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1.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693222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1.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验心理学1.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验心理学1.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验心理学1.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验心理学1.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的奉献l 冯特: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种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l 费希纳: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措施研究色觉和后像,费希纳定律:S = K logR,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进行了量化的体现。发明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措施: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l 艾宾浩斯:对记忆进行了研究,开创了实验措施研究高档心理过程的先河。发明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新的变量测量措施:人工材料,节省法。建立了第一种和高档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2、 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映产生影响的变量。因变量:由操纵自

2、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映。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在实验中需要对其加以控制3、主、被试效应l 实验者(主试)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也许以某种方式,故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她们的反映附和实验者的盼望。l “罗森塔尔实验”:指人类被试者看待实验和实验者的特定态度和动机影响到实验的成果。l “安慰剂效应”,l “霍桑效应”4、因素型实验vs函数型实验因素型实验: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因素或条件是什么的实验。(what)函数型实验:是研究多种条件如何影响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实验,它要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how)5、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措施能达到实验目的的限

3、度。l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限度。 影响因素: (1)个体的生长和成熟。(2)历史因素。 (3)对被试的选择 (4)被试的缺失。 (5)前测的影响。(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7)主试与被试的互相作用 (8)记录回归因素l 外部效度:是指实验成果可以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她同类现象中去的限度,即实验成果的代表性和合用性。影响因素: (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者样本缺少代表性 (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6、实验报告的构成部分: 题目、摘要、引言、措施、成果、讨论、结论、参照文献及附录。7、实验措施:(1)被试者:要阐明被试者选择的方式,被试者的年龄、性别及

4、其她有关方面的状况,被试者的数目、及如何进行分组的,等等。(2)仪器、材料:实验所用的仪器及材料的名称要一一写上,必要时注明仪器的型号。有时同类的仪器,型号不同,实验成果也也许不同。(3)实验程序:具体阐明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涉及变量的规定、措施、环节、指引语、要控制的条件等。这部分要写得清晰、确切,以便她人可随时照此反复、验证这个实验。8、 开窗实验三个阶段:1编码阶段,2转化阶段,3贮存阶段9、实验设计:l 被试间设计:特点: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的解决(简称一种实验解决或一种实验条件)长处:一种解决方式不会影响或污染另一种解决方式缺陷:难以辨别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别所致,还

5、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抵消措施:匹配设计和随机化设计l 被试内设计:特点:所有被试都要受到每一自变量水平的影响.长处:节省被试人数,能更好地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别缺陷:时间效应、顺序效应(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等抵消措施:平衡技术A1B1B2A2设计l 混合设计:实验设计中既涉及被试间因素,又涉及被试内因素时,叫做混合实验设计。10、 交互作用:如果A因素的效应在B因素的不同水平上有差别,或者反过来,那么就说A和B之间有交互作用。11、极限法测阈限的操作a. 自变量是刺激系列。刺激系列要按递增(记为)或递减(记为)系列交替呈现。b. 递增时,刺激要从阈限如下的某个强度开始;c. 递减时,刺激系

6、列的起点要不小于阈限的某个强度。d. 一般选15到20个刺激强度水平,递增和递减刺激系列要分别测定50次左右。e. 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作反映。如:“有”、 “无”、 “说不准”。 f. 主试以“+” 、“”、“?”记录被试的反映。g. 每个系列都需要记录到被试作从“有”到“无”、或从“无”到“有”这两种报告。若被试者在判断中有“说不准”的状况,可以作为判断的变化来计算。12、对误差的控制(习惯误差、盼望误差) 如果上升系列的阈值不小于下降系列的阈值,即TT,且差别明显时,表达有习惯误差;反之,如果上升系列的阈值不不小于下降系列的阈值,即TT,且差别明显时,则表达有盼望误差。l 控制措施:为了使

7、习惯误差和盼望误差彼此抵消,可交替呈现递增系列和递减系列,如按照或来安排实验。13、平均差误法:做法:呈现一种原则刺激,另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种比较刺激,使它与原则刺激相等。特点: (1)被试的反映是判断比较刺激何时与原则刺激在主观上相等。 (2)被试积极调节比较刺激的大小,涉及递增系列和递减系列。 (3)被试所调节的刺激量是持续变化的。 (4)在接近阈限时,被试可以反复调节刺激,直到满意为止。14、恒定刺激法做法(1)从预备实验中选出感觉过渡地带的5到7个刺激,这几种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固定不变; (2)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200次; (3) 刺激呈现的顺

