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65205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管理制度参考范本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 撰写人:_ 部 门:_ 时 间:_第一章基础知识一、矿产与矿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将矿产资源分为以下四类:(

2、一)能源矿产:包括煤、煤层气、石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油砂、天然沥青、铀、钍、地热等。(二)金属矿产:铁、锰、铬、钛、铜、铅、锌、铝、镁、钽、锂、金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贵金属。(三)非金属矿山:包括金刚石、石墨、磷、硫、硫铁矿及全部建筑石材均属此类矿产。(四)水气矿产:包括地下水、二氧化碳气、硫化氢气、氦气、氧气等。二、矿床的分类(一)按矿床的形状,可以把矿床分为:层状矿床、脉状矿床和块状矿床。(二)按矿床的倾斜角度分为:1.水平与微倾斜矿床:矿床倾角小于5;2.缓倾斜矿床:矿床倾角为530;3.倾斜矿床:矿床倾角为3055;4.急倾斜矿床:矿床倾角大于55。(三)按矿体厚度分

3、:1.极薄矿体:厚度在0.8m以下;2.薄矿体:厚度为0.85m;2.中厚矿体:厚度为515m;3.厚矿体:厚度为1550m;5.极厚矿体:厚度在50m以上。第二章地下开采安全管理与技术一、地下采矿方法(一)开拓方式分为:平硐开拓、竖井开拓、斜井开拓、斜坡道开拓和混合开拓方式。(二)采矿方法采矿方法就是开采采区(矿块)内矿石的方法,它包括采准、切割和回采三项工作。根据回采时地压管理方法,地下采矿方法归纳为三大类:空场采矿法、崩落采矿法和充填采矿法。非煤矿山地下采矿方法分类类别采矿方法回采方式自然支撑采矿法房柱法全面法浅孔留矿法深孔留矿法分段法阶段矿房法矿房开采全面开采矿房、采区、全面开采矿房、

4、采区开采矿房开采崩落采矿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有底柱结构分段崩落法阶段崩落法单层崩落法分层崩落法采区开采采区开采采区、全面开采采区开采采区开采人工支撑采矿方法上向水平分层水砂充填法下向水平分层水砂充填法壁式水砂充填法胶式充填法干式充填法矿房、采区、全面开采矿房、采区、全面开采自然支撑采矿方法在开采过程中,划分为矿房和矿柱。开采时先采矿房后采矿柱,矿房采完后在矿柱之间形成空场,空场靠矿柱和围岩本身的稳固性来支护,仅在个别情况下用人工支护作为辅助支护。自然支撑法也可简称为空场采矿法。1.空场采矿法空场采矿法细分为:留矿采矿法、全面采矿法、房柱采矿法、阶段采矿法及分阶段矿房采矿法等。空场采矿法是一种生产

5、效率高、成本低的采矿法。其开采方法通常是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房柱,逐步回采。在回采过程中,采空区主要依靠暂留或永久保留的矿柱支撑,采空区暂时空着,不做处理,但一个阶段或一组采场开采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矿柱的回采,同时对空区进行处理,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现就几种常有的空场采矿法作一介绍:房柱法这是留有规则矿柱的一种空场采矿法。它用来开采活动小于810m,上盘稳固的缓倾斜矿体。开采时矿房周围留有矿柱,人员直接进入采区工作,工作面采用浅孔落矿,崩落矿石用电耙耙到运输平巷装车。采场布置及构成要素:采场斜长一般为4060m。采场长度主要依据电耙设备的有效耙运距离而定。矿柱宽度为1520m,顶柱宽35m,间

6、柱宽(或直径)大约为5m,当矿体厚度小于5m时,可以考虑采用间隔矿柱,矿体厚度较大时应留连续矿柱。全面法“”也是用来开采缓倾斜矿体的一种空场采矿法。它用来开采围岩稳固,厚度小于57m的矿体。全面法与房柱法基本相似,但全面法采场走向一般比较大,可达50100m,甚至可以沿走向全面地不分矿房矿柱连续地推进。回采过程中可以在采场内将夹石、贫矿以及工业矿石作矿柱来支护采区。当开采厚度2m左右的高品位矿石时,采场内可以不留设矿柱而用混凝土垛、木垛、石垛及木柱等支护方式进行支护。采场长度根据运搬设备而定,一般为4060m;顶柱及间柱为35m。全面法的采准切割工作及回采工艺基本与房柱法相同。房柱法和全面法的

