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有答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688867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3年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3年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有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3年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有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3年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有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有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有答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有答案)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您推荐的 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有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有答案)【导学引路】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概 念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半圆 相等 南 北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圆 不等 东西地球和地图经线和纬线利用经纬网定位本节内容涉及很多新名词和概念,如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经纬网等,多为空间概念,抽象难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学习时一要多观察,利用直观用具(地球仪)和图像进行观察、比较,对

2、这些空间概念从直观上进行感知,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二要多动手,积极参与实验、制作、识别、描画等活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三要多动脑,认真思考教材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事实或结论,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四要多交流,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相互提问、知识竞赛、趣味训练等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五要多感悟,善于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地理概念和现象;六要多归纳,及时分析、归纳地理现象中的规律,如纬度数值向北递增是北纬,向南递增是南纬;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是东经,向西递增的是西经。【综合能力训练】一、填空题1、请举出两个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 ,2、地球仪的用途是 ,3、纬线

3、是 ;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 。4、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字母 表示;赤道以南称 ,用S表示。5、地球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6、 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它可以用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 。7、180经线以东是 经;0纬线以北是 纬。二、选择题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6357千米 B、6378千米C、6371千米 D、4万千米3、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A、180 B、0C、160E D、20W4、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

4、线是A、60W B、60EC、120W D、1805、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A、经度0、纬度0 B、经度180、纬度0C、东经160、纬度0 D、西经20、纬度06、赤道是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7、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A、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C、2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8、经度和纬度都是0的地点位于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三、综合题1、读右图,回答问题(1)A、B两点的经纬度是A、 ;B、 。(2)在图中填注C、D两点C(17E,14N)

5、 D(20E,15N)(3)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于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4)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B点位于A点的 。2、读下图,回答(1)A点的经纬度是 。(2)图中A、B、C、D四点中,既位于南半球, 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点。3、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上注明南、北极及东、西经。(2)根据经度划分方法,给图中各条经线标注度数。(3)按照东、西半球的划分,图中面积较大的半球是 。(4)西经150经线与 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5)请在图中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注明其经度数。4、观察比较地球仪的经纬线,填出下表内容纬 线 经 线形状特征指示方向长度分布标度范围零

6、度线的确定度数的变化规律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5、根据要求,画出A、B两图的经纬网(1)在图A中画纬线为纬度相差30的直线;经线为相差30的弧线。(2)在图B中画纬线为纬度相差30的弧线;经线为相差30的弧线。四、材料解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人们臆想中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斗笠。材料二: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环球航行线路如下图。(1)从材料一可知: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的原因是;随着人们视野的扩

7、大,人们臆想中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 ,天像一顶半圆的 。(2)麦哲伦坚信地球是 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朝一个方向走去,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地点。(3)三年的环球航行中,有两次从南半球跨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应是图中数码和 。(4)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越来越正确。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正圆球。不过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材料四: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1)请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资料,提出两个地理问题(只提问题,不作答)。(2)

8、你能根据材料二,较为准确地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3、阅读材料,结合右图回答问题材料五:1978年4月8日,我国团结号海轮在3349N、13703E的海面上起火。它马上发出呼救信号,并报告了该船所在的经度和纬度的位置。救援船只马上驶往起火海域,使团结号及时得到救援。(1)在茫茫的大海上,救援船只是怎样准确而迅速地找到团结号的呢?(2)请在图上画出团结号海轮起火时的大致位置。(3)你认为经纬网还在哪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活动与探究】1、奇思妙想:穿越时空,假如你生活在古代,能不能对天圆地方提出质疑,并从生活经验出发,列举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实例。2、脑筋急转弯:假如一架飞机从北京出发沿同一经线圈飞行

9、,不改变飞行方向,能不能飞回到北京?为什么?3、挑战自我:济南的经度117,纬度3640,这种说法科学吗?为什么?4、动手尝试:用乒乓球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并标出赤道、南极、北极、0经线、160E和20W经线。5、是真是假:家住日本东京(东9区)的小智,一天接到在远洋航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爸爸说:我们的轮船正停在这样一个地方:轮船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小智的爸爸电话中所说的地方是否存在?请说明你的理由。6、举一反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按下表中列出的经纬度,找出其附近的一座大城市的名称,或者按表中的地名,找出该地点的大致经纬度。经 度 纬 度 地 名 地

10、 名 经 度 纬 度116E 40N 伦 敦121E 31N 纽 约140E 36N 悉 尼【信息传递】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在自然地理上是很有意义的。地球是个圆球体,太阳距离地球较远,它以平行的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曲面)。地球上任一时刻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只有一点,其他地方为斜射。所以,圆球体表面获得的太阳热能不均,这是导致地球上各地气候有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地球有巨大的质量,它以强大的引力将大气、水体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加上太阳光热能的作用,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复杂的自然面貌。地球表面积巨大,为了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导学引路】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

11、停地旋转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为24小时(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不同经度地区的时刻差异地球的运动 定义: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形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具有空间动态变化的特点,抽象且不易亲身感受。学习中一要在老师指导下,亲自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二要把演示内容转化为简单、直观的图像,仿照课本上的简图画下来;三要比较地球的两种运动,归纳总结规律性认识。有条件的可以适当选择媒体手段,如实况录像、计算机课件等辅助学习,在头脑中建立起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但地球运动中的很多现象是人们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如昼夜更

12、替、不同地方时间的差异、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学习时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学过的知识,来加深理解,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综合能力训练】一、填空题1、地球绕着 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产生了 现象和不同地方时间的差异。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3、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的,而且它的 保持不变。4、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5、人们根据 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学校当地应属于 带。6、五带中 带太阳光能够直射, 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7、地球上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是 ;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是 。

13、二、选择题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A、周期 B、方向C、绕转中心 D、产生的地理现象2、9、10、11三个月是南半球的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时,北半球的节气是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4、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A、赤道 B、回归线C、南极圈 D、北回归线5、在地球上的一点,其南侧是寒带,北侧是温带,西侧是东半球,东侧是西半球,该点的经纬度是A、66.5N,160E B、23.5N,20WC、23.5S,20E D、66.5S,160E6、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边界是A、23.5S B、23.5NC、66.5S D、66

14、.5N7、下列有关北京(116E,40N)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北温带 B、位于东半球C、有阳光直射现象 D、无极昼极夜现象8、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学校放暑假应是A、1月 B、4月C、7月 D、10月三、综合题1、读地球上的昼和夜示意图,回答(1)图中A、B两地中,白天的是 地,判断的依据是 。(2)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地轴、南极、赤道、自转方向(用箭头)。(3)由图可知:地球自转产生了 现象。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太阳直射赤道时,其节气是 或 。(3)夏至日,太阳直射 ;此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现象。(4)冬至日,太阳直射 ;此时,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

15、高度在一年中最,白昼最 。3、对比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填写下表运动状况 方向 绕转中心 周期 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地球公转4、观察下面的三幅景观图,将景观图所属的热量带用字母A、B、C填在对应的五带图中。5、读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字母代表的五带的名称A、 B、C、 D、E、(2)请在图中括号内分别填写有或无。四、材料解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我国古代早有人提出过地转的见解,但没有被承认。16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哥白尼的日心说不仅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冲击了当时欧洲宗教神学的支柱地心说。统治者把日心说视为异端邪说,天体运行论被列为禁书。(1)从材料中可知:人类对地转的认识要比对地圆的认识 。(2)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中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人坐在赤道上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这可能吗?(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