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会计职业相关身心健康课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2790480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会计职业相关身心健康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会计职业相关身心健康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会计职业相关身心健康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会计职业相关身心健康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会计职业相关身心健康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会计职业相关身心健康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会计职业相关身心健康课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继续教育网上辅导 会计职业相关身心健康 会计职业相关身心健康压力及压力源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心身疾病如何预防心身疾病压力与压力源压力,又称应激、紧张;压力学之父塞利:压力是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的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他所提出的非特异性反应是指一种无选择地影响全身各系统或大部分系统的反应。压力学理论家拉扎勒斯:压力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出现的一种结果,认为压力是来自环境或内部的压力源的需求超过个人、社会等的适应资源时所产生的结果。 压力源凡是能够对身体施加影响而促发机体产生压力的因素均称为压力源。生活中常见的压力源有以下几类:1.生理性压力源如饥饿、疲劳、疼痛、生病等;2.心理性压力源如焦虑、恐惧、生

2、气、挫折、不祥的预感等;3.社会性压力源如孤独、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不理想、工作表现欠佳等;4.物理性压力源如温度过冷过热、光线过暗过亮、噪音过大等;5.化学性压力源如空气、水污染,药物毒副作用等;6.文化性压力源如人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而出现的紧张、焦虑等不适应反应。压力的反应压力的生理反应包括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和局部适应综合征(LAS)。GAS是指机体面临长期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些共同的症状和体征,如全身不适、体重下降、疲乏、倦怠、疼痛、失眠、肠胃功能紊乱等。这些症状是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产生的。LAS是机体应对局部压力源而产生的局部反应,如身体局部炎症而出现的

3、红肿热痛与功能障碍。压力反应的过程塞利认为GAS和LAS的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警告期、抵抗期和衰竭期。1.警告期 机体在压力源的刺激下,出现一系列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的改变,如血糖、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度增加。这种复杂的生理反应的目的就是动用机体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压力。2.抵抗期 若压力源持续存在,机体进入抵抗期。此期,所有警告期反应的特征已消失,但机体的抵抗力处于高于正常水平的状态,使机体与压力源形成对峙。对峙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机体成功抵御了压力,内环境重建稳定;二是压力持续存在,进入衰竭期。3.衰竭期 由于压力源过强或过长时间侵袭机体,使机体的适应性资源被耗尽,故个体已没有能量来抵

4、御压力源,这样,不良的生理反应就会出现,最终导致个体抵抗力下降、衰竭、死亡。本次讲座的目的1.明确压力与疾病的关系:压力可能成为众多疾病的原因或诱因,而疾病又会对机体构成新的压力源。2.帮助我们认识自身压力,并减轻工作中的压力。心理因素与健康 心理因素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特征有关的因素;心理活动过程是由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个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方面;能力主要是指人的智力和技能;与健康关系比较密切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情绪、个性情绪与健康情绪有三个特征:情绪是由客观现实的刺激引起的,不是固有的;情绪是主观体验,包括情感,情感是与高级的、社会的及行为的社会评价相联系的态

5、度体验,例如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情绪的个人基础需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个性与健康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个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能力主要是指人的智力和技能;气质即指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指对现实环境和完成活动的态度上的特征;气质与健康 气质即通常所说的脾气,是个人在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人的情感体验特点的综合;一般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4种类型: 胆汁质型的气质特征是:智慧敏捷,刚强,热情,但急躁冲动,易粗暴,缺乏准确性; 多血质型的气质特征是:灵活,有朝气,善于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情绪体

6、验不深; 黏液质型的气质特征是:稳重沉着、忍耐力强,但不灵活,缺乏生气; 抑郁质的特征是:易感、内向、稳重、持久,但懦弱;沉默而孤独; 研究表明人的气质与神经衰弱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胆汁质、抑郁质的人易患神经衰弱。 性格与健康 性格是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定型化即一贯性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特征的核心,包括对人、对事的态度特征和对行为的自我调节及控制的意志特征。 不良性格能成为许多病患的诱发因素; 性格内向、忧郁、消沉、多虑的人容易患溃疡病、神经官能症、内脏下垂、哮喘病、癌症等; 喜怒无常、性格脆弱和多重性格者在精神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压力、压力源、压

7、力的反应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 心身疾病 如何预防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M.E.P)和他的同事1967年用狗做过如下的实验:塞利格曼把狗分为两组,先把其中一组放进一个设有电击装置但又无法逃脱的笼子里。然后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足以引起狗的痛苦体验。在实验中发现,这些狗最初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发现经过再三努力仍无法逃脱后,它们挣扎的程度逐渐降低了。随后,把这些狗放进另一个用隔板隔开的笼子里,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实验的结果显示:当经过前面实验的狗被放进这个笼子并受到电击时,它们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

