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点评平均数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725161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点评平均数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点评平均数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点评平均数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点评平均数人教新课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点评平均数人教新课标.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均数”教学实录及评析“平均数”(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2页例1)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和体验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感受平均数是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 片段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同学们,昨天我们开展了“我为环保做什么”的活动,这是三年级一班第一小组四个同学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数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生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红收集了14个瓶,小兰收集了12个瓶,小亮收集了11个瓶,小明收集了15个瓶,其中小明收集的

2、瓶最多。 生2:小红比小兰多收集了2个瓶,小明比小亮多收集了4个瓶,小亮的最少。 师:谁能说说这一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 生1:把这一小组四个同学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数据“折中”一下,使他们同样多,这个数就是四人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平均数。 生2:把这几个数据匀一匀,看看得几,就能比较出来了。 师:表示这种平均水平的数,我们称它为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评析:课伊始,疑已生。教师选取儿童熟悉的收集废旧矿泉水瓶这一信息源,提出了承载数学知识的生活问题,激起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出求一个小组四个同学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量的办法,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片

3、段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怎样求出四个同学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你能试一试吗?先把你的想法记录在纸上或预习本上,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各组派代表汇报。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生:我们小组是列式计算的:14+12+11+15=52(个),524=13(个) 师:算试中的52表示什么?524得到的13又表示什么? 生1:算式中的52表示4个同学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总个数,524是把总个数平均分成4份,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生2:老师,我是看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统计图上看出小红比小兰多收集2个,小明比小亮多收集4个,小红拿1个给小兰,小明拿2

4、个给小亮,这样4个人的数量就变得同样多了,都是13个。 师:谁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 生1:取长补短。 生2:移多补少。 师:通过观察,把“多出的”取出来,添在“不足的”上,数学上称为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刚才同学们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另一种是移多补少(课件演示)。说说“平均数”有什么特点? 生1:平均数就是通过观察比较,把大数多的部分移到小数上。 生2:平均数比最多的数少,比最少的数多。 生3:平均数在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间。 生4:四个同学收集废旧矿泉水瓶中也存在着这个特点,四人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是13,这个平均数比11大,比15小,在11和15之间。 师:四人

5、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是13个,是否指四个同学每人收集到的废旧矿泉水瓶都是13个? 生1:求出的结果是指平均每个人收集到13个,不是指每个人实际收集了13个。 生2:平均每个人收集了13个,指的不是某一个人实际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数量,它是表示四个人收集废旧矿泉水瓶同样多的一个数。 师:大家都认识到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评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了问题情境。首先,学生通过直观图示探究了移多补少法,并利用原有知识计算出了平均数,然后学生积极投入有效的思考之中,对平均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整个探究过程学生参与积极、主

6、动,经历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实现了新知的自主建构。 片段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平均分。 (出示第一题)你能很快地求出下列每组中丝带的平均长度吗? 师:你是用什么办法很快求出来的?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是列式计算的:(1)14+18+16=48(cm),483=16(cm);(2)14+30+16=60(cm),603=20(cm)。 生2:我计算的结果也是16cm和20cm,但我是用移多补少法求得的。 生3:第1组我用移多补少法,因为题中数的大小很接近;由于第2组数据中数的大小相差很大,用移多补少法反而麻烦,所以列式计算较好。 师:与生3想法一样的同

7、学请举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发现如果一组数据中数的大小比较接近,用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就比较简单。 生2:如果一组数据中数的大小相差比较大,列式求平均数比较合适。特别是在几个数相加时,如果能凑成整十数、整百数,就更简便了。 师:说得真棒!统计时要根据一组数的特点,灵活选用方法。 出示第二题:少儿歌手比赛得分(1号)情况如下表。 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1号歌手的得分情况。 师: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把7个评委给出的分数加起来,再除以7就行了。即(95+83+93+96+92+94+98)7=93(分)。 (此时屏幕上显示出1号歌手的实际得分是94分。) 师:请同学们

8、想一想,为什么刚才我们算出的1号歌手的实际得分是93分,而评委给的实际得分却是94分呢? (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讨论交流。) 生1:应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算平均分。 学生顿悟。去掉一个最高分(98分)与一个最低分(83分),所以得94(分)。 出示第三题:小明会遇到危险吗?(课件出示如下情境图)王家池塘平均水深是110厘米,小明身高135厘米,他在池塘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生1:我认为小明不会有危险。因为小明身高135厘米,而池塘水的深度只有110厘米,小明站在塘里水不会没过他的头。 生2:我认为小明会有危险。因为池塘水的平均深度是110厘米,最深处可能大于135厘米,小明站在池塘深水的地方就有可能没过他的头。 (教师、学生作评价。)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对情境的辨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体会到“求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同时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相互交流的机会,提升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 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