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课堂文化的调研及分析]中学教师的课堂用语.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2735732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课堂文化的调研及分析]中学教师的课堂用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教师课堂文化的调研及分析]中学教师的课堂用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教师课堂文化的调研及分析]中学教师的课堂用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教师课堂文化的调研及分析]中学教师的课堂用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教师课堂文化的调研及分析]中学教师的课堂用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课堂文化的调研及分析]中学教师的课堂用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课堂文化的调研及分析]中学教师的课堂用语.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师课堂文化的调研及分析中学教师的课堂用语 新课程的发展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新旧文化对立、冲突和融合的过程。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在课程改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改革离不开教师的参与。1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对课堂文化的认识还存在误区。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教师角度建立课堂文化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调研,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明确教师课堂文化的内涵和实现途径,以供教师借鉴。 一、调查样本体系及指标选择 我们按照课堂物质文化、课堂精神文化、课堂职业文化、课堂行为文化、课堂制度文化五个类别,设计了调查指标体系(如图1)。 问卷调查主要反映不同年级、性别的教师的评价意愿。按照

2、样本分层抽样、交叉控制配额、等距和校区拦截等原则,考虑样本误差和成本,总共抽取了245位教师样本(图2为调查样本数据图),并对调查员也进行了相关的培训。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课堂文化的内涵理解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人群对课堂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大多数教师认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是课堂文化的实质。其中,七年级教师、县实验中学的教师认为制度文化是课堂文化的主要部分,分别占到比例的33%、38%,原因为七年级是学生进入初中的起始阶段,教师认为要强调课堂纪律、上课习惯的养成,县实验中学教师在课堂制度文化方面还强调制度到位。其次是精神文化,认为稳定的规范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基础上构

3、建的,特别是九年级教师占到比例的35%,原因是九年级学生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价值观念将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动力。此外,教师本身的职业文化认识都比较低,大都在11%以内,这说明教师认为职业文化和课堂文化的一致性较低,因此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同事之间合作意识的提升显得尤为迫切。 (二)课堂文化的调研分析 1.课堂物质文化的调研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对课堂物质环境都比较了解,特别是对其相关的教材、教学器材、电教设备的理解率比较高,占85%,但教师对与学生相关的课堂环境(教室)的光线、声音、教师距离学生的远近、座位的排放等了解并应用于实践的较少,原因是对此类相关因素任课教师认为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

4、无关。对空间布置的理解与实践应用率最低,除上述因素外,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仅仅与学生当堂课的学习有关。课堂物质文化情境的营造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2.课堂精神文化的调研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教师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是影响课堂精神文化的关键,理解并应用于实践的比例仅占15%;教师的课堂教学意志与自信理解应用于实践的比例较高,占43%,说明教师课堂教学的耐心与责任心都比较高;教师的情趣与态度应用较低,仅占16%,说明教师课堂文化情感体验和交流认识度还不高,教师对课堂文化中学生人格培养和情感价值的升华仍需改进。 3.课堂职业文化的调研分析 表4反映出教师对职业文化的了解程度较高,特别是其对听课文化的重要性认

5、识较到位,理解和实践应用率也最高,达到了45%;但教师的个人反思、科研热情应用于实践还不到位,说明教师课程执行力需要大力提升;除了传统教师课堂绩效评价外,其对听课的认识还不到位,这说明学校管理部门把听课促进教师本身专业成长的认识还不到位。 4.课堂行为文化的调研分析 从表5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语言文化所占比例最高,理解实践达到了35%,但教师对体态等动作语言的认识还不到位,主要原因是传统课堂文化注重言语交流,忽略了教师语调高低、语速快慢等的影响,同时也反映教师课堂即时评价艺术、留白能力的欠缺;教师对仪容的理解实践也比较高,达到68%,说明教师衣着总体比较规范。 5.课堂制度文化的调研分析 从表6

6、可以看出,课堂制度文化理解实践都低于20%,说明传统的师道尊严在课堂中仍占主要地位,这也反映了对话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其次是座位方式,目前大多仍是固定插秧式,这与教师对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有关。因此,新课改要求的合作学习文化往往会流于形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文化的内涵,它是指运用文化学的理论、方法,将文化要素贯穿课堂,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构建“教与学”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包括课堂物质文化、课堂行为文化、课堂制度文化、课堂精神文化、教师职业文化五个层次。文化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其实践、交往的行为方式。教师只有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能建构新型的课堂文化,促

7、进课堂教学生动、主动地发展。 三、新型教师课堂文化的建构 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滕豪斯(Stenhouse)认为,课程发展说到底是关于教师发展的问题,如果没有教师课堂文化方面的相应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课程变革。 (一)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课堂文化重建的立足点 1.师生关系的理念是教师课堂文化的基础 教师课堂文化的基础是建立对话、互动的师生关系。对话就意味着平等,只有在平等的环境中,才能产生师生之间的对话。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互动中首先是一个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每一个对话空间里都能学会听不同领域、不同陈述方式的声音,促进对话向深度发展。 2.

8、生本理念的确立是教师课堂文化重建的核心 生本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根本,教学活动不管多么复杂和多变,其终极目的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上,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师永恒不变的追求,教师要高举“生本”大旗。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课堂文化重建的聚焦点 1.教师是课堂情境的营造者 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承文化的硬件建设,营造生活型的教学情境,即在生活中感知、体验和理解。要让班级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种教学环境能熏陶感染学生。同时,要搭建学科文化平台,主要有课堂环境、光照、声音、课桌、讲台、教材、教学器材、电教设备等。要重视课堂环境信息,如亮度、墙壁颜色、座位安排等。其中,教材内容的呈现、演

9、示、提升、拓展、链接是重点。 2.教师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代言人” 课堂精神文化在于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和传递,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的价值观,课堂文化的内涵是智慧、愉悦和生命,强调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文化在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中达成“文化自觉”。教师不仅是欣赏者,更是发现者,要让课堂真正成为令人愉快的乐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三)教学价值的转变教师课堂文化重建的终极点 1.课堂评价的变革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落脚点不仅要看学生学了多少新知识,还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思考,更要看学生是否敢于批判和批判。 2.合理的师生交往 课堂教学过程中,有

10、关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准则,反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引导课堂文化,表现为课堂对话教学、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等行为;同时,要接受来自学生的挑战和冲击,建立学习伙伴的关系。随着课堂制度的逐步构建,教师和学生也都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新的教与学的关系。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课堂文化的关注点 1.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的教育性”,更要重视“教育的教学性”。课堂行为文化是基于一定文化境域的、教学主体间所展开的行为互动。教师应尽可能实现有效教学,关心每一个学生,并以自身的行为品德影响学生。教师还要学会课堂行为的文化建设,如语言、礼俗、仪容、服饰等的行为模式,学会利用非语言符号,如手势、

11、头部运动及眼神等。这些语境的作用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教师的真实情感、角色认同,使教师由课堂教学的“演奏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伴奏者”。 2.追求自我实现的人格理想 教师是自身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和教学文化的反思者,也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研究者。这样可以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教学相结合,更好地从事“为人”的教学。教师应通过开展教学反思,提高再学习意识,重视团队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积极塑造学者型、研究型教育专家的新形象,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独立自主人格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志厚.论教学文化的性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8(3):4143. 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