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2734348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近年来,成都市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2007年6月,成都市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怎样进一步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破解“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指示,2007年7月,成都市总工会与有关部门联合对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调研。涉及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13个行业门类、74个行业大类1115家用人单位,覆盖全市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全市农民工

2、的基本情况,摸清了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成都市农民工问题的思路和建议。一、成都市农民工基本情况成都市现有农民工总体规模为195万左右,集中分布在第三产业和建筑业、制造业。成都市农民工主要为本省20-40周岁的青壮年,总体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低,职业身份以工人和服务人员为主,月均收入集中在为7001200元。(一)主要特点。1、来源、分布和受教育程度具有集中性。成都市农民工在输出地来源上以本市和省内为主;在就业行业分布上以第三产业为主,达52.2;在占从业人员比例上以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建筑业占73,交通运输业占78。1%,住宿和餐饮业占68。4%;农民工在技能素质方面总体水平较低,61

3、。5%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49。6%没有参加过劳动技能培训。2、就业的兼业性和稳定性特征明显。本市户籍的农民工以“兼业式的季节性外出务工为主,63.8的成都籍农民工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农忙时返乡耕种; 54.5%的农民工在过去两年内没有换过工作, 56.7%的农民工在成都的打工时间以3年以上的中长期为主。3、总体上较为认同城市生活。在工作条件、生活质量、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四个方面,农民工的认同度都高于65%。面对未来的打算,43.7%的农民工明确表示想在城市安家.4、户籍制约不明显.调查显示,成都市78.7%的农民工基本没有遇到因户籍而出现的同工不同酬情况,只有6。7%的农民工认为户籍制度是

4、造成城乡差别的主要原因。5、工资兑现情况较好.2007年,全市仅有3.5的农民工工资经常被克扣,5。1的农民工工资经常被拖欠,说明全市劳资关系总体上较为和谐。(二)发展趋势。1、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区域分布向二、三圈层扩展.作为四川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随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全面推进,成都市将对省内外农民就业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伴随城镇群建设加快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梯度转移,县城和优先发展重点镇将成为农民工新的聚集地带。2、利益诉求随着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而“水涨船高”。随着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制逐步建立,农民工群体对政府持续提供、完善公共服务产生了较大的投入成本压力。同时,居住在成都

5、的“第二代农民工已占38.5%,由于成长环境、打工目的、人生期望等方面与父辈不同,“第二代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对社会公平权益的诉求和转变身份的意愿更为强烈。3、分层分步实现身份转换.在推进户籍、住房、社保等体制改革的形势下,一部分具有较高技能素质、在城市有稳定工作和固定住所的农民工,将率先由“准市民”转变为“新市民。伴随成都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相当一部分成都籍农民工也将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二、主要问题从调查反映看,文化技术水平偏低、就业培训和服务不到位、政治民主权利未得到有效保障等全国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成都市也普遍存在。其中,以下几点问题值得特别重视。(一

6、)工资收入水平偏低.全市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情况仍较严重,66.5%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仅相当于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半,也低于去年全国农民工的平均收入。(二)综合保险覆盖面低、保障水平低、接续难。全市67%的农民工表示愿意参加综合保险,但是51。4的农民工却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参加,明确表示已参加的农民工只有38。6%,近20%的农民工认为现行的综合保险保障水平较低,参保账户转移存在障碍。(三)劳动时间严重超时、部分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全市55的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29的农民工每月实际工作28天以上,有37%的农民工还未签订劳动合同,在餐饮、服务等行业中的小规模企业和个

7、体户中,未签劳动合同情况更为突出。(四)住房和居住环境问题突出。全市78.1%的农民工居住于用工单位提供的宿舍、工作地点或城乡结合部的违建出租房,居住环境人群复杂、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有45的农民工表示“不知道”在居住地是否有为农民工提供服务的机构,大多数农民工遇到社会服务问题都是“住集体宿舍找单位解决、住出租房找房东交涉”。(五)子女入学难问题仍然反映较多.全市52。1的农民工子女留守农村,主要原因是在成都就学费用较高,入学手续复杂,不能解决住房问题.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报考本市普高或职高只能算作外地生源,容易因经济条件等原因出现毕业即失学的问题。(六)

8、公共服务政策效能发挥作用有限。一是对政策的知晓度与需求度存在较大反差。一方面,农民工对综合保险、“平安计划”、子女入学等涉及自身利益的政策表示清楚或比较清楚的比例都不足20;另一方面,农民工对这些政策的需求度又很高,67的农民工明确表示愿意参加综合保险,78.7农民工迫切需要工伤保险。二是政策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存在差距。在政策有效性调查中,认为政府政策能够体现农民工利益的仅占15.2,认为能体现但不能落实的占22.5%;在服务满意度调查中,表示满意的仅有19。6,有58。4%认为一般,22认为不满意或没有享受过。三、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建议农民工问题是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

