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2699786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代汉语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代汉语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代汉语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代汉语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练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古汉语音韵练习(一)概念术语1. 术语解释:(1)纽 (2)字母 (3)韵:字音(音节)的收音部分。指押韵的韵时,包括韵腹、韵尾、声调;指韵母时,包括韵头、韵腹、韵尾。(4)玉篇:南朝(齐梁)训诂学家顾野王所著字书,三十卷。其中有五音声论(文章),最早提出“五音”之说。 (5)五音:是古人按照发音部位对声纽的一种划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最早提出“五音”的是南朝齐梁时期的顾野王。 (6)七音:宋代音韵学家将守温三十字母中的“来”纽单列一类,称之为“半舌音”,将“日”单列一类,称之为“半齿音。”合称为“七音”。(7)守温:唐末僧人,音韵学家,首创三十字母,按“五音”分类,并对部分

2、字母划分“清浊”。守温是最早用汉字表示声母的人。 (8)宋三十六母:宋代音韵学家在唐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增补与调整,形成“三十六字母”。“宋三十六字母”基本代表了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汉语声母系统,亦被称作“中古三十六字母”。 (9)阴声韵:尾音为元音的韵。(10)阳声韵:尾音为鼻辅音(-ng、-n、-m)的韵。 (11)入声韵:尾音为塞辅音( b p、d t、g k ) 的韵。 (12)开合两呼:古人按照发音时唇形的圆与展对韵母的一种分类。包括开口呼和合口呼。“开口呼”指以a、o、e、i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唇呈展开形。如a、 ao、 ai、 ang, o、 ou、 ong, e、

3、 ei、 en、 eng, i、 in、 iu、 ian、 iao、 iang、 ing、 iong 等。“合口呼”指以u 开头的韵母,发音时唇呈浑圆形。如u、 ui、 un、 ua、 uang、 ueng等。 古有复音韵头iu,如“冤”(iuan)。由于iu为韵头,以u为主,故而iu为韵头的韵母亦属于合口呼。开口呼中,i开头的韵母后来分化出来,称之为“齐齿呼”;a、o、e开头的仍称之“开口呼”。合口呼中,韵头iu逐渐演化为 。开头的韵母后来分离出来,称之为“撮口呼”;u开头的韵母仍称之为“合口呼”。故而今有“开口、齐齿、撮口、合口”四呼。 (13)韵部:同韵的字所归成的类别。如 以u为韵的字

4、有“都”、“孤”、“乎”、“吴”、“吾”、“姑”、“乌”、“模”等,将其归为一个类别,称之为“韵部”。广韵将韵分为206类,即206个韵部。 (14)韵目:指韵部的标目。归并同韵字为一类,称为“韵部”;每部选用其中的一字或两字作为标目,这标目字即为“韵目”。如以“模”作为“都”、“孤”、“乎”、“吴”、“吾”、“姑”、“乌”的标目字,“模”即为韵目。 (15)全清、次清 (16)全浊、次浊 (17)描写法:用两个字音比况、比较,对其中被注音字的发音加以描述。例如“旄(mo),读绸缪之缪(mu),急气言乃得之”。(18)读若法:用某个字为另一字打比方注音。例如“芨,读若急”,“倚,读如以”。 (

5、19)直音法:用同音字直接为某一字注音。例如“诞音但”,“宫音弓”,“恕音庶”。(20)反切:东汉学者创立的一种注音方法。主要是利用双声叠韵的原理,取用两个字相互拼切,得出第三个字的读音。其中,被拼切的叫“被切字”;用来拼切的字叫做“切上字”和“切下字”。“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声母和清浊,“切下字”表示“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例如:坎,苦感切。滩,吐丹切。红,胡笼切。(21)反切的基本方法:上字取声,下字取韵;上字定清浊,下字定四声。练习: 用反切方法为“魁”、“牟”、“许”、“糗”等字注音。 说出下列反切的被切字:( ),徒干切;( ),丁璐切;( ),里万切。填写下列反切的切上字或切下

