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力.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698947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恩点公务员论坛-国内最大的公务员考试学习基地,为无数考生实现了公务员的梦想 价值,源自恩点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一、胡锦涛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上讲话(节选)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工程十分艰巨。修建这样一条铁路,不仅是对我国综合实力和科技实力的检验,也是对人类自身极限的挑战。铁道部和各参建单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周密部署,严格管理,确保了青藏铁路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向前推进。在5年的建设过程中,全体参建人员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以国家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

2、奋战在条件异常艰苦的雪域高原上,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篇章。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这一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从青藏铁路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得到许多重要启示。第一,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这次建成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施工难度之大、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之高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我们仅用5年时间

3、就建成了这条1100多公里的高原铁路。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体现。这一事实再一次充分说明,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第二,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青藏铁路建设面临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解决这些难题,世界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体建设人员在充分借鉴世界铁路先进技术的同时,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开展大量科学试验,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发展高原医学事业、保护生态环境

4、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一事实再一次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实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我们就一定能够为世界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在建设青藏铁路的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上百个单位、十几万建设大军同舟共济、团结协作,自觉服从大局,全力保证大局,形成了青藏铁路建设的强大合力。这一事实再一次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并善于把这一优势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推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更快更好地完成。第四,必须大

5、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坚韧不拔地创造历史伟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支撑。青藏铁路建设者表现出来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就是这种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一事实再一次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大力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这对于青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铁路部门要切实管好、用好青藏铁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理念,确保广大职工劳动安全,确保广大乘客身体健康,确保

6、青藏铁路运输安全。要充分认识搞好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措施,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和乘客增强环保意识,自觉爱护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切实保护好沿线生态环境。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为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青藏两省区要抓住有利时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形成具有地区优势和民族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要科学规划和开发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创建高原特色旅游品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要适应青藏铁路通车的新情况,积极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提高沿线各族群众生活

7、水平。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同铁路部门和青藏两省区一道努力,把青藏铁路沿线逐步建设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地区。 二、铁路沿线严保安全为确保青藏铁路安全畅通,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记者从青海省安全监管局获悉,对青海省内铁路沿线各州地市、各县区和各区段、各站点及问题突出的地区进行实地检查和现场督办。重点对铁路线路两侧的侧沟(防洪期、雨季用来泄洪专用)被作为浇地、灌溉引渠,致使路基下沉,危及行车安全情况和侧沟浆砌挡墙情况;西格段、兰青线、宁大支线17处危及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非法土道口的拆除情况;牛羊上道危及行车安全情况和重点区段防护设施设立情况;“公跨铁”立交防护网安装

8、情况;以及影响铁路安全运行的其他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检查。为了确保安全,做到万无一失,西宁铁路公安处会同西宁工务段早在20多天以前就和沿线相关县、乡、村责任人联合整治,并整改了7处铁路安全隐患。西宁铁路局公安处的罗警官介绍到,青藏铁路的开通是一件全社会乃至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的事情,所以他们也将投入更多精力来做好每项工作,营造有序的环境。三、铁路沿线开展传染病监测为给青藏铁路提供良好的卫生保障服务,青海省卫生厅于5月20日在格尔木市召开了2006年青藏铁路卫生保障工作会议,部署青藏铁路卫生保障工作,并进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模拟演练。 目前,由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及格尔木市

9、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组成的3支固定监测队、1支流动监测队已在铁路沿线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四、绿色通道 难题皆攻克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格尔木-拉萨)全线完成铺轨,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标志着在号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我国研究人员成功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科技难题。 解决环保难题 青藏高原是不少巨川大河发源地,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青藏铁路建设要珍爱高原一草一木。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和施工单位,还与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签订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首份环保责任书。 青藏铁路总体设计师李金城说,在自然保护区内,铁路

10、线路遵循“能避绕就避绕”的原则,施工场地、便道、砂石料场的选址都经反复踏勘确定,尽量避免破坏植被。 为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青藏铁路全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通道设计时不仅吸纳专家、环保部门的建议,还征求了当地牧民的意见。把青藏铁路建成“绿色”铁路,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传统观念的转折,为中国今后重点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将对整个中国铁路建设理念产生巨大影响。 攻克冻土难题 青藏铁路的建设难度举世公认。美国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复杂的冻土环境,是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一大世界性难题。青藏高原冻土纬度低,日照强烈,加上地质

