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生产技术》考点解析.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274292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生产技术》考点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生产技术》考点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生产技术》考点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生产技术》考点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生产技术》考点解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生产技术考点解析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生产技术考点解析 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生产技术考点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静电危害 1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 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导致了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积累,即产生了静电。由此产生的静电其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以上容易发生放电,产生

2、放电火花。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2)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此外,对静电电击的恐惧心理还对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3)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 2静电的特性 (1)静电的产生 实验证明,只要两种物质紧密接触而后再分离时,就可能产生静电。静电的产生是同接触电位差和接触面上的双电层直接相关的。 1)静电的起电方式 接触分离起电。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10-8cm时,由于不同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

3、不同,不同原子外层电子的能级不同,其间即发生电子的转移。因此,界面两侧会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这两层电荷称为双电层,其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位差。根据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可以推知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再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破断起电。材料破断后能在宏观范围内导致正、负电荷的分离,即产生静电。这种起电称为破断起电。固体粉碎、液体分离过程的起电属于破断起电。 感应起电。例举一种典型的感应起电过程。假设一导体A为带有负电荷的带电体,另有一导体B与一接地体相连时,在带电体A的感应下,B的端部出现正电荷,B由于接地,其对地电位仍然为零,而当B离开接地体时,B成为了带正电荷带电体。 电荷迁移

4、。当一个带电体与一个非带电体接触时,电荷将发生迁移而使非带电体带电。例如:当带电雾滴或粉尘擅击导体时,便会产生电荷迁移;当气体离子流射在不带电的物体上时,也会产生电荷迁移。 2)固体静电 固体静电可用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来解释。双电层上的接触电位差是极为有限的,而固体静电电位可高达数万伏以上,其原因在于电容的变化。 将两种相接近的两个带电面看成是电容器的极板。可以推知,电容器上的电压u与电容器极间距离d成正比。两个带电面紧密接触时,其间距离d只有2510-8cm。若二者分开为lcm,即d增大为400万倍。与其对应,如接触电位差为0.01V,则(在不考虑分开时电荷逆流的情况下),二者之间u可达40,000V。 橡胶、塑料、纤维等行业工艺过程中的静电高达数十千伏,甚至数百千伏,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容易引起火灾。 3)人体静电 人体静电引发的放电是酿成静电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体静电的产生主要由摩擦、接触分离和感应所致。人体在日常活动过程中,衣服、鞋以及所携带的用具与其他材料摩擦或接触分离时,均可能产生静电。例如,当穿着化纤衣料服装的人从人造革面的椅子上起立时,由于衣服与椅面之间的摩擦和接触一分离,人体静电可达10000V以上。 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