6、字:祼,( )朵切;叠,答( )切。写出下列反切所拼字的汉语拼音:古换切( gun );灵体切( )。(22)转:指上古三十韵部相互间的有条件地互通互用的规律。“转”用于押韵、通假、形声、同源词等多种语言现象的辨析。(23)对转:上古三十韵部中,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之间的有条件地互通互用的规律。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之间之所以能够有条件地互通互用,是由于三十韵部之间“阴”、“阳”、“入”三个韵部之间整齐相配的特点,即每一横排韵部的主要元音(韵腹)都相同。例如:脂 ei 质 et 真 en ; 又如:歌ai 月at 元an。 可看出两个相同之处: 每一组韵部的主要元音(韵腹)皆相同; 韵尾虽然

7、一为塞辅音,一为鼻辅音,但发音部位皆为舌尖中音。因为相同相近,故而可以互通互用。称之“脂质对转”或“月元对转”等。(24)旁转:阴声韵内部之间有条件的互通互用,阳声韵内部之间有条件的互通互用,入声韵内部之间有条件的互通互用。例如阴声韵中“鱼a”韵与“歌ai”韵,其尾音皆为元音,且韵腹相同,故而可以互通互用,称之“鱼歌旁转”。又如阳声韵中,“东”与“阳a”的韵尾皆为舌面后鼻音,且韵腹读音相近,故而互通互用,称之为“东阳旁转”。 “对转”成为可能,主要基于韵腹相同;“旁转”成为可能,主要缘于尾音相同或相近。(25)平分阴阳 (26)浊上归去 (27)入派三声 (28)平仄:平,指“平上去入”中的平

8、声;仄,本指倾斜、不平,此指“上、去、入“三声。平仄是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求平仄,是为了使诗句抑扬顿挫,富于音律之美。例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 。又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上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29)切韵:隋朝陆法言编著的一部韵书。编著韵书主要是为诗赋创作的用韵提供参考。由于切韵一书体现了隋代至唐初这一历史时期的声韵系统,其归韵的科学性和审音的精确性,使它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与它同时的所有韵书,取得了一书独尊的地位。(30)广韵:宋人陈彭年等编著,本名大宋重修广韵,后简称广韵。“广”为增补修订之

9、意。广韵实际是奉朝廷之命对切韵加以增补修订形成的一部著作。广韵分韵部206个,依韵编排,按“平上去入”四声分卷,因平声字多,故平声部分又细分上下两卷,故而共分五卷。广韵收字共26194个。由于切韵早已失传,人们只能通过广韵来研究切韵的声韵系统,进而研究隋末至唐初的声韵系统。(31)广韵的声母系统:通过对广韵中反切上字(452个)的归并,古代学者推求出广韵中的声母共有35个,其声母系统与“宋三十六字母”有较大的不同。具体可见教材312-314页。(32)广韵的韵母系统:206韵并不直接反映广韵的韵母系统,广韵的“韵”只是押韵的韵。不考虑声调的话,广韵的韵母应为107个。详见教材315-314页。

10、 2.简答问题(1)五音、七音划分的标准:(发音部位)(2)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划分的标准:(尾音的不同)(3)守温在汉语音韵史上的主要贡献:(最早以汉字记录声母,或创立字母)(4)韵母与韵的区别:(韵母,指音节去除声母和声调的部分,必有韵腹,可以有韵头、韵尾。韵,指韵母的韵腹、韵尾部分如果有韵尾的话;韵包括声调) (5)反切出现之前注音方法有哪些:(描写法、读若法、直音法)(6)反切注音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双声叠韵)(7)反切的基本方法:(上字取声,下字取韵;上字定清浊,下字定四声)(8)上古三十韵部的结构规律:(横行之间主要元音相同,且入声韵与阳声韵尾音发音部位相同;竖行间尾音相同或相近