7、适用条件:这两种采矿法适用于开采矿体围岩稳固,倾角由水平至倾斜,厚度不大于1015m的矿体。根据我国的具体地质条件及回采设备,目前开采的最大厚度为5m左右;全面法由于采场尺寸较大,而且留有不规则矿柱,开采厚度小于房柱法,一般不宜超过57m,当矿体厚度小于34m时采用全面法较为有利;厚度较小的矿体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房柱法或全面法。由于房柱法不能选择回采,当夹石及品位分布不均匀时,适宜于采用留不规则矿柱的全面法。2.崩落采矿法崩落采矿法的特点是随着矿石采出,有计划地崩落围岩来充填采区,地表可以随之陷落。因此,该方法在矿石和围岩不太稳固,而且地表允许陷落的条件下采用。3.充填采矿法随着采区矿石的采出

8、,采空区依靠充填料(如采掘的废石、尾矿、混凝土等)、支柱、充填理与支柱相配合形成的人工支撑采空区。根据充填材料和输送方法的不同,充填采矿法分为干式充填采矿法、水利充填采矿法和胶结充填采矿法。二、不同采矿方法的安全规定(一)一般规定1.地下采矿,必须按采矿设计和作业规程进行。2.每个采场都要有两个出口,并上下相连通。安全出口的支护必须坚固,并设梯子。3.在上下相邻的两个中段,沿倾斜上下对应布置的采场使用空场法、留矿法回采时,禁止同时回采,只有上部矿房结束后,方准回采下面采场。4.采用全面采矿法时,回采过程中应周密检查顶板,根据顶板稳定情况,留出合适的矿柱。5.采用横撑支柱采矿法时,横撑支护材料应

9、有足够强度。要搭好平台后才准进行凿岩作业。禁止人员在横撑上行走。采场宽度(矿体厚度)不得超过3米。6.矿柱必须合理地回收。设计回采矿房时,必须同时设计回采矿柱。本中段回采矿房结束后,应及时回采上一中段的矿柱。7回采过程中,必须保证矿柱的稳定性及运输、通风等巷道的完好,不允许在矿柱内掘进有损其稳定性的井巷。回采矿房至矿柱附近时,应严格控制凿岩质量和一次爆破炸药量,技术人员要及时给出回采界限,严禁超采超挖。8、地压活动频繁、强度大的矿井,应有专管地压的人员。地压人员日常对全矿个各地段进行监察,发现险情(如支护歪斜、破损、顶板和两帮开裂等),应及时报告,通知有关人员,并分析原因,进行处理。个别地压活

10、动频繁、顶板破碎、有冒落可能的采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每班进行检查,指导凿岩方式,避免发生大冒落。发现冒落预兆,应立即撤出全部人员。9、采空区应及时处理。视采空区体积及潜在危险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体积大,一旦塌落会造成下部整个采场或整个矿井毁灭性灾害的,应采用充填法或及时有效的采用强制崩落的方法处理。体积不大,或远离主要矿体的孤立采空区,可采用密闭方法处理。密闭墙的制度应满足抵御塌落时所产生的冲击波的冲击。10、禁止放空溜矿井,不合格的大块矿石、废旧钢材、木材和钢丝绳等杂物,严禁放入井内,以防堵塞。放矿时,放矿工应和采场搬运工取得联系,防止其同时往溜井倒矿,矿石流冲出伤人。11、严禁人员直

11、接站在溜井、漏斗的矿石上或进入溜井与溜斗内处理堵塞。12、采场放矿作业出现悬拱或立槽时,严禁人员进入悬拱或立槽下方进行处理。13、围岩松软不稳固的回采工作面、采准和切割巷道,须采取支护措施;因爆破或其他原因而受破坏的支护,必须及时修复,确认安全方准作业。14、作业中发现冒顶预兆时,应停止作业进行处理;发现大冒顶危险征兆,应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并及时上报。(二)浅孔留矿法的安全规定1、在开采第一分层前,应将下部漏斗扩完后并充满矿石;2、每个漏斗都应均匀放矿,发现悬空,上部要停止工作,消除悬空后方准继续作业;3、放矿人员和采矿内的人员,要密切联系。在放矿影响区域内,不准上下同时作业。4、每回

12、采一分层的放矿量,应控制在使工作面的高度保持在2米以内,如果机械化凿岩台车打眼,其高度可视机械要求定。(三)充填采矿法的安全规定1、采场必须保持两个出口,并有照明。人行井、放井灯和通风井都必须保持通畅。2、禁止在采场内同时进行凿岩和处理浮石。3、采场放炮前,必须通知相邻采场和附近井巷作业人员,并加强警戒。4、上向分层充填采场,必须先施工填充井及其联络道,然后施工底部结构及拉底巷道,以便尽快形成良好的通风条件。5、采场凿岩时,炮眼布置要均匀,沿顶板构成拱形。装药要适当,以控制矿石制度。6、采场放矿要设格筛,防止人员坠落和堵塞。7、每分层回采后要及时充填,确保充填质量。最后一分层要采取措施,严密接顶。8、禁止人员在充填井下方停留和通行。充填时,各工序间应有通讯联系。9、下方胶结充填的采场,两帮底角的矿石要清理干净。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