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266414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创业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新创业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新创业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新创业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新创业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创业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创业教育.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创业教育: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Education作文:What I Need in the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研究2016年03月24日作者:艾华 周彦吉 赵建磊 田润平来源:北京教育杂志自1998年我国高校持续扩招,高等教育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成为普通的劳动者,特别是在中国经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之时,大学生就业受到冲击。随着全球经济步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创业经济和创新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现个人价值,获取独立感与成就

2、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就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鼓励多种渠道就业,营造良好的就业与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在此背景下,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创造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力量,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提升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并推动大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问题的提出国内学者认为,就业难的问题是因为大学生在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缺陷,即是由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相适应造成的。当前,我国就业体制是以市场选择为根本取向,以自主就业为主导模式,以素质能力

3、为竞争之本1。单纯依靠传统的就业方式很难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就要求高校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大学生创业,使得毕业生不仅仅是工作岗位的需求者,更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不仅解决了自身的职业选择和发展问题,而且创造了更多的岗位,增加了就业渠道。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1.理论的提出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参会代表讨论了

4、柯林博尔提出的新观点,即21世纪教育应发给学生三本“教育护照”。这三本“教育护照”分别是学术护照、职业护照和创业护照。其中,创业护照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因此,“创业教育”的理念为大家所熟知,而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扩大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和范畴。二十多年来,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总结性和研究性文章、专著不断问世,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并显现出传统就业教育无法超越的优势,初步构建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框架,为其日后进一步的科学化、系统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推动了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理论的发展。2.理论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创业教育(Enterpris

5、eEducation)。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3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培育学生的事业心、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目前,我国关于创业教育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通过对青少年进行创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开发和增强青少年的创业基础素质;二是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能力和人格的培育4,通过模拟创业环境,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第一种解释更加注重传授理论知识,不涉及深层次的创业实践技能的培养;第二种解释强调创业精神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创业理论的指导作用。创新创业教育关注的是全体大学生整

6、个学涯阶段的成长,培育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这不仅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有益,而且对全部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素质均有提高。故而,笔者认为高校提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的,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为目标,以科学的创新创业理论和创新创业实践为内容的一种关注人的发展和人生规划的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以创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理论结合实践,使学生在学习创业理论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校企、校地、校校联合帮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逐步掌握创业知识,激发创业精神,树立创业意

7、识。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推动就业,提升就业竞争力从我国目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严峻就业形势来看,单纯依靠经济增长来扩大就业显然是不够的。从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现状来看,毕业生人数众多使得理想中的“一对一”职业规划和咨询辅导难以实现。多数院校的就业指导内容相对单一,依靠大范围的就业政策宣讲和讲座形式的简历面试辅导这种“大锅饭”形式的职业发展辅导和就业帮扶,也难以解决毕业生的就业矛盾。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大学生开拓与创新的精神,让大学生能够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创业教育则是与社会全面接轨的。创业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大学生,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针对的是

8、大学生在校几年学习的不同阶段;教育的内容围绕着人整体素质的提升;既具有普及性,又具有针对性。普及性的创业教育能够提升整体大学生的社会基本素质,如对当下社会政治经济的敏感度、认识深度,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意识、促进对个人人生及职业的规划;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在对创业团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情商等创业素质。以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就业质量是当前社会背景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主要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剖析:从模式上来看,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就业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传统的就业教育关注的是毕业生最终

9、求职能力的提升,其实施阶段主要集中于毕业求职阶段;而创新创业教育关注的是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低年级时强调创新教育、高年级时强调创业教育,提升其创业综合素质。从培养目标来看,传统的就业教育致力于改变就业观念,提升毕业生的求职能力、面试水平、就业竞争力;而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综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教育、人生成功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素质,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5、事业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也是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创新创业教育还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缺乏创业意识和创造性、缺乏动手能力、依赖性较强的缺点。从附加值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还可以改变大学生的就业

10、观念,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一名求职者、就职者,而且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不仅能解决个人就业问题,而且能带动一批人就业;不仅是找了一个工作,而是起步了一份事业,从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就业的进步,提升了就业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四个途径1.创新创业教育围绕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源开展工作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来自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求职就业观念。创新创业教育正是紧紧围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转变其就业观念这两个目标开展的。第一,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例如:林肯商学院开发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由五个模块组成:个性发展、技能开发、实践性学习、工

11、作经验学习和职业指导6。这五个模块既是一种递进关系,又相互渗透,综合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一个学生的综合实力,它的核心包括7求职能力、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林肯商学院所提出的前四个模块正是针对求职能力、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所设计的,第五个职业指导模块是在其他模块完善的基础上作出恰当的引领,并为其他模块的发展提供宏观框架。由此看来,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对学生加强求职能力、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几方面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第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引领大学生转变单纯的求职观念。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等、要、靠”的消极思想,缺

12、乏主动的择业和创业意识,限制了自身潜能的发挥。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其创业潜能,使学生由被动求职向主动创业就业转变。其本质在于挖掘出每一名大学生的创新潜力,拓展就业视野,完善创业心理品质,提升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促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最终提升综合素质水平。2.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更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承受并克服困难,才能合理调节挫折、失败造成的心理压力,有效防止心理失调,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游刃有余。只有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具有更强

13、的就业竞争力,才能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一个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个性品质8,如独立性、适应性、合作性、领导力等。创新创业教育并非单纯地以培养几位企业家为目标,而是向学生心灵播洒种子的过程,是培养大学生个性品质的过程,能够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新视野,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创新创业素质,为社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应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潜质,锻炼企业家思维,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和综合素质水平,这对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5。考虑到当下复杂多变、竞争激烈

14、的社会环境,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时,往往都是根据高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开设课程9。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是要变学生被动接受就业为教会学生主动择业甚至是创业,要主动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会自我发展,自主选择,锻炼创业的胆量、勇气和开拓精神,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社会适应力,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3.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个人技能的有效切入点美国培训和开发协会的研究者提出了工作所需的七种技能,包括基础技能、基本能力技能、沟通技能、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群体交往能力、影响技能10。我国就业研究专家从能力角度提出了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也有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是大学毕业生

15、在校期间通过自己对专业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达到能够实现自己就业的目标和理想,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基础上获得的、能够满足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获得一份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因素的总和。这种能力应包括基础性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和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应性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改造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等11。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从事某项事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强调的

16、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决定了它既要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还要使之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适应能力,并能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据此看来,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带动提升个人就业能力,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国内一项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研究显示:只有11.1%的调查对象是为了自己以后创办企业培养技能,而77.8%的调查对象认为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12。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一些创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和用人单位,了解企业、社会的用人需求,提升其沟通技能和群体交往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提升个人就业能力。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