小组及个别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的空间也不局限于活动室。教学活动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学观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幼儿园的教学,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迫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激发出具有主体性的幼儿,以学定教

2、,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是幼儿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学评价的核心目标是为了了解教学活动的成效,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行为,了解教学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因此,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是:1、教学应促进幼儿认识、学习策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2、教学应尽可能引发幼儿多感官的参与;3、体验、尝试和发现等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4、适宜的目标和内容才能引发真正有效的教和学;5、教学应当具有开放的、能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和思考的环境;6、产生问题、引发互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7、教学过程应该让幼儿感受挑战。二、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内容及其涵义 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表评价要

3、点评价等级ABC目标目标的年龄适宜性目标的可落实性目标的和谐性目标实际的达成度内容内容的年龄适宜性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科学性内容的生活性相关环境材料的适宜性内容实际的完成情况教师教师讲解的适宜性教师教学策略的适宜性教师对幼儿的关注教师评价的适宜性幼儿幼儿的投入程度幼儿的互动机会幼儿面临的挑战幼儿的学习习惯表中,目标、内客、教师和幼儿四个评价项目是相互关联的。在任何个单的项目中都可反映其他三个项目的内容。但从评价的可操作性上考虑,这四个项目可相对区分,分别评价,最终进行综合分析。四个项目的评价要点说明如下:一、目标1目标的年龄适宜性是指活动所确定的目标与特定年龄班的幼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否一

4、致。过易和过难的目标都是不适宜的目标。2目标的可落实性是指活动的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易于衡量。3目标的和谐性是指重点或核心目标是否突出,认识的目标与相关的学习策略、相应的情感的目标是否有机地得到反映。目标罗列过多是目标缺乏有机联系和核心目标不突出的表现。4目标实际的达成度是指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计划的目标实现的程度,以及非计划的对幼儿有重要意义且与活动有有机联系的目标实现的情况。达成的目标与原定的目标是否存在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否合理。 二、内容1、 内容的年龄适宜性是指所选的内容与特定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是否一致,是否最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发展。2、 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包含质与量两个方面。

5、一方面是指所选的内容是否最大程度地包含了活动的目标,内容和目标间的不一致将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是指内容容量的适宜性,即活动的内容的多少是否最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内容过多和过少都是不合适的。3、 内容的科学性是指所呈现和解释的活动内容是否科学、准确,给幼儿的知识和概念是否会影响幼儿进一步的学习。4、 内容的生活性是指所选择的内容是否适合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即活动的内容是否能反映适合幼儿的现实生活,是否能引发幼儿的有效学习。5、 环境、材料的适宜性是指与特定活动相对应的环境、材料是否能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最大程度地支持幼儿的学习,能否满足幼儿探索、操作和交往等活动的需要。6、 内容实际的完成情况是

6、指在活动过程中,预定的内容是否全面完成,有没有完成一些计划外的活动内容,它是在什么特定的情境下发生的,这样合理与否。三、教师1 教师讲解的适宜性是指教师对特定活动内容的讲述、解释是否适宜,讲解的适宜性不是用所占时间来衡量的,而是衡量是否到位,即是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的学习和促进幼儿思考。讲解不清晰和低层次的或重复的讲解都是不合适的。幼儿的学习主要的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实现的,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交往及其他实践性活动实现的。2 教师教学策略的适宜性是指教师能正确、全面地贯彻教育工作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重点突出,解决难点,具有创造性。能以幼儿为主体,面向全体幼儿,让幼儿充分运用感官,动脑、

7、动口、动手、启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教育过程中的启发性指导和随机教育、个别教育。3 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主要是指注意观察了解幼儿,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指导。4 教师总结和评价的适宜性是指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及活动结束后,是否根据需要,开展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可以针对个别幼儿,也可以针对小组或全班幼儿。可专门评价,也可以在情境中评价。但评价一定要从需要出发,不能流于形式,或为评价而评价。活动评价应注重过程中的、情境中的评价。四、幼儿1 幼儿的投入程度是指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有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维是否活跃,是否表现出创造性。2 幼儿的互动机会是指活动中是否有适宜的幼儿与同伴、与成人的互动的机会。幼儿的互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和方式。但互动也要从需要出发,无实际问题的所谓讨论、没有合作必要的所谓合作都不是适宜的互动。3 幼儿面临的挑战是指活动过程中幼儿是否获得新的经验,是否面临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幼儿是否有效地运用了已有的经验。换言之,活动有没有将幼儿带到最近发展区。4 幼儿的学习习惯是指幼儿活动的坚持性,轮流、合作及分享等基本行为技能的掌握情况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