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791020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键词 教师语言 幼儿美术活动 指导作用】 摘 要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教育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开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开展的经验。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积极、有效的语言,培养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善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本文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用和蔼可亲的语言,营造幼儿创造的气氛;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运用鼓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信心;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发幼儿创造动机。 关键

2、词 教师语言 幼儿美术活动 指导作用 美术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教育活动,美术教育也被公认为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发地运用线、色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往往不受时间和空间关系的束缚,也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他们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说幼儿是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进行着创造。学龄前期的幼儿虽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及理解能力,然而这时的幼儿,尚不能完全自如地运用和理解成人的语言符号,但对于与他们生活相关、与他们理解水平相近的语言,持有较高的兴趣,并能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所以,在幼儿美术活

3、动中,我们应该用具体、形象富有启发、鼓励性的语言,让幼儿更加清楚明白地理解创造的意图,再加以为幼儿营造适合其创造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信心,引发幼儿创造的动机,教师再从旁点拨幼儿的创造困惑,这样才能到达更理想的效果。 一、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为营造幼儿创造的气氛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幼儿年龄小、身体弱对老师情感上特别的依恋,对环境特别敏感,尤其是小班的幼儿,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幼儿情绪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假设不拘言笑或语言干涩缺少情感渲染、缺少幽默,那么教室的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使幼儿不敢表达自己

4、的想法,创造性思维无从产生。因此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使用亲切、平等、幽默的语言,让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情绪上轻松愉快,心理上如沐春风,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表达上做到流畅自如。如何运用亲切和蔼的语言、为幼儿营造创造的气氛呢?我们首先给幼儿正确定位:“幼儿是完整的人,有权享受与成人相等的尊重与权力,并因为生理上的弱小理应得到更多的保护。同时给自己正确定位:“教师并非是高大完美的指令者而是幼儿的协作者、帮助者、然后才是指导者。我经常用商讨式、议论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之间教师与美术创造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例如指导

5、幼儿开展手工活动撕贴瓶花时,我和幼儿一起布置花店,共同讨论:“你觉得什么花最美,为什么美?画房子时我让幼儿先搭建各种房子,再对幼儿说:“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房子的画法?讨论中我不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幼儿,听到他们的不同意见时,我不急于指正或轻易反驳,而是用平等探讨的口吻让幼儿自己寻找正确答案,这样他们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创作思路源源不断。 二、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活动,是具有指向性的创造活动,这个指向性实际上是教师设计的创造意图,如何将这个创造意图传导给幼儿,语言传达是其中难度最高,最直接、便捷的方法,幼儿对成人化的、干涩的语言符号缺少耐心,不易理解,教

6、师必须使用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通俗易懂的、形象具体的语言让幼儿直截了当地明白活动的创造意图。首先,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幼儿的生活世界与大人相比是较为浅显简单的,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使幼儿的创造活动基于教材之上,又发散于无限的想象空间之中。当幼儿对人物的表情创造不尽人意时,我开展了一次“下雨的时候的活动,假设在下大雨的时候,小动物们出现了许多困难,大家焦虑踌躇,解决困难时又获得了快意。设想具体的一个一个情节,并观察面部的表情变化,启发他们边讲边表现出来。再者,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

7、法向幼儿说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当我把蜜蜂比作“蜜蜂宝宝时,幼儿会让它们害羞、哭泣,和蝴蝶做游戏等。当我把花儿比作“花姐姐时,幼儿会把它们比作花房子,给“蜜蜂宝宝遮风挡雨。在想幼儿讲述创造意图时,将讲述的语言精简成以动词、名词为主的句子,并将动词、名词以象声词、叠声词的形式出现,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三、运用鼓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信心 创造性活动是一种思想行为,鼓励能给予幼儿一种肯定的信心,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都得到信心的鼓励。孩子有天资差异的存在,老师在活动中要找出不易为常人所发现的创造金点,并肆意夸张:

8、“真不错,你的这一处和别人都不一样,你真会动脑子。这样的语言会让幼儿对自己的创造能力得到不容置疑的肯定,他会在创造活动中竭尽全力。有的孩子天生爱创造,善于创造,然而他超一般人的奇特想象创造往往不受同伴和老师的接纳,有时甚至排斥,老师用语言对他的大胆无忌给予支持、鼓励,这不但增强此类幼儿的创造反响,而且会影响到全体幼儿,使他们也敢于创造、敢于表达,形成创造气氛。创造性活动具有探索性、尝试性的特点,因此,与他伴随的经常是失败。我给孩子经常性的鼓励是:“没关系,你做得很好,下一次你会做得更好。 四、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发幼儿创造动机 如何使创造的种子萌动,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

9、发性、探索性,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创造活动。示范讲解中教师对现有的知识应有开放的态度,对已有定义的知识不作封闭性陈述,而是在陈述知识的同时要有一种质疑和探究的态度。我在指导幼儿画鱼时,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鱼,要求幼儿回家观察家里的欣赏鱼,或让家长带自己到菜市场观察鱼,到公园观看各种各样的鱼,在电视录像里观看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海鱼,然后在班上交流心得。幼儿有了鱼的知识也学会了画鱼,于是我以“神奇的鱼为题,创造出与真实的鱼既相似又有别的鱼及完全超越真实鱼的“想象鱼。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常常会处于一种创造的兴奋之中,随着手部描画的深入,创造的兴奋会渐渐褪色,随之会产生创造的困

