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与吴均体新编.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2674117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均与吴均体新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吴均与吴均体新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吴均与吴均体新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吴均与吴均体新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吴均与吴均体新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均与吴均体新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均与吴均体新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均与吴均体 202x年x月x日 篇一:与朱元思书(配答案) 与朱元思书 一、简介吴均与“吴均体” 二、结合原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批注、解释难字、难词、难句,逐句译文。 三、直译课文 四、正音 缥(pio)碧 急湍(tun) 轩(xun)邈(mio)泠泠(lng)作响嘤(yng)嘤成韵千转(zhun)不穷 鸢(yun)飞戾(l)天者 经纶(ln)世务者 窥(ku)谷忘反横柯(k)上蔽 有时见(xin)日 五、节奏划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移,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2、,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六、解词 1、风烟俱净 2、天山共色3、从流漂移 4、一百许里 5、天下独绝。 6、水皆缥碧 7、急湍甚箭 8、负势竞上9、相互轩邈 10、鸢飞戾天者 11、经纶世务者12、窥谷忘反 13、横柯上蔽 七、问题 1、富阳至桐庐山光水色的总特征? 2、概括赞美富春江景的句子?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写江水清亮的句子?写江流气概磅礴的句子?写听觉感受的句子?写山之“奇”的句子?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

3、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现在哪些句子上? 5、“奇山异水”,山奇在何处?水异在哪儿?文中抓住山水什么特征? 6、哪些为侧面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 7、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8、文中消灭的对偶句?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七、学问点 1、通假字 “转”通“啭”,鸟鸣声。原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反”通“返”,返回。原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2、古今异义 东西:古义:向东向西。例句:任意东西。今义:指物品。 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奔 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今义:奔跑。奔 穷:古义:穷尽。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今义:贫困。 戾: 古义:至 .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今义:撰写过的蚕丝,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窥:古义:看,观看,侦探。例句:窥谷忘反。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3、一词多义 1、 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没有其次个) 猿则百叫无绝 (断,停止 ) 2、 上 负势竞上 (

5、向上) 横柯上蔽 (在上边) 3、 无 直视无碍 (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 (不) 4、 百 一百许里 (确数,十的倍数) 猿则百叫无绝 (概数,表示多) 5、 直 直视无碍 (直接) 争高直指 (笔直) 6、负 负势竞上 (凭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背) 7、穷 蝉则千转不穷 (穷尽) 穷冬烈风 (深) 穷则独善其身 (不得志,不显贵) 欲穷其林 8、见有时见日(通“现”消灭) 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 4、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向西走) 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相互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

6、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语的意思) 负势竞上 (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皆生寒树(“寒”:形容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人感到有寒意)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船)从流漂移,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高山)负势竞上,相互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倒装句 后置定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八、译句 1、从流漂移,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蝉则千转不穷,猿

7、则百叫无绝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篇二:21 与朱元思书 21 与朱元思书 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该文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是依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或许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课文中,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怪秀丽的景色。“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富春江的美

8、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开放。“从流漂移,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漂移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沉醉于奇特大自然的闲适任凭心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下文自然就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了。 安静的江面,水之清澈,以至千丈深的水都能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马,势不行挡。夸张比方中,水之异尽现。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毕呈。然后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气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

9、神往。于是,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喜爱奇特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最终四句,仍结在写景上。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二、问题争辩 1关于书信中的景物描写 六朝文人在往还书信中好用景语作点缀,其作用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典型的景象打动对方,例如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写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就有引起对方故国之思,促其早日归顺朝廷的作用。另一种是借景物烘托写信人的心情,例如六朝人伪托的李陵答苏武书,其中“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这一段,就有力地烘托了写信人独居塞外、不得归国的凄苦心情。由此可

10、见,书信中的景物描写也是有意而为,是服务于书信的宗旨的。至于吴均此书宗旨如何,因不见原信全文,难以臆断;假如仅就这段景物描写而言,其要害当在“飞戾天”两句上,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伴侣婉言相劝,期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2关于文章的体式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进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进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前两段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

11、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 3课文语句质疑 桐庐在富春江上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作者此番乘舟出游既是“从流漂移”,则当云“自桐庐至富阳”,而信中作“自富阳至桐庐”,是否笔误,因不了解作者当时实际状况,难以确定。 练习说明 一、背诵课文。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同学熟读课文。通过背诵,生疏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增加对文言文的语感。本文语言美丽,而且多用骈偶句式,应当比较简洁成诵。 二、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设计此题,意在使同学进一步生疏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同时,这也是一道口头表达的练习,要求同学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其次、三段的主要

12、内容。同学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亮(“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三、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同学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动手改写,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的语言特点,与上一题口头表达的练习相得益彰。改写时不必局限于课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译那样字字落实,可以加入一些有关富春江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一些历代关于富春江的诗文,最好能将风物介绍和风景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建议 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同学自读。 这是一篇美文,应当使同学初步懂得

13、怎样审美。培育同学的审美力量,一要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擅长启发同学的想像和联想。 朗读的指导,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尝文中的意境。要留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使有鲜亮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叉在一起。还要留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亮。老师可要做示范朗读,同学中读得好的也可给同学们示范。 启发想像,老师可以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

14、“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依据这些情节设问,也可能引起争辩,更有可能消灭老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本文的难点是“飞戾天”两句。同学以现在的生活阅历很难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讲清字面上的意思即可。 有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穆克宏)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一般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观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入为奉朝请。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

15、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可供参考。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有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奇:“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 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 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