11、)(9)“大韵”与“小韵”的区别:( 广韵分206韵部,每个韵部其收字的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称之为“大韵” ;大韵又细分若干小类,每小类字声、韵、调皆相同,称之为“小韵” )(10)广韵与切韵的关系(广韵是对切韵的增广,代表的是切韵的语音系统)(11)关于古今声母的演变,清代和近现代学者创立了哪些重要音理?(古无轻唇、古无舌上、娘日二纽归泥、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二归精、照三归端、腭化音理)(12)“宋三十六字母”中全浊音多少,次浊音多少?(全浊10个,次浊8个)(13)元明以后,“全浊塞声母“与”全浊塞擦声母“归为清声母有什么规律?一部分归入不送气全清,另一部分归入送气次清。主要根据平仄情

12、况。平声全浊归入次清送气音;仄声全浊归入全清不送气音。如“并”纽字平声字归入次清音“滂”纽,“并”纽仄声字归入全清“帮”纽字。又如“群”纽平声字归入次清“溪”纽字,“群”纽仄声字归入全清“见”纽字。注意:擦音没有送气不送气之分,故而“全浊擦声母”归清,是全部归入全清声纽。(14)试标示出“帮”纽,“透”纽,“从”纽,“匣”纽,“疑”纽的发音部位(用古人的术语,并用今天的术语注明)(二)分析运用(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涉世家)中,“適”为“谪”的通假字,“適戍渔阳”即“谪戍渔阳”。试说明“適”、“谪”通假的语音根据是什么?“適”为“适”的繁体。適,中古属“照三(章昌船书禅)”

13、音系“书”纽字。根据黄侃“照三归端”的音理,“適”推至上古当为舌头音“透”纽字。“谪”在中古属舌上音“知”纽字。根据钱大昕“古无舌上音”的音理,“谪”推至上古当为“端”纽字。 “端”、“透”皆为舌头音,且“適”、“谪”上古皆属“锡ek”韵入声调。二字声母相近而韵、调相同,故借“適”为“谪”。(279)(2)诗经柏舟有“髧彼两髦,实为我特”(特,配偶)。同样句子,韩诗(汉初传诗有“齐鲁韩毛”四家)写作“髧彼两髦,实为我直”。试用有关音理对这一古书异文现象加以分析。直,今音zh,中古为“澄”纽(舌上)“职”韵入声字。按照“古无舌上音”的音理,“直”推至上古当归属舌头音,为“定”纽“职”韵入声。特,

14、今音t,推至上古也为“定”纽“职”韵入声。 二字上古同音,故得以替用,形成异文现象。(3)经谷风有“凡民有丧,匍匐就之”。同样句子,礼记檀弓写作“扶服救之”。“匍”,今为双唇(重唇)音p-;“扶”,今为唇齿(轻唇)音f-。试用有关音理解释这种古书异文现象。 “匍匐”与“扶服”皆为联绵词,其构成单位都只是表音符号,故可以用同音字替换。“匍匐”今为p-f-;“扶服”今为f-f-。按照钱大昕“古无轻唇音”的音理,“匍匐”与“扶服”中古皆为轻唇“奉”母字,推至上古,皆为重唇“并”母字,读作b-b-。又因为此四字上古皆为“鱼”韵平声,故可以相互替用而形成异文现象。(4)阿房宫赋的“房”,今亦读作png ,有学者认为,“房”是“旁”的通假,“阿房宫”即傍山势而建的宫殿。试用有关音理对这一通假现象简要加以论证。“房”,今音fng,按照“古无轻唇音”的音理,“房”推至中古为“奉”纽“阳”韵,推至上古,为“并”纽“阳”韵平声。“旁”,直接推至上古也是“并”纽“阳”韵平声。二字在上古为同音字,故“房”可通“旁”。(5)鲁隐公元:“不义不昵,厚将崩。”说文解字作“不义不黍日,厚将崩”。“昵”今音n;“黍日”,今音r。声母完全不同,试说明形成这一异文现象的语音根据。 “昵”,古今皆为“泥”纽字,读为n-。“黍日”,今为舌尖后音字,读为r-。按照“娘日二纽归泥”的音理,“黍日”推至上古也为“泥”纽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