8、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上接受电击的痛苦。面对容易逃脱的环境,它们连试也不去试一下。相比之下,实验者把另一组没有经过前面实验的狗直接放进有隔板的笼子里,发现它们全部都能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当狗处于无法避开的、有害的或不愉快的情境时获得的失败经验,会对以后应付特定事件的能力起破坏效应。它们会消极地接受预定的命运,不做任何尝试和努力,塞利格曼称这一现象为“习得性无助”。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察觉”到环境刺激构成威胁或挑战、必须作出适应或应对时作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应对是指个体面对应激源的威胁时,采取的各种行为和策略以适应环境的要求以缓解情绪的紧张。应激的反应当个

9、体觉察应激源的威胁后,就通过心理和生理中介机制的整合作用产生心理、生理反应,这种变化称为应激反应。适度的应激可活化机体的各种功能,有利于机体应对应激源,但较强或较为持久的应激对人体是有害的。应激的心理反应1.认识反应轻度的应激状态有助于个体增强感知能力,活跃思维。但强烈的应激对认知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如感觉过敏或歪曲、思维或语言迟钝或混乱、自治力下降、自我评价降低等现象。在急性应激状态或某些神经症病人身上可以看到上述症状。2.情绪反应应激可导致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而焦虑是心理应激时最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提高人的警觉水平,以适当的方式应对应激源,有利于个体适应外界

10、环境的变化。但过度的焦虑能破坏个体的认知能力,使人难以作出符合理性的判断和决定。3.行为反应应激状态下个体的行为表现为或“战”或“逃”两种类型。“战”在人表现为接近应激源,分析现实,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逃”则是远离应激源的防御行为。此外,还有一种既不“战”也不“逃”的行为,称为退缩性反应,表现为顺从、依附和讨好,与保存实力和安全需要有关,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4.自我防御反应指借助于自我防御机制,个体面对环境的挑战,对自己的应对效果作出新的解释,以减轻应激所引起的紧张和内心痛苦。应激的生理反应应激源作用于人体时,中枢神经系统对应激信息接受、整合,传递至下丘脑,下丘脑通过交感

11、-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增加心、脑、骨骼肌的血流供应。同时,下丘脑分泌的神经激素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导致激素水平升高,广泛影响体内各系统的功能。严重而持续的应激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和失衡,以至于引发病理性改变。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一)积极意义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早年的心理应激经历,可以丰富个体应对资源,提高在后来生活中的应对和适应能力,更好地耐受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和致病因素的影响。小时候受过“过分保护”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往往会发生适应问题,甚至因长期、剧烈的心理应激而中断学业或患病。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离不开刺激,适当的

12、刺激和心理应激,有助于维持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缺乏适当的环境刺激会损害人的心身功能,心理应激可以消除厌烦情绪,激励人们投入行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二)消极作用长期的或强烈的应激反应会引起心身疾病和心理障碍。心理应激下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特别是较强烈的消极反应,可加重一个人已有的疾病或造成复发。应激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是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发生的,塞利用一般适应综合征描述生理反应过程,生理反应主要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应激的心理反应表现为情绪、行为和认知反应,基本变化与塞利一般适应综合征三个阶段相匹配。心理应激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生理机制进行人体的适应性调节的,心理的认知评价、社

13、会支持的利用、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等在应激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生活事件对人有不同的意义和刺激强度,其刺激强度以生活事件单位(LCU)为标志。当一个人所遇到的生活事件刺激过强、持续时间过久时,可引起疾病。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1.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2.提高自身应对能力。3.学会放松和自我调节。4.取得社会支持和安慰,利用各种有效的应对资源。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DSM-)关于心身疾病的分类和日本池见酋次郎参考美国分类提出的日本心身疾病分类,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以下分类意见。内科心身疾

14、病: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阵发性心动过速、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症、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失调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艾迪生病(Addison disease)、副甲状腺功能亢进、副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糖尿病。外科心身疾病:全身性肌肉痛、书写痉挛、外伤性神经症、阳痿、类风湿关节炎。妇科心身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眼科心身疾病:原发性青光眼、中心性视网膜炎、眼肌疲劳、眼肌痉挛等。口腔科心身疾病:复发性慢性口腔溃疡、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特发性舌痛症等。耳鼻喉科心身疾病:梅尼埃综合征、咽喉部异物感、耳鸣、晕车、口吃。皮肤科心身疾病:神经性皮肤炎、皮肤瘙痒症、圆形脱发、多汗症、慢性荨麻疹、牛皮癣、湿疹、白化病。其他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癌症、肥胖症等。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1.确定躯体症状;2.寻找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3.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4.关注疾病症状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似性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情绪因素与心身疾病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的研究,已表明消极的情绪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