8、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懂得; (4)实验中需规定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映(有、无或不小于、不不小于)的次数。15、 检查点一般选3-5个16、顺序、等比、等距量表l 顺序量表:可以测量事物属性在限度上的差别,把事物按某种原则排出一种顺序;它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相邻两个级别之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建立量表的措施:级别排列法,对偶排列法。l 等距量表(equal interval scale)是一种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等距量表除了其有名称量表和级别量表的性质外,它规定整个量表的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但没有绝对的零点。l 等比量表:既有真正的零点,也是等距的。一种比例量表除具

9、有名称、级别这些等距量表的特性外,尚有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 数量估计法,分段法17、对偶比较法概念 对偶比较法(或配对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种更为明显。18、最小可觉差:(简写为jnd)代表人类或者是动物,对于某一特定的感官刺激所能察觉的最小变化。可以用最小可觉差作为心理物理量表的等距单位。19、3X2 表达三个水平,两个因素20、 速度精确性权衡:即指在实验过程中,被试根据不同的实验规定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种权衡反映速度与反映精确性的原则来指引其反映。21、简朴反映时:指

10、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步规定她们只作单一的反映,这时刺激反映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映时。22、选择反映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种反映方式中选择符合规定的反映,并执行该反映所需要的时间。23、减数法的原理:如果一种作业涉及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两者在其她方面均相似,那么这两种反映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24、 短时记忆的编码:听觉编码、视觉编码25、 加因素法基本原理 斯滕伯格觉得,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进行的,也就是说,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构成的,这是加因素法的一种基本前提。如果这个条件无法满足,就不能使用加

11、因素法。26、 开窗实验 如果可以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并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那就仿佛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这种实验技术称为”开窗”实验27、影响反映时的因素:(1)反映时间依赖于受刺激的感觉器官(2)反映时依赖于刺激的强度(3)反映时间依赖于机体的状态(4)反映时间和练习有密切的关系 (5)反映时间有明显的个体差别(6)实验的环境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8、 双耳分听的研究范式:过滤范式29、 过滤器理论的三模型(注意的三大模型)1.过滤器模型2.衰减模型3.反映-选择模型30、光的三个物理维度和相应的心理特性:波长色调纯度饱和度振幅 亮度31、明暗适应(1)暗适应:指眼

12、睛对低亮度环境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2)明适应:是眼睛对高亮度环境的感受性迅速减少的过程。 31、 闪光融合频率(CFF)的概念: 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长到一定限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种完全稳定的或持续的光。这一现象称闪光融合。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称为闪光顾界融合频率( CFF )。32、 最早测量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措施:转盘闪烁措施33、听觉掩蔽:是两个声音同步呈现时,一种声音因受到另一种声音影响而削弱的现象。(1)纯音掩蔽(pure tone masking) ,是以某个特定频率的纯音来掩蔽其她不同频率的纯音,再来观测后者阈值提高的状况。(2)噪声掩蔽:(

13、3)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34、知觉的特性:(1)整体性,构成“完型”的倾向(2)恒常性,大小常性、明度常性、形状常性(3)选择性,体现为注意的参与(4)理解性,例如:对两可图形的解释35、恒常性:含义: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结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感觉映象模式的变化而变化意义:协助人们从不断变化的知觉模式中揭示客观环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l 亮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变化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亮度保持不变形成因素:(1)由于对物体自身特性的熟悉导致对物体特性作出解释时多依赖个人经验; (2)由于物体自身对光反射率不变l 大小恒常性 当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有

14、变化,距离远,在网膜上成像小;距离近,成像则大。但实际生活中,人们看到对象大小的变化并不和网膜成像大小的变化相吻合,而总能知觉出其实际大小(如:远处的房子)l 形状恒常性当从不同角度观看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投影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未显示出很大的变化。l 颜色恒常性 有颜色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其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保持相对不变l 方向恒常性 不管客体在网膜上成像方向如何变化,都可以察觉出客体实际方向的能力(如场依存/场独立)36、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时序知觉)和持续性(时距知觉)的反映;37、 空间知觉:指三维知觉,外界事物投射在网膜上的影像

15、是两维的,但人们的空间知觉却能涉及原本不存在的第三维信息。38、 自下而上过程(bottom-up,又称数据驱动过程,data-driven process),是从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朴的、最基本的成分开始的。39、 自上而下过程(top-down,又称概念驱动过程,conceptually driven process)觉得,较高档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档的操作和运营。40、空间知觉线索(1)生理调节线索l 眼睛调节:看远物时水晶体扁平,看近物时凸起,属于弱距离线索。l 双眼视轴辐合:看近物时,眼球外部肌肉紧张度增长,两个眼球转向鼻侧,视轴趋于集中;看远距离物体时,眼球外部肌肉紧张度减少,视轴趋于平行(2)双眼视差(深度知觉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