11、构造运动频繁,其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风火山隧道全部位于永久冻土层以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地下冰厚达150多米。这样的地质环境一直是隧道施工的禁区。中铁二十局创造性地研制了两台大型隧道空调机组,控制隧道施工温度,有效防止了地下冰融化滑塌。他们和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相继攻克了浅埋冻土隧道进洞、冰岩光爆、冻土防水隔热等20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难题。青藏铁路堪称冻土工程的“博物馆”,长达111公里的“片石层通风路基”、总长156.7公里的“以桥代路”都称得上世界奇观。 战胜高寒缺氧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干燥风大,紫外线辐射强烈,自然疫源多,对建设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

12、成严重威胁。为了攻克这一难题,青藏铁路施工局和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创造性地提出了像锅炉供应蒸汽一样源源不断向施工现场和宿舍输送氧气的思路,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制氧站,使洞内氧气含量达到了80左右,工地海拔相当于下降了1000米。四年多的时间,先后十几万人上下青藏高原,奋战在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生命禁区,迄今为止,无一例因高原脑水肿、肺水肿等高原病而死亡的事故。这是青藏铁路建设中,中国人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环保投入全国居首 刚刚全线开通的青藏铁路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15.4亿元的环保投资也使之成为中国铁路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型绿色工程”。实现地震灾害最小化 青藏高原是我

13、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最为剧烈的地区,青藏铁路沿线有100多条地震断裂带,其中23条为深大活动断裂带,地震烈度为79级,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地震带。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就组织中国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中心、地质科学研究院等有关部门考察青藏高原地质环境。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和总结,形成了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段活动断层鉴定和地震区划报告等5项主要成果。有关专家认为,青藏铁路有关地震安全科研成果具有权威性,线路走向已经充分考虑了活动断层和地震可能形成的危害,并将影响减到了最小。五、青藏铁路:藏文化展示、保护和传承之路 2006年月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线通车。这是一条带动藏区走向富裕的经济线

14、,也是一条展示、保护和传承藏文化的文化线。 藏学专家认为,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聚居区和外界的交流加大了,这将有利于藏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同时,青藏铁路可以将藏民族的优秀文化全面介绍出去,让藏文化走向世界。 优秀藏文化的全面展示 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造就了藏族古老、独特而又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壁画、唐卡、堆绣、酥油花等,这一个个充满神秘而富有诗意的名词,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财富。 海拔3600米的拉萨火车站是青藏铁路的终点站,火车站专门设置有藏式风格的贵宾室,室内10多米高的墙面上悬挂藏式挂毯,贵宾室的天顶上雕刻和绘制着

15、五颜六色的藏式吉祥物,其周围暗红色高大的梯形立柱,都体现着雪域高原车站独特的民族风情。距离拉萨火车站不到300米的青藏铁路柳梧隧道的外墙上镶嵌着“吉祥八宝”的藏族传统图案,散发出浓浓的雪域风情。 精深藏文化的保护 青藏高原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资源、物资等往来渠道不畅通,消费市场封闭。经济上的封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的传播。青藏铁路的建设将会加快西藏对外开放步伐,促进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根本上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把现代文明和创新思路引进来。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近年来,随着藏区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独具特色的藏族歌舞也不断被国内外游人了解和喜爱。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和藏区

16、旅游市场的升温,作为西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西藏重要旅游景点的古文物建筑,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政府部门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等文物保护单位全面规划保护,加大其合理开发利用的力度。 传承与发扬是对文化最好的保护,藏文化也不例外。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藏区与外界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藏文化保护和开发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古老藏文化的传承发扬 青藏铁路的建成将为藏文化的传播开启一扇“世界之窗”。藏族民族宗教研究专家穆赤云登嘉措认为,文化的发展动力和优势就在于比较、交流之中。藏族文化博大精深、特色鲜明,藏族文化要发展,就要和不同的先进文化碰撞、融会、交流,不能孤立和封闭。 随着青藏铁路的修建,目前国内外已掀起了一股藏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