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68]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265158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68]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68]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68]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68]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6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6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遵化市铁厂镇中学 张小花一、教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演讲稿。文章以“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为切入点,介绍了传统教育的弊端以及什么是的真正格物致知,从而对广大学生提出勉励,将实验精神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学习这篇演讲稿,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真正格物致知精神,还将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不断培养格物致知的理念,同时,进一步理清演讲稿的撰写思路。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文章的能力,具备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并且他们对科学、历史以及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字词。(2)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

2、神。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作者的演讲思路,学习演讲词的特点。 (2)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篇章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学生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演讲词的思路、语言特点。(2)理解真正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提倡的实验精神。(2)树立实验科学的精神。五、教学及学法教法:指导朗读体悟法、谈话法点播法、任务驱动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成果展示法。六、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听了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讲让我们感受到中华儿女的不屈精神,今天,我们再去听听著名科学家丁肇

3、中先生的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回忆学习过的演讲词最后一次讲演利用已经学过的文章,导入本文的学习。预习检测1.文学常识:作者丁肇中简介。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36年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 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2.重点字词(1)注音丁肇()中 彷徨( )不知所措( )(2)解释词语格物:致知:袖手旁观:不知所措:3.温故

4、知识演讲词的特点议论文的相关知识预习检测学生预习的内容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让学生熟悉文本。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快速阅读文章,边读边思考下面问题:1.本次演讲的话题是什么?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1.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锻炼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把握作者的观点。合作探究品味细节品味细节自由阅读文章,先自主思考下列问题,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1.在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传统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2.从现代观念看,真正的“格物致知”又是什么 ?如何做呢?3. 传统教育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4.作