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专科)复习要点纲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语(专科)复习要点纲目.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语(专科)复习要点纲目一识记(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 所学各篇课文的文学常识知识点,有关作者及作品,文学地位、主张及影响等,比如: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 2“风骚”标志着我国远古文学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文学源头 ,“风”和“骚”分别指的是什么、代表什么? 3 关于诗经来源的三种说法是指哪三种?诗经“六艺”指的是什么? 4 诸子散文中属于语录体的是? 5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我国古代第一位有巨大成就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6秋水一文选自庄子,属于论说文,它阐述了什么哲理? 7季氏将伐颛臾选自于论语,阐明了孔子的什么政治观点? 8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唐代现
2、实主义诗人是谁? 9“孤篇盖全唐(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10人间词话一文的作者是谁 ? 11“吴中四士”指的是 ? 12“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作者是谁?这篇记叙文中阐述画论的两个成语是什么? 13我国最早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是 ? 14我国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的旷世奇才、豪放词的开创者苏轼的作品集中在 和15东藏行是中国当代女作家宗璞的长篇小说,它荣获了什么奖?16诸子散文的开端之作是? 17我的世界观的作者是 ? 18讲述了儒家最高理想大同之治与现实社会小康之治的区别的大同选自于? 19氓这首诗选自?对当时的不合理婚姻制度进行了控诉,属于爱情诗类中的什么诗? 20
3、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文学载体是? 21谏逐客书 的作者是?这篇论说文的中心论点是? 22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是? 23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源自 ? 24唐代集诗歌艺术之大成,继往开来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的作品风格是? 25容忍与自由的作者是? 26新文化运动最早的白话新诗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之一胡适所作的 27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诗指 ? 28李将军列传一文记述的四个战役分别是什么?29五代史伶官传序是被誉为北宋文坛领袖谁的作品?30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 史记 ,作家是? 31洛神赋是被誉为建安之杰的谁的作品?
4、32我国古代诗人中现存诗最多的诗人是谁?唐代诗人中存诗之最是谁? 33致大海是被高尔基誉为“俄罗斯文学的始祖”的谁的作品?34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是?大语教材中选入她的作品是 ?35灯下漫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者和主要领导人谁的作品? 36 “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谁的诗风? 37被誉为我国新诗史上的第一座丰碑的女神是谁的作品? 38被后人称之为“长庆体”的乐府七言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39被誉为“曲状元”,同时又列为“元曲四大家”的作家是? 40变形记揭露了资产阶级人
5、的异化问题,它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小说家谁的作品?41被誉为宋代“济南二安”(易安,幼安)的词人是?421921年六月郭沫若与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在东京创立了著名文学团体叫? 43元曲是指由元杂剧和什么一起的合称? 44沈从文的那部小说被称为社会问题小说的代表?45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而套曲什么被誉为“万中无一”的元套曲之绝唱?46长亭送别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和谁?47盛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燕歌行是谁的诗作? 48爱尔克的灯光的作者是?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49秋兴八首的作者是谁? 50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原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谁的作品? 51祭十二郎文是唐
6、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的第一位韩愈的作品,选自于? 52段太尉逸事状一文选自 柳河东集 ?作者是? 53婴宁选自于聊斋志异,作者是? 54一片叶子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日本当代画家和散文家谁的作品?55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大学语文中选了李斯的哪篇文章? 56八声甘州是被誉为“婉约词”代表的谁的作品?57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58山居秋暝一诗的作者是被誉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中谁的作品? 59有人评价听听那冷雨是“直接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作者被称为“乡愁”诗人谁?60小说断魂枪的作者是谁? 61四书五经中的“五经”: 62成语“虎
7、兕出柙、分崩离析、祸起萧墙”源自于 ?62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著名女作家谁的作品? 63米龙老爹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谁的作品?背诵篇章有:(填空、判断题)1陶渊明饮酒。2诗经氓。3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5屈原楚辞国殇。6普希金致大海第十四、五节。7李白行路难。8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名言。9郭沫若炉中煤。10陆游关山月。11柳永八声甘州。12李清照声声慢。13燕歌行中的对偶句。14辛弃疾摸鱼儿15李煜浪淘沙16双调夜行船秋思的后两曲17纳兰性德金缕曲。18韩愈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名言。主旨或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的如:(简析、简答题)1 听听那冷雨借“冷雨”这个意象,把人带进了
