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2741153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外科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科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目的研究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手术指征、手 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观察手术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 月至2012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6例pda合并ie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予血培养和超声心 动图检查,并及时予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充分地抗感染和心功能维护治疗。结果本组无围术 期死亡。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低心排综合征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损伤1例, 短暂脑损伤1例。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pda合并ie这一严重的感染性 疾病,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具重要的诊断价值;适时而彻底的外科手术治疗至关重要; 术后继续充

2、分地抗感染治疗和心功能维护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外科手术 自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共对36例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一定的经验,现加以总结,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58 (24.8±11.3)岁;诊断参照 duke大学心内膜炎研究中心提出的标准。临床症状为发热35例,消瘦、乏力32例,心力衰 竭11例,胸腹水5例,皮肤出血点4例。查体发现原发心脏体征外,肝脾大8例,术前合并 肺炎5例。术前心功能(ny

3、ha) : i级3例,ii级7例,iii级20例,iv级6例。实验室检 查:白细胞增高36例,血红蛋白减低34例,血沉加快34例,血培养阳性1 5例。术前心电 图检查示心肌缺血 9 例, 左室肥大 28 例。术前 x 射线胸片提示心胸比率 0.500.78 (0. 59±0. 19)。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动脉导管未闭0. 32. 8 (1. 1±0. 6) cm,发现有赘生物25例(69.4%)。1.2方法患者入院后查血常规、血培养加药敏试验,血培养阳性者,选用敏感抗生素。 血培养阴性者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或广谱抗生素,同时予强心、利尿及营养支持治疗。经治疗 后体温和血

4、象趋于正常,心功能控制,择期行手术治疗;但有5例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 危重,行急诊手术。大部分(34例)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进行,转流降温前切开肺动脉,用手指 堵住动脉导管开口,若pda太大,手指无法堵住,即改用准备好的foley导尿管球囊堵塞导 管开口。继续转流降温,当鼻咽温度降至2528 C时,减低流量达(1015)ml/kg,快速 探查pda开口,清除赘生物,从肺动脉侧直视修补pda,尽快恢复流量。再仔细探查心内各 部位病变,彻底清除赘生物,切除包括心脏瓣膜在内的所有感染性病灶,尽量避免损伤传导 系统。切除的组织(赘生物、瓣膜、脓肿等)送培养。1%络合碘纱布擦洗病灶及周围 2

5、3 次,并用大量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在清洗过程中停止心内吸引,之后,修复其他器质性 心脏病变。另有2例病情轻,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无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无赘生物,体温、 血像控制正常者行非cpb下结扎术。2结果2.1微生物培养结果术前全部行血培养检查,阳性15例(阳性率41.7%);切除的组织 培养32例,阳性19例(阳性率59.4%)。微生物分布如下:葡萄球菌属最常见,有8例,(其 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人葡萄球菌1例);链球菌属7例,(其中草 绿色链球菌2例,血链球菌2例,d群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多动链球菌各1例);其他类型 细菌4例,(分别是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寡氧窄食单孢

6、菌、屎肠球菌、致伤弧菌各1例)。2.2手术治疗情况本组cpb下手术的34例中,有15例动脉导管直径0.8 cm以上,予 补片修补,19例直径<0.8 cm,给予内荷包或间断褥式缝合修补。合并室间隔缺损5例, 房间隔缺损3例,均给予同期修补;肺动脉瓣狭窄1例,予疏通;瓦氏窦瘤1例予成型修复;合并主动脉瓣闭锁不全4例,二尖瓣闭锁不全2例,均给予换瓣手术。2.3预后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低心排综合征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损伤1 例,短暂脑损伤1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本组无围术期死亡。3讨论动脉导管未闭是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的异常连结通道,由于主、肺动脉间压力阶差悬殊, 左向右分流流速快

7、并形成湍流,容易造成局部心内膜损伤。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发病机制 是细菌黏附到受损的瓣膜或心内膜上,在心脏受损处停留并进一步繁殖播散,形成脓毒血症、 细菌栓塞。感染累及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赘生物形成,赘生物通常附着在未闭的动脉导管周围、 主动脉瓣和(或)左房室瓣,有时发生在右房室瓣及肺动脉瓣或房室间隔缺损周围。赘生物 中细菌浓度高,新陈代谢不活跃,且能产生降低抗生素敏感性的物质。因此,即使使用敏感 抗生素,单纯抗菌治疗也很难治疗iel。赘生物可脱落随血流移动造成周围动脉栓塞,形 成血栓和脓肿2。ie 一旦确诊,即应及时应用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时改用最敏感的抗生素。 经治疗后体温和血象趋

8、于正常,心功能控制,择期行手术治疗。但随着外科手术及围术期处 理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早期手术治疗的远期存活率好,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尤其是 对于合并瓣膜心内膜炎,即便是早期药物治疗有效,晚期需瓣膜置换的比例很高5。vlessis aa 等6认为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易复发,而适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其 病死率。ie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者,应及早手术治疗,争取尽早清除感染灶,才有治愈机会。 犹豫不定往往会加重病情,使心功能恶化,失去治疗机会。有学者提出早期手术指征为:难 治性心衰、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感染、反复体动脉栓塞、瓣周漏或瓣周脓肿、真菌性ie、赘 生物直径& 10 mm和人工瓣

9、膜功能障碍等7。cpb下切开肺动脉直视探查修补pda,由于pda开口冒血,视野极差,故应降低体温,减 低流量,便于手术操作。同时,低流量也有一定的风险,可造成体循环低血压、低灌注损伤, 熟练的术者用时不多,可以避免这个损伤。流量太低还可造成主动脉进气,引起空气栓塞, 术者需与体外循环师谨慎密切配合,快速探查修复,尽快恢复流量。本组有1例短暂脑损伤, 表现为术后神志不清,经积极治疗,次日恢复,是否与上述损伤有关,尚不能确定,需进一 步研究。灌注肺是体外循环下治疗pda的重要并发症,心脏停跳后由于pda大量分流血液灌 注入肺,如未及时发现,术后会出现严重的肺水肿8。所以我们均是在cpb转流降温前切

10、开 肺动脉,堵住pda开口,继续转流降温,防止主动脉血液进肺,本组无出现灌注肺。彻底清 除心内膜感染灶是ie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心脏结构复杂,如传导束等重要结构,应尽量 保护;但若感染严重,非得要清除的,要坚决清创,可术后再安装心脏起搏器。ie术后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常规继续应用敏感抗生素46周,避免ie再发生, 感染如不能有效控制,预后极差。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是影响ie患者预后的另一重要因素,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 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故术后常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并酌情应用肾上腺素及磷酸二酯 酶抑制剂、洋地黄、利尿剂等强心、利尿措施,同时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适当补充白蛋白或 血浆等胶体,优化心脏前、后负荷,促进心功能改善。根据以上经验体会,我们认为pda合并ie这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 检查具重要的诊断价值;适时而彻底的外科手术治疗至关重要;术后继续充分地抗感染治疗 和心功能维护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