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精编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714150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精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游提醒大家,接着是一段嶙峋的山路,要格外留意脚下以免滑倒。B作为传统的中国医药,龟苓膏总是因其普遍的滋补功效而受到推崇。C那些面对着苦难的画面仍然无动于衷的人,那些看到了违法犯罪现象却不会愤然而起的人,他们是否还有资格坐在地方官员的太师椅上?D这名口技大师用口技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真是惟妙惟肖,让人叹服!2 . 下列各句中

2、,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B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C为了防止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D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将在扬州举行,我萌生了去当志愿者为“扬马”服务。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B每天上书房,我家的两条狗(一大一小)跟着我。C从这个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东西,缺乏诗人,幻想者和创造者的气质。D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4 .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3、是A选聘(pn)模拟(m)萦带(yng)锲而不舍(qi)B朦胧(mng)祈祷(q)舷窗(xun)海市蜃楼(shn)C累赘(zu)迸溅(bng)凛冽(li)忍俊不禁(jn)D粗拙(zhu)譬如(p)憎恶(zng)悲天悯人(mn)二、现代文阅读【一】秋赋丛维熙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云与天宇的相栖是短暂的,叶与树的相依是匆匆的。唯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果实成熟了,在枝杈间露出了迷人的色泽,但是那美丽的瞬间十分短暂,随着叶片的坠落,它告别母体的时刻已然来临。那是一种忧伤的别离,无论是醉红了脸的高粱,还是白了头冠的芦苇,它们从萌芽到吐穗,都经历春夏季节的风吹雨打,待到生命璀璨到

4、极致的时刻,它们便到了与母体生离死别的日子。树若有知,是感伤的。果实如若有情,也是恋念的。但是自然界的别离无论是游云告别天空,还是果实坠离母树,在感伤的别离中,还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记得儿时听过的童谣中,对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就有如下的描述:“长生不死狗尾草,草籽随风满天飘;可爱鲜红大蜜桃,为它送情把核抛。”草籽被风吹到四面八方,桃核被人们抛向新的地域,它们在秋天虽然死了形体与灵肉,但到来年春时,那桃核又从大地上萌发出树苗,各种草木历经枯黄以后,再一次轮回生长,萌芽、拔节、开花,果实便在来年秋日,又一次眩目于枝头,因而那落叶与落果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离”的恋歌。人类与大自然相比,

5、感情的天平是倾斜的。母亲从分娩后代那天起,便盼望着儿女们快快长大,期望着男儿成为挺拔伟岸的山,女儿成为碧波粼粼娟秀的河;岂不知儿女们长大一天,她们就接近了秋日一天,待儿女们像燕子出巢,飞向天南地北的时日,秋色也就染白了她们的发鬓。我走在街上,每每见到白发染鬓的老人,我总是联想起果实坠地的老树,想起那飞絮已去的芦苇。她们空了枝头,死了当年曾有过的美丽,像是天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云霞,像是枯树在田野四向飘零的落叶,但是,不同于云霞和落叶的是,大自然永远不知疲惫地周而复始,而人类自身,则无一例外地都要回归到天宇的尽头。那儿是寂寞的冬季,是白雪覆盖着的荒原,如同是一张无限大的冰床,他们静静地休眠在那银

6、色的梦幻里,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之后,丛立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再生一次或几次的美丽轮回,而是生者为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如果也把它谱成一首歌,那该叫作“长相思,永别离”。我不知道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不是写在秋天,但其中的每个音符旋律,都充满了秋色的悲凉。唯其人生如流萤般的短促,人类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中国文化格言中,有许多是警示人们热爱生命的。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曹孟德当年在江涛滚滚的赤壁横槊赋诗时,吟唱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但是同是这个曹孟德,也写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

7、豪迈诗章。这些格言和诗章,都是激励人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以不负来去匆匆的人生。5 .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6 . “他们静静地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的含意是什么?7 . 自然界的别离和人类的别离有什么区别?请简要分析。8 . 这篇文章巧妙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9 . 同样是写秋天的景物,因为作者的心境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感情。请在下面借秋抒怀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具体说说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题。(12分)我们总该信点

