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哲学原理总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272571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哲学原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哲学原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哲学原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哲学原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哲学原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哲学原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哲学原理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原理总结(辩证)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1、物质观: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第一,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否认这一点会致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第二,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题,否认这一点会导致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的主体归结为人的感觉或观念,客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的主体归结为“绝对精神”、“天理”等客观精神。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第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第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

2、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第三,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分。第二,相对静止时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运动,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参照系。3)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的相互依存)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第一,运动着的物质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任何事物,无论其过程怎样短暂,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任何事物,无论其体积怎样微小,总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第二,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离开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时间的事物是不可思议的。第三,时

3、间和空间二者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既不存在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事物,也不存在只有时间而没有空间的事物。4)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的相互依存)第一,时间、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客观的。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否认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客观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第二,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否认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形而上学观点。5)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的相互依存)第一,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师姐发展

4、的总过程是无始无终的,它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时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有始有终的,事物的存在具有暂时性。第二,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存在范围无边无际;空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务的存在范围是有边际的。第三,然而,无限的物质世界是有无数有限的具体事务构成的,这就是说,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有限包含着无限。我们要善于通过有限把握无限。2、意识观:6)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

5、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3、实践观:7)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实践的主体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时间的客体是指实践的主体所要探索和改造的对象。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进行改造。一方面,实践要创造客体的价值,另一方面,又优化了主体,而优化了的主体能够更好的改造客体,更好的改造客体反过来再一次优化了主体。于是形成良性循环,主体与客体不断地协调发展。8)自在世界和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黄金原理1】所谓自在世界,是指人类还没有认识、实践尚未影响到的世界;所谓人化

6、世界,是指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过并打下自己烙印的世界、自在世界是人化世界的基础,人化世界是由自在世界转化而来的,实现这一转化的决定性条件是实践,人的实践越发展越深入,对世界的认识就越广泛越深刻,人化世界的边缘就越扩大。【两原理】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第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1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这里的物质是指客观实在。自然界具有客观实在性,人类社会具有客观实在想,一是作为

7、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的反映,也必须统一于客观实在性。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还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第一,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这是指它的条件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才能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旦这些条件发生了变化,旧的统一体就会破裂。第二,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只是指它的无条件性。这里所说的无条件,是指矛

8、盾在任何条件下都会有斗争。矛盾的斗争性可以打破旧的同一性,建立新的同一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让位给新的矛盾统一体。矛盾的斗争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具有一定要贯彻下去的趋势第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有差别的具体的同一,而这种同一必须包含着斗争;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总是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总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事物的个性,二者相互区别,不容混淆。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相互

9、联结,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不能离开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换句话说,共性不能离开个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也总是和矛盾的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的,个性总是包含着某第一种共性。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存在的范围及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下为普遍性的东西即共性的东西,在更大的场合中可以转化为特殊性即个性的东西;在一定场合下为特殊性的东西即个性的东西,在更小的场合中可以转化为普遍性的东西即共性的东西。补充: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万能原理第一,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

10、是指矛盾的共性,他两方面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第二,把握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因此,坚持矛盾的普遍存在是坚持辩证法的前提。根据矛盾普遍存在的原理,我们应当学会用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第一,刀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个性,即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第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具体地分析特殊的矛盾,我们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分,找出事物

11、发展变化的特殊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A. 3)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包括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见原理4、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含义:在复杂的矛盾系统中,矛盾可分为主、次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服从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B.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C. 把握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

12、,都有)第一,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它制约着次要矛盾,因此,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用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第二,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解决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注意解决次要矛盾。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第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旦出现转化,我们工作的重点也相应的转移。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第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兴致是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第二,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影响第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旦出现转化,我们工作的重点也相应的转移。6

1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原理矛盾双方的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对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的得到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7)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是第一位的,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它是第二位的,

14、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第三,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其作用。【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的观点8)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万能原理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联系的特征:第一,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否认联系的客观性,会导致唯心主义。第二,联系具有普遍性:其一,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二,联系的普遍性同时还指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之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

15、约。其三,事物一方面存在着普遍联系,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对独立地存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第三,联系具有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第四,联系具有条件性: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一切以条件、地点、时间为转移。”9)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第一,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没有部分,不会有整体;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第二,整体对部分起支配、统帅、决定的作用,二部分处于被支配、被决定的地位。第三,整体的各

16、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其功能大于各个部分机械相加之和,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第四,部分影响整体,对整体具有反作用。在特殊情况向,当某一部分成为整体的主要环节时,对整体起决定作用。10)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系统是有事物内部互相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由要素构成,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整体(全局)与部分(局部)的关系发展的观点11)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二,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第三,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12)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的辩证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