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适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2698983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适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适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适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适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适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适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适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0.7 分,共 80 小题,合计 56 分。1、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 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B. 赋税制度重大改革,土地私有出现C.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形成D. 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2、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 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

2、材料表明A. 农民受到沉重剥削B. 田庄商品经济发达C. 田庄经济自给自足D. 手工业者劳动繁重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驱使庄户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使唤他们开矿、冶铁、制盐乃至 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 商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B.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C.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D.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4、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 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B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3、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5、宋代“不抑兼并”,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竞争与垄断,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 无钱则卖”的局面。这种局面客观上A. 减少了土地的垦荒面积B. 适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C. 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 加剧了土地的分散和贫富分化6、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户分九等,按户等征税。宋代则按土地权益划分主户、客户,其中主户分五等, 纳税当差,客户则指的是佃户。造成这种纳税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A. 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B. 土地政策的改变调整C. 均田制实施遭遇困难D. 积贫积弱局面的发展7、宋朝的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主犯佃照凡

4、人减一等,佃犯主照凡人加一等”;到了清朝,租 佃制进一步发展,佃农与地主“系平等相称,并无主仆名分”。这一变化反映了A. 佃农的政治权力大大提高B. 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 新社会经济关系正在孕育D. 程朱理学的影响在逐渐减弱8、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从事一定天数的无偿劳役;宋代工匠服官府差役,官府会付给-定的“雇值”,有的生产部门如铸钱作坊,还出现了类似计件给雇值的方式。这表明A. 铸钱作坊带动了生产领域的流通B. 宋代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有所提高C. 官营手工业体系在宋代已经瓦解D. 唐代民间工匠的技术水平低于宋代9、右图为唐宋岁入钱币与实物数量统计趋势图。据图可知,8-1

5、1 世纪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A.货币经济长足进步B.经济重心南北均衡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自然经济有所发展10、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这一变化反映了A. 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B.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 雇佣关系逐步普及11、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这说明A. 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B. 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C.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D. “苏湖熟,天下足”格局

6、正在形成中12、有学者指出,明清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该学者意在A说明徽商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B强调程朱理学对乡村渗透C描述明清徽商的豪奢生活D指出明清缺乏社会转型的动力13、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表明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

7、是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15、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宋朝时,中国首次大规模从事海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不过,这一潜在的可能性从未实现。其主要原因是A封建社会经济内向型特性B指南针尚未广泛用于航海C北方少数民族的肆意侵扰D理学严重束缚了思想观念16、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是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甚至村镇收租之家,至其时,积布累累。问之,则皆佃者之穷而无告以布当钱米也

8、”。这反映了当时A.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 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C. 商品经济陷入困境D. 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17、下表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表中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年代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数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463908018628469136103154A. 清政府政策的放宽与实业救国的影响B. B. 外商在中国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缩小C.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已占主导地位D. D. 西方列强矛盾加剧减少了对华资本输出18、下表为南方沿海某乡的人口变动统计表

9、(单位:人)。这反映了该地时期迁出他乡种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18801911 年156011838A. 现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B. 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D. 农村经济结构在缓慢变动19、 据史料记载,1883 年和 1893 年我国出口税率分别为 108%和 73%,而同期进口税率则为 48% 和 35%。据此可知A. 清政府注重维护国内产业发展B. 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C. 洋务运动有助于抵御外来侵略D. 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20、学界普遍认为,洋务运动始于 1861 年而止于 1895 年。近年来,一些学者批驳这一划分,认为 1895 年

10、以后,洋务运动并未破产,启义上的“洋务运动”有了更大程度上的拓展。这一观点主要着眼于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爱国精神的振奋C近代化的进步推进D现代新军的编练21、1898 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 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 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A.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B.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C.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D.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22、1903 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1903 年清政府颁

11、布公司法,1906 年颁布破产法; 各省成立商会,维护商人的正当利益。这表明A. 政府的近代化意识增强B. 民族资本奠定坚实基础C. 改良派的诉求得以实现D. 官办企业需要法律规范23、费正清教授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A. 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 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 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24、下表为主要国家人均消费需求情况,该表说明国家中国美国瑞典加拿大德国日本时间188719361889194818821948187019301851193118891938年均增长率0.92%2.1%2.3%1.5%14%1

12、.5%A主要国家工业化同时起步B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动力不足C中外经济水平的差距巨大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25、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五年内在湘、鄂、赣区域由政府投资 2.7 亿余元,建设包括钢铁、煤矿、电冶等 12 项、30 余个大型厂矿五年后(民国三十年)钢、铁、铜等类产品应满足全国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别加大对该地区煤矿的勘探工作对我国特产而世界急需的钨、锑、锡等,由中央统制对外贸易。”从材料中可见A. 政府工作重心已转向经济建设 B. 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C. 大危机给中国提供了发展机遇 D. 中共已完全丢失了南方根据地26、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产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纺织

13、建设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公司”、“中国蚕丝公司”、“中国石油公司”、“中央造船公司”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各种垄断性组织。这反映出A. 政府践行了“节制资本”思想B. 经济中“国进民退”现象突出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D. 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27、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A. 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B.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C. 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D. 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28、根据浙江温州某区统计数据显示,1952 年土地改革后,个体农户一般每人

14、3 亩地,一户 10 来亩地。 贫雇农每户平均仅占有耕畜 047 头,犁 041 部。粮食单位亩产量只有 180-80 公斤左右,据此可以得出 农民对土地改革存在普遍不满;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势在必行A.B.C.D.29、读“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对表格所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53-1957 年平均增长速度(%)4.512.825.41953 年农轻重比例(%)52.829.617.81957 年农轻重比例(%)43.529.227.3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A. B. C. D. 30、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 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可见“教训”是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B.重视积累,忽视消费C.忽视市场对经济的作用 D.片面发展重工业31、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新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 57 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当时优先发展的重点项目如下据此推断,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A. 新中国建立初期B. 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