8、什么信仰是人类对美好理想的持久信念,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本能追求。信仰犹如照耀人生之路的明灯,有了这盏明灯你就不会偏离方向,心中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敬畏,没有了道德准则,是很容易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什么也不缺,只缺信仰?自然,这和我国传统宗教的人文化和世俗化有关。与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所重视彼岸世界的情怀以及个人心灵的解脱截然不同,中国人的持统信仰,向来有浓厚的现实性、功利性。人们崇拜神灵,不是为精神解脱,而是祈求神灵帮助消灾免祸,治病驱邪,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一旦达不到目的,就很容易放弃信仰。但是,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的信仰缺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出了大问题。目前中

9、国教育的危机是我们在目标设定上对终极价值的追求缺乏理直气壮的关心。我们的眼里只有分数,没有其他的一切,诸如道德良知法律信仰。我们随便在大街上找一个学生,问他为什么读书,得到的答案,十有八九离不开“考一个好大学”,我们的家长也时刻在向孩子灌输着这样一种观念:努力读书,就为了今后过得比别人好。至于学校,虽则也冠冕堂皇地说什么培养完全人格,可是言不由衷,总让人怀疑是套话。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眼里只有学业成绩,只有考试分数,至于谈到教育的目的,一说到是为国家、为人类,就嗤之以鼻,讥笑为“伪崇高”。道德良知法律的教育,都靠边站了,哪来的什么信仰教育?教育工作者年终评奖,看的是成绩,职称晋级看的还是成绩,至

10、于否培养了学生的完全人格,是从来不闻不问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信仰,也就在这种唯分数至上的所谓教育中流失了。因此,尽快建立起新的信仰体系,让人们有所“信”,才是当务之急。在这里,我不妨将梁启超的话重新提起,以鞭策教育工作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作者:谢浮名,选自杂文月刊2015年2月下旬,有删改)10 . 简要分析文章开篇使用的论证方法。(2分)11 . 我国传统宗教信仰和别国的宗教信仰有何不同?(2分)12 . 联系下文,指出文中加点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2分)13 . 目前中国教育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3分)14 . 全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请概括这

11、三方面内容。(3分)三、句子默写15 . 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1)_,但感别经时。(庭中有奇树)(2)乱花渐欲迷人眼,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_,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4) _,狐兔翔我宇(曹植 梁甫行)(5)风声一何盛, _!(刘桢 赠从弟)(6)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7)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相顾无相识,_。(8)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_,回清倒影。(9)与朱元思书文中含蓄地表达作者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四、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

12、面小题秦有一士人,酷好古物,价虽贵,必求之。一日,或携致席而告之曰:“此昔鲁哀公命孔子所坐之席也。”士大惬意,以为古,遂以附郭之田易之。逾时,又有持古杖以售,曰“吾此杖乃太王去邠所操之箠也,”士倾家资与之。既而,又有持朽碗一只,曰:“此碗乃舜作。”士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而予之,三器既得,而田舍资用尽去,无以致衣食,好古之心,终未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持太王之杖,执舜作之碗,行乞于市。(注释)附郭:靠近城墙边太王:周文王的祖父邠:古国名箠(chu):杖16 . 解释下列句中字词。(1)遂以附郭之田易之易:_(2)无以致衣食致:_17 . 秦士“行乞于市”的原因有:(1)_(2)_(用原文语

13、句回答)18 .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_A练好眼光不盲从B能知节制不任性C为人慷慨不吝裔D及时醒悟不固执五、综合性学习19 . 综合性学习凤凰中学决定在放假前开展一次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春节一定会贴春联。下面是某校张贴的上联,请从数以万计的图书都须仔细咀嚼、深入研究的角度补全下联。知识千门宜先专后博,_。(2)班里决定开展一个以春节为主题的小报展,小明同学为自己的小报拟定了以下两个栏目,请你再帮他设计一个栏目。A【传说故事】讲述有关香节的各种传说故事。B【美食拼图】用图片展示富有年味的特色食物;C【_】,_。六、作文20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

14、篇文章。题目一:清代袁枚有一首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在经典咏流传舞台上被重新唤醒,令亿万中国人受到感动。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便是生命的胜利。苔花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简单的诗句里,包含着质朴的坚定的梦想即便无人喝彩,也要毫无保留地绽放给这个世界。在生活中,你身边是否也有如苔花一样的人呢?他(她)的故事一定曾经令你感动吧,依据这些素材,以“这也是一朵苔花”为题目,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题目二:从首都北京向北400多公里,在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的塞罕坝,有一片地处风沙前缘的112万亩人工林海,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是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塞罕坝林场,为美丽中国梦做了生动诠释。建场55年,资源总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