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一章重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79002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第一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学第一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学第一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学第一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学第一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一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一章重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PS:“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了教育一词。(1)广义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涉及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2)狭义的概念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规定,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筹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盼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PS:1.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2.

2、兼顾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PS:1.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由于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4、教育的来源(神话来源说、生物来源说、心理来源说、劳动来源説)(1)神话来源说(朱熹)(2)生物来源说法国利托尔诺和英国沛西能是“生物来源说”的代表人物。它是第一种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来源的学说。(3)心

3、理来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孟禄,她觉得教育来源于平常生活中小朋友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心理来源说”把人类故意识的教育行为混淆于无意识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因此是不科学的。(4)劳动来源说马克思主义觉得教育来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一观点的重要集中在苏联和国内。PS:教育的劳动来源说重要内容:(1)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教育来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3)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朴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4)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5、教育的形态类别划分(1)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重要指定型的实体

4、化教育。(2)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4)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近现代社会的教育6、教育学的概念(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主线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2)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体现形式,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性,涉及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结识现象。教育现象被结识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3)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的内在动力。(4)教育事实是对现实教育活动方面的概括,是可以观测和记录的,也是与“教育价值”相对而言的。由于任何活动既是合

5、乎规律性又合乎目的性的活动,因而,任何的教育活动同步涉及着事实的和价值的两个方面。(5)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联系,涉及教育内部诸要素、教育与外部诸要素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性。重要记住六艺、四书五经、七艺(三科四学)、七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性:(1) 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 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级别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3) 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朴,重要是传递生产经验,教育措施单一,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测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古代社会的

6、教育,涉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浮现了专门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同步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PS:奴隶社会的教育特性: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力相脱离和相对立。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性:阶级性、道统性、级别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 古代中国(1) 学校萌芽。五帝时期有名为“成均”和“庠”的教育场合。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立,“序”、“校”。商代学校名称“大学”“小学”“庠”“序”。大学、小学之分,表白商代已经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划分阶段。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名称。(2)

7、西周教育。周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特性“学在官府”(学术官守),教育制度有“国学”、“乡学”之分。学校教育基本学科“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3)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显学:儒墨两家。战国时期,养士之风大盛。稷下学宫是养士的一种缩影。(4) 两汉时期的教育。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元朔五年,建设太学,是当时最高教育机构。东汉灵帝,设立鸿都门学,是一种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是国内学校制度的开始),开设四馆儒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6)

8、 隋唐时期的教育。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并重的文教策,选士制度采用科举制。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7) 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教育内容是“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宋代盛行书院,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崇阳书院、茅山书院)。明代后来,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2. 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级别,由高到低:(1)婆罗门(2)刹帝利(3)吠舍(4)首陀罗婆罗门教育内容记

9、诵吠陀。佛教教育教育活动重要是背诵典型和钻研经义。3. 古代埃及古王国末期的埃及已有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肩负着文化训练和业务训练的任务。农民子弟与奴隶子弟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性。4. 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出名的教育体系。雅典注重身心的和谐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5. 中世纪西欧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两种出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教育内容是

10、“七艺”,涉及“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6.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倡导的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故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人。PS: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性: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和贵族性。重要体现为:(1) 在教育目的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的。(2) 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侮辱小朋友,强调尊重、爱惜小朋友。(3

11、) 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倡导人文之学。(4) 在教学措施上,破除经院学风,倡导新的教学措施。近现代社会的教育A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具体体现为:(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注重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行。德国1763年作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3) 教育的世俗化。(4) 教育的法制化。B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呈现出某些全新的特性: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将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具体内容:(1)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 教育的公

12、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3)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C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抱负走向实践。(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的规律之一。(3) 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 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 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种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7)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PS: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及教育科学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研究并揭示教育规律,具有客观性。教育方针政策是一定的阶级、集团为了教育上的

13、利益而制定的,具有主观性。固然两者是有一定联系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论述的教育规律;教育学也要环绕着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探讨,提出可供参照的意见。(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它是运用理性思考对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科学化概括。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本之一。(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学科。教育科学是有关教育问题的多种科学理论的学科群,它涉及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技术学等。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基本的、一般的问题,是从整体上分析教育问题的,而其她学科是从则是从某个

14、角度对某个方面问题的研究。3、宏观角度,教育学研究的价值(1)超越平常教育经验人类有关教育的结识大概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平常教育经验,另一种是科学的形式,即“教育学”。教育学是对平常教育经验的一种历史性超越。教师只有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去重新审视自己的平常教育经验,才干将其纳入到对教育的科学结识之中。(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教育学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是有理论根据的,而不是直接建立在感性经验与判断的基本之上的,因而是一种科学的解释。(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的研究目的不仅是威力增进教育理论知识的增长,并且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教育学扮演着一种“中介”或“桥梁”的作用,沟通着教育理论与

15、教育实践。4、微观角度,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对的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引教育实践(2)有助于树立对的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4)有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构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5)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5、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可以提成萌芽、独立形态、科学化、现代化四个阶段。(1)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学著作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无名氏的大学、韩愈的师说、柏拉图的抱负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伦演说家的教育)等。(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A 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观点与意义孔子是国内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重要体目前论语一书中。 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播学于平民:不分贵贱、贫富、级别,播学于四夷:不分地区、种族”。 论教育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