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274192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年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年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年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t is not difficult to make a decision, but the hard part is to put it into action and stick to it to the end.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2021年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 2021年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叙事时起伏的效果。2.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检查阅读效果(一)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1.读者的阅读心理。“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这点学生一般都能找出来。)2.事物的客观性。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

2、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这点需要教师适当启发诱导。)(二)怎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1.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2.了解一些兴波澜、起变化的方法。(三)教材中提到了哪些兴波澜、起变化的方法?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转等六种方法。二.结合实例探讨学习兴波澜、起变化的方法(一)给学生2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理解六种方法的内涵。(二)让学生快速搜集课文中学过的、其他书上看到的或是亲身经历的曲折的例子。如项链、警察与赞美诗等。(三)每个同学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结合事例,运用简练的语言来说明这种方法的内涵以及运用这种方法的表达效果和需要注意的问

3、题。教师先以祝福为例来说明悬念法。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四)学生发言、教师点拨。1.悬念法内涵:悬念法就是在_的开头和_中提出问题,摆出矛盾,设置疑团以引起读者的关注。表达效果:使读者产生急于想知道的念头,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产生关切之情,激起心中波澜,产生好奇心理和急于读下去的动力。应注意的问题:要有利于事件的展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达,要自然合理。2.欲扬先抑法内涵:欲扬先抑即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表达效果: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应注意的问题:要注意抑扬

4、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应重在后扬。3.情节突转法内涵:情节突转法是指事情本来按照合乎逻辑的顺序,波澜不惊地向前发展,半路却突然峰回路转,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表达效果: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刺激。应注意的问题:合乎情理,转换要自然。4.巧合法内涵:就是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骤起或突然得到解决,从而产生起伏曲折。表达效果:增强_的戏剧性,推动情节的发展。应注意的问题:要真实,合乎情理,使读者感觉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5.误会法内涵:作者有意造成人物之间的不理解或不信任,以形成对该人物有利或不利的环境,造成_的曲折生动。表达效

5、果:增强_戏剧性,让读者在顿悟中感受_中心。应注意的问题:不要事先有所暗示或表露,要有意给读者造成错觉。6.伏笔内涵:就是在_前面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做出某种暗示,后边做出回应。表达效果:交待含蓄,使_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应注意的问题:伏笔要有伏必应;要伏得巧妙,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三.课堂小结当然,要想写出事件的波澜,绝不仅仅就这几种方法,而且,这些方法,也有许多是交叉的,并未有严格的界限。只要我们平常在读_时,善于思考,多做总结,就一定能掌握叙事_兴波澜、起变化的方法技巧,并把这些方法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文中,让_生出无限光彩!四.课堂练习

6、分析下面短文中运用了哪些兴波澜、起变化的方法。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师生分析:误会法、巧合法、事情突转法、悬念法、伏笔等五种方法。2021年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体会叙事时起伏的效果。2.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设计提要:先让学生阅读作文考验,体会_的情节变化。再指

7、出一些如何使_生波澜,起变化的方法。最后在写作中加以实践,领悟如何在作文中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中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人们把这种起伏变化用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叫做“波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二、学生听习作考验,体会_情节的曲折变化。.学生听读考验,准备听完后分析_情节的变化。.点学生找_的波澜。.小结: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三、让学生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等

8、。.品味小小说闹50天,让学生分析_运用了什么方法。点拨:标题闹50天就是一个悬念,就是很有力的一笔铺垫。在实生活中,小孩出生后有闹“三朝”的,有闹“满月”的,有闹“百日”的,可小说里的村支书却偏偏要闹认谁也不曾闹的50天。村支书说:“我儿子满月时我不愿闹,百天我等不及。”这句话又与标题相印证。作者巧妙地用反常的“闹50天”这一举动,成功地给读者造成阅读错觉这位村支书,是个肆无忌惮受礼敛财的“官员”!.让学生回顾所学的课文中运用到的方法。如:杨朔荔枝蜜中用了欲扬先抑法,莫泊桑项链、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设伏笔,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设计巧合等等。.小结:一篇_往往不只用到一种方法,而是综

9、合运用几种方法。这样容易使_一波三折,平中见奇。四、揣摩运用方法,根据情景续写_,使其有波澜。情景:.下晚自习后,我们看到办公室里的灯都熄了,于是打开了教室里的电视机。刚看得起劲时,突然看到班主任站在教室门口.我和一个女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女同学的母亲迎面向我们走来.晚自习后,我和李明从陈家山回家,突然看到前方有三个人从不同方向朝我们走来,我们正要转身往回走,又看到后面也走过来两个人.放学回家,我在楼梯口听到楼上传来摔打声,急忙跑上楼,只见家门口有一滩血,这时,家里的灯也熄了.上课铃响了,李义慌慌张张地往楼上跑,却跑到别班教室喊“报告!”五、总结: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说:“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的确,平静的湖面固然能给人以美感,而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能灵活地运用一些生波澜的方法,使自己的_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让人读后不忍弃去。六、课外拓展:将以上某一种情景整理为一篇_,要求叙事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能现出一定的波澜。课后记写作训练写出事件的波澜课时计划 第2课时 (总第29 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装饰装潢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