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秦腔“卫道士”.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2664103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说秦腔“卫道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细说秦腔“卫道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细说秦腔“卫道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细说秦腔“卫道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细说秦腔“卫道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说秦腔“卫道士”.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说秦腔“卫道士”昨天中午在论坛看到“秦腔卫道士”这个称呼,觉得很新鲜,下面有许多网友的跟帖评论,我一时间都犯迷糊了,不知道自己算不算“秦腔卫道士”,说不算吧,我特别喜欢金沙滩、黑叮本等那些传统大戏,许多唱段剧本都烂熟于心,经常走在路上嘴里都在哼哼,一会花脸,一会须生,一会青衣的,沉迷于传统戏曲的魅力,说算吧,青春版杨门女将我也去看了,回来还挺激动地,也发了帖子指出了其中的精彩之处,柳河湾的新娘也去看了,虽然有些地方觉得不是那么舒服自然,但也还行。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戏曲的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这二者本来不矛盾,只是近些年大刀阔斧的改革与

2、传统程式的摒弃愈演愈烈,才构成了二者的对立。如今综观戏曲市场,无论是秦腔京剧,还是其他剧种,改革创新一直是热门方向。传统正在流失,但是目前的主流戏曲团体还是在热衷于创新,对那些即将失传或已经失传的剧目技艺等视而不见,很少见有剧团有领导为此做出点什么,隔三岔五就会推出一些新作,照样特邀什么名导,名作曲,创作出一批代价不菲,形式不一的作品,然后就是怎么怎么震惊三秦,轰动全国,而后是得奖,省级的,国家级的,当然也少不了专家的热捧好评与一些戏迷的批评。作为戏迷,我想大部分人还是更倾向于传统戏一些,有一部分戏迷对传统戏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简直就是爱到骨子里了,他们沉溺于传统戏曲的魅力中,一些人不但喜

3、欢,而且对戏曲程式,锣鼓点子等非常熟悉,不亚于专业演员。 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这些戏迷,他们喜爱的就是传统的那种古典与写意的美,正是因为爱的深,所以就见不得某些新作那些灯光舞美,唱腔音乐,认为他们违背了传统,所以觉得心痛,与大家争论时有时也难免语言偏激。这也是大家经常论战的一个原因。那些传统的经典,老艺术家们精心打造的代表作,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是比金子还宝贵的东西,动了就觉得心里不舒服。这也是他们不愿去剧院看那些新戏的原因,即使别人再怎么叫好,他们怕看了伤心,看了气愤! 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 正是因为

4、爱得深,所以批的狠。这些深深陶醉于传统戏曲的戏迷,他们有的可谓秦腔的“活字典”,唱念做打,曲牌板路,锣鼓点子等谙熟于心,对一些名家也是热爱至极,从演唱风格到日常生活,都非常熟悉。他们对秦腔的喜爱更是体现在行动上,一些人喜欢琢磨,同时也是学识渊博,经常写出东西让大家增长不少见识。也有网友上传剧本,就不说打字这个过程了,单整理剧本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许多戏还找不到现成的剧本,需要对着录音录像等一字一句的整理,这需要多大的精力与心血啊!例如“秦腔戏考”板块,每一个演员和剧本的完成都是网友们心血的结晶,虽然相对来说那个板块有些冷清!但是他们就是这样默默地去做着 近几十年,秦腔演员的整体表演水平确实有很

5、大下降,许多凝聚了行当唱念做打精华的戏已经从舞台消失,就拿陕西戏曲研究院来说吧,下设四个演出团体,在演出剧目介绍里面,竟然只有秦腔团能演龙凤呈祥、黑叮本两部大戏,这两部做为生旦净丑齐全,剧情复杂曲折的精彩大戏,省级的院团竟然只有一个剧团能演,不由让人觉得遗憾!对老一辈艺术家的喜爱,就是因为他们喜欢那种朴实无华的唱腔和扎实到位的表演,对当代演员的失望,使他们更愿意去聆听那些早年的录音,而不愿进剧院去看当代一些演员的表演。一次看到一篇文章上写到,京剧一代大师杨小楼去世后,许多戏迷从此不再进剧院。这是一种多么诚挚的热爱啊,因为心目中的那颗明星陨落了,他们也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从这也能理解我们一些戏迷

6、了!当然我认为喜欢谁的戏是自己的事,无论当代的还是老艺术家们的,只要自己听着舒服就行,不必管他人是否喜欢,也更不要去强求他人喜欢,诋毁辱骂演员就更不应该了,我想我们戏迷之间还是要多一份宽容理解,少一分争执。对待跟帖这事,我是想说了就说几句,不想说了就打开看看,是否跟帖,跟些什么也是个人习惯!当如今越来越多的新编剧目出炉时,我们就不能回避着现实了,无论你喜欢也罢,反对也罢,新的剧目还是会不断地出现,当我们不能改变这个现实时,也要试着去接受其中一些好的方面。毕竟每部作品还是花费了不少心血的,虽然有些看起来很烂,都还是有些值得讨论肯定的地方的。研究院,易俗社可以骂,但不看他们的戏又到哪里去了看呢?现