9、套试验区建设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应当坚持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分步推进的原则.用1-3年时间抓紧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居住条件改善、子女教育、公共卫生服务五个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初步建立覆盖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成都籍农民工率先由农民转变为市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制约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提高农民工民主参与的方式方法,发展和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一)率先推动成都籍农民工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成都市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目标中,明确提出在未来10年,实现150万农民向市民

10、的转变。成都籍农民工目前约占全市农民工总量的45.9,即90万人左右,其中打工时间三年以上的占59。9,在过去两年内没有换过工作的占50。8,家中土地由亲戚代种、转包、出租或者撂荒的占33。5%,明确表示愿意放弃承包地或宅基地(即“双放弃)以享受社保待遇的占42。这些数据说明,成都籍农民工打工时间长,返乡从事传统农业的意愿正在弱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具备了由农民转变为市民的基本条件。政府应当通过完善城乡一体发展规划,推动全市产业梯度转移和项目合作,增强县城和优先发展重点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吸纳能力,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城镇新型社区,配套户籍、医疗、社保和子女入学等政策,积极引导成都籍农民工离土

11、离乡、就近就便进入城镇成为市民,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统筹解决身份转变问题。(二)探索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农民工的民主参与途径。调研显示,44。6的农民工表示所在单位在重要问题的决策上从来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75.6的农民工和身边的农民工朋友没有参加过职工代表大会。要实现和保障农民工的政治民主权利,一方面要探索农民工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组织选举的方式:对季节性务工的成都籍农民工,通过调整选举时间、完善选举方式、优化程序等,保障其参加原籍村委会选举;对在成都市长期务工、居住的农民工,按其本人意愿选择选民登记地,与输出地选民登记机关做好选民身份转移确认,便于其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另一方面,

12、要发挥工会作用,探索搭建农民工有效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制度平台,保障农民工代表参与企业职代会并行使表决权的制度,建立农民工代表担任企业职工董事或监事并发挥作用的机制,把涉及农民工利益的重大决策纳入厂务公开范围,鼓励并帮助他们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三)改进五个方面的公共政策。1、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进一步优化综合保险的险种设置,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农民工的需求,扩大综合保险覆盖面,研究农民工的养老问题以及综合保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和我市农民养老办法之间的转接问题.2、多种途径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一是加强现有房屋租赁市场管理,规范农民工居住场所的

13、居住面积、卫生条件、安全防范设施标准;二是加大规划力度,结合工业集中发展区用工规模和需求,配套规划农民工生活设施建设用地,吸引社会资金开发建设农民工公寓;三是完善公共住房制度,逐步将成都籍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3、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工资支付监控和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发挥最低工资制度等政策杠杆作用,推进工资平等协商集体谈判制度建设,形成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加大签订劳动合同的督查力度,认真落实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4、扩大农民工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制定完善有关农民工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职业病防治和子女计划免疫等方面的政策,

14、把农民工纳入本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职业病危害监管体系。加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农民工就医“首诊在社区,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医疗跨区域报销的制度。5、完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每年根据区(市)县教育成本标准,保证财政投入;简化入学手续,积极为农民工子女在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公办学校的优势和民办学校的潜力,拓宽入学渠道;积极研究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结束后继续教育的问题,适度放宽农民工子女初升高政策限制。(四)发挥工会作用,积极参与解决农民工问题。调查表明,成都市大多数农民工长期游离于工会等群团组织的覆盖范围之外,仅有27。1%农民工在遇到困难时会

15、首先向工会寻求支持和帮助,说明工会工作在农民工领域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1、全力扩大工会工作的有效覆盖.一是扩大社区(村)工会组织建设,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就近开展面向农民工的管理服务;在条件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大型劳务公司、重点建设项目等,建立“工会服务站”、派驻“工会特派员”,延伸针对农民工的便民服务。二是抓住成都市工会经费税务代征的有利条件,实现企业工会建会数量的快速稳定增长,逐步扩大基层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积极配合全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和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与市劳动局共同携手加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为农民工提供与辖区居民同等的就业岗位信息、就业培训、创业咨询等服务,社区

16、公益性岗位应向农民工开放并实现同工同酬,促进和帮助企业与农民工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2、发挥优势为农民工提供“补位”服务。一是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大局,以城市文明、市民意识、职业技能等为培训重点,促进提升农民工各方面素质,帮助其快速融入城市生活和工作.二是采取就近咨询、公益广告、媒体宣传等方式,帮助农民工了解就业、社保、医疗、子女教育等有关自身利益的政策。三是通过社区(村)工会和企业工会积极组织农民工与其他职工、城市居民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及公益性活动,促进城市社会群体沟通互融。四是突出工会服务职工特色,针对农民工工作需要,每年开展“春节平安返乡”、“赠送互助保险等关爱农民工行动,增强农民工对工会的信任和归属感。3、切实代表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积极畅通各条渠道,反映农民工群体的意愿和呼声,积极参与有关农民工权益的地方立法和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