8、一个冷寂、凄迷的氛围中,抒发了身在海岛、异城的游子对故国、故土的无尽乡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中国意识、对中华文化的赞美与眷恋。2郑伯克段于鄢中以兄弟、母子之间的矛盾为主线,完整地记叙了“郑伯克段于鄢”的全过程,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利斗争的残酷,通过人物的不同言行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3哭小弟 通过对小弟生前、逝后大量感人肺腑的事迹的回忆,满怀激情地赞美了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表达出对小弟英年早逝的无限悲恸之情和对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由衷关注。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一首备受赞誉的田园诗。此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摒弃污浊的世俗功名后归真返璞,陶醉在自然界中,逐渐进
9、入得“真意”而忘言的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5在致大海中,诗人普希金通过对大海热情洋溢的赞美,表达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表现了诗人决不向专制统治屈服的顽强精神。 6从炉中煤这首诗的浪漫主义激情体会作者爱国的志向怀抱: 一是在标题上,这首诗的副标题眷恋祖国的情绪,直抒对祖国的眷念和热爱思念之情,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二是在内容上上,诗人以“炉中煤”自喻,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人儿”、“年青的女郎”,全诗就建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表达诗人强烈深切的爱国之志,抒发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三是形式上,以恋歌的形式写颂歌,重复咏叹“啊,我年青的女郎!”,增强节奏感,首尾呼应,往复回环,形成音乐
10、美,增强抒情色彩,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层层递进,显示了因果的脉络。首尾两句呼应,反复表达了“我”对祖国的苦恋与奉献。 四是在章法上,第一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第四节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怀抱,进一步强化感情的炽烈程度,将全诗推向新的高潮。7“听听那冷雨“一文中“雨”这一意象的深刻内涵 雨是大自然中的最常见的事物之一,在文学作品中的雨包含着比自然界的雨更丰富的人类生活和情感的内容。在本文中的雨是冰冷的,雨中的景物是凄迷的,雨天的人们的安静的,对于一个少小离家海外漂泊的经历和情感细腻的文人来说,雨是唤醒的,童年的记忆、对故园的回忆被唤醒了;雨是催化的,记忆
11、中的家应该是最温暖的,但自己却难以回去,乡愁被雨渲染得愈加浓烈。 8柳永在八声甘州中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生的内心矛盾与苦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中下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 9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作者总结文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对“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创作思想的理解,指出“艺”与“道”的密切关系。又通过叙述文可的轶事和二人间的交往,表现了他的品德、个性,因旧谊深厚,故睹物思人,传递出深切的悼念之情。10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表现在:1.强烈的讽刺性,是这首套曲的主要特点。2.虚化历史,塑造艺术典型的创作方法。3.借助戏曲代言体形式的独特
12、叙事角度。4.语言通俗、生动、泼辣、诙谐,富有表现力。11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以春江月夜为背景,描写了春夜月光下美丽的景色。面对着这神话般迷人的月夜景色,诗人进而探索了人生哲理和宇宙的奥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热爱。12学习我的世界观,对“人是应当为别人而生存的”,有人持不同的看法,你怎样评价? 其一,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脱离社会的个体是不存在的。 其二,每个人的发展都必须既符合集体利益又服从个人利益。 其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13聊斋志异的成就: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黑暗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
13、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虽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更要靠他的想象。聊斋志异就是一个作家天才的想象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二理解:(词语解释题)所学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特别是古诗文的字词,如: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力:2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 :若: 3來丕豹来: 4六国之从从:5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向使:却:内:6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藉: 寇兵: 赍: 7及仇雠已灭仇雠: 8选贤与能与:9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不辩:10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倾国:御宇: 11大道之行也大道:行: 12常有兵燹兵燹: 1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莫己若:14庄公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