7、场看戏总比看录像好多了,梅花奖演员大家也不完全认可,但有个总比没有强吧,这样的现状,我们只能批判者接受了。甚至我觉得进剧院不是为了看秦腔,我去看了个热闹,看了部话剧、歌剧,图个娱乐,这样安慰自己,也就行了!这只是一种无奈!谁让我们都是些苦命的秦腔爱好者呢? 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新作越来越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非常强的却很少出现,这些新编戏曲,确实有许多东西有悖传统的规范规则,有些作品更是大刀阔斧地修改,像个“四不像”,让人都不忍看下去,也不是我们戏迷一概不接受新编戏曲,关键是他们太多违反了梅兰芳先生说的“移步不换行”的原则,让人无法接受。秦腔新编戏不也有血泪仇

8、、红灯记等戏的唱段广为流传吗?戏迷不是照样很喜欢吗?所以问题的本源不在于是新编的还是传统的,而在于是否体现了戏曲的写意、程式等。这也是新戏不断出炉,而戏迷却喊着没戏看的原因。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也有部分人,他们看戏只是看个热闹,而忽视了那些精致细微的地方,不管演员表演如何,对剧情人物把握如何,高腔甩腔来了,火爆的开打来了,一连几十个跟头来了,叫好声掌声就一片。还有一群戏迷,对他们来说,唱戏是大乐事,自乐班人员一聚,放声大唱,自娱自乐,沉浸在那片天地中,就非常满足了!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本来喜欢的形式就多种多样嘛。冲着这些新编戏,有人想去尝尝新鲜,有人冲着名角

9、,有人就看看热闹吧。青春版杨门女将我去看过,柳河湾的新娘我也看过,大树西迁我也看过。看完杨门女将,还很兴奋,写了个帖子评论了几句,当然,肯定的话说得多一些。6月份还带朋友去看了大树西迁,灯光舞美没得说,也花了很大代价吧,同学第一次就进剧院,甚至第一次看秦腔,看完,那句不断出现的“哪里有爱,哪里有事业,那里就是家”的幕后音都会哼了,不过不是秦腔。看后我问他感觉咋样,他说秦腔要都这么演就好了,我无语了,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觉得心猛然被什么扎了一下。不知道如今的领导者,决策者们是不是也都这么想的?诸多的原因造成了秦腔如今尴尬的状况,戏迷无情的流失,剧本大量的失传,但是这个时代我们无法扭转,当初李瑞环任

10、天津市市长时,就说京剧要先继承在发展,这一决定不知挽救了多少濒危的剧目?如今还有领导这样提议吗?我想用黑叮本中的几句戏词来说明,国太与杨侍郎的对话,“十八年向前之事呢?”“为臣不知”,“何人知晓”,“我家老千岁知晓”,我们许多戏迷就是“徐千岁”,而当今的许多领导就是“国太”,只知道当今的秦腔,而曾经的辉煌呢?“徐千岁”的意见又能乃他们何,“任你说的天花坠,我朝里不用你年迈臣”,他们觉得“皇兄无理真无理”,而且“扬袍舞袖你敢打我”?我们的“老千岁”只能空呐喊了! 中国秦腔俱乐部-秦腔乱弹网 -中国秦腔俱乐部 http:/关于秦腔创新和传统的问题,我不想再多少什么,说着说着就觉得心痛,不过我想再说

11、句话,别再打着靠新编戏曲吸引年轻观众了这不可能,最多的只是吸引人们看看热闹罢了。我也是年轻观众,但最初吸引我来的并不是新编戏啊?我现在也是更喜欢传统戏,我想阵阵的戏迷知道什么是精华,什么才是真正的秦腔?真本事是考表演的,而不是那些舞美灯光,更不是那些交响乐。不是请个大导演,名作曲就能出大作,出经典之作,时间会证明才是经典。还听到有人说如今的秦腔蓬勃发展,正在复兴。今年也搞了秦腔传承人,街头小巷也能看到自乐班的活动。我只想发笑,别弄这些泡沫了?有的只是虚胖,别被这些泡沫糊弄了,实质性的东西在哪里呢?说到这里,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秦腔卫道士”?说是吧,以后有新戏可能还会去看,说不是吧,对传统又是那么的爱,以至于现在都不怎么想提起继承革新这个话题,觉得心里很沉痛,酸酸的感觉,这就是我,大家说我算不算“秦腔卫道士”呢?我想说一句,大家无论谁算不算“卫道士”都无所谓,关键的是保持对秦腔的执着爱,关心论坛的发展!像那些默默关注秦腔,喜爱秦腔的朋友们致敬!兄弟们,加油哦!作于2009年9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