10、惑踌躇,教师应该始终是幼儿创造的煽动者、导引者。这时应注意观察幼儿作品,从中寻找创造的火星以燃起新的创造火花,可以说幼儿是天生的创造者,创造从他们的作品中可随处可取,只是幼儿不能常明确地意识到。如一位幼儿画太阳时,将太阳涂成紫色,无论幼儿是出于什么动机,教师都应该无忌的夸奖和鼓励他:“你的太阳变成了紫色,肯定是有什么原因,你能告诉大家吗?这里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神奇的故事,你画出来好不好?幼儿立刻产生了新的创作动机,如此循环,收益匪浅。教师适时的提醒鼓励能激起他们新的创造热情。 通过自己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一些摸索和实践,我真切的感到教师优美富有创意、童趣的语言对幼儿来说是创造融入幼儿行为的媒介,是

11、创造不断优化的阶梯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角色特殊性实践难度 【论文】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常常会受到幼儿行为的控制,只有充分认识幼儿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并对这一问题予以充分重视,幼儿教师才可能在长期繁重、琐碎的教育工作中,自觉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随时纠正自己的不当做法。 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常常会受到幼儿行为的控制,只有充分认识幼儿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并对这一问题予以充分重视,幼儿教师才可能在长期繁重、琐碎的教育工作中,自觉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随时纠正自己的不当做法。 “孩子的脸,六月的天,幼儿时而快乐得手舞足蹈,时而又生气大哭;时而友好助人,时而又互相挣抢尽管他们天真、

12、可爱,却使得与他们天天打交道的教师在工作中面临许多困难,甚至会产生尽量防止与其打交道的想法与行为。但是,幼儿教师既不可能凭自己的感情冲动决定是否继续与幼儿交往,也不可能防止与班级中的每一位孩子交往。教师就必须对所有孩子负责,必须与所有孩子交往,甚至是每天频繁的与所谓“不招人喜欢的孩子互动。为此,教师必须付出大量的精力,甚至意志与爱心。这就好比我们成人之间交往时,如果交往对象爱发脾气,违反社会标准,行为多变与其相处已属不易,假设还要在发生冲突时体谅他们,并设法尽量促使其向成熟开展,这恐怕就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了。而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其必须做到。 幼儿教师的角色决定了教师必须与尚不成熟的幼儿长期、频繁

13、地互动,同时必须超越一般性的交往,积极主动地一道幼儿,促进其身心开展。教师角色的特殊性使该角色的恰当时间有着相当的难度。一方面,教师必须克服角色淡化的时间规律;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对象是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行为更容易减弱自控程度,更易于出现角色行为失控的情况。因为首先人们对自己的行为,特别是不恰当行为的自控程度总是与人民对该行为可能一起交往对象的反映的预期,以及该反映可能对行为者本人造成的影响的预期密切相关。在日常交往中,人民有意无意的会根据交往对象的特征、对交往后果的预期来决定,调整自己的行为。一般来说,当交往对象的能力、工作植物、社会地位等处于相对明显的优势时,人们往往会更注意自我监控,抑制

14、不良行为,防止可能引发自己不希望的结果。如果交往对象在各个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其反映又不会给交往主体带来实质性的影响时,人们与之交往时那么较少自控行为。而在师生交往中,幼儿恰恰属于后一类交往对象。也就是说,在与身体、心理能力等各方面均处于绝对弱势的幼儿交往时,这种客观力量悬殊对此会影响教师对自己行为的自控性,使教师自觉不自觉的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监控意识,减弱对行为的实际控制。 其次,从实践中发现,人们对自己的交往行为的自控程度不仅与交往对象的特征对行为后果的预期有关,而且还与交往对象对特定行为的实际反映及其强度有关。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中,作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尚处于年幼阶段,身心能力都有待进一步

15、开展,他们自身对教师不恰当行为的有意评价能力以及作出反映的能力都极其有限。而幼儿的家长不可能全面了解教师的日常行为,或出于各种考虑不愿对教师的不恰当行为作出评价、反映。因而,一般教师很难从交往对象那里得到反响信息,以及时发现并调整自己教育行为的不当之处。 总之,幼儿教师特殊的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决定了他们角色标准具有较大难度,也决定了教师必须随时防止角色意识的淡化。但是,由于缺少经常有效的评价与反响,教师的角色行为又易失范。在这样情况下,在幼儿教师培训及实际教育工作中,非常有必要经常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幼儿教师的角色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标准的特殊性,对其日常教育工作的要求与影响,积极、主

16、动地思考如何在工作中趋利弊害。提高教育行为的自我监控,以优化教育行为。【论文关键词】儿美术教育活动的主体行为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因为她可以让幼儿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和体验,从而开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美术鉴赏力,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最有利于启迪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但是,教师、家长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常常把涂鸦、绘画和美术教育活动等同起来,以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把幼儿的思维空间限制起来,以画得像不像、线条流畅与否作为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使得幼儿的美术作品千篇一律的,缺乏灵气,缺乏创造力。鉴于此,本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就如何利用美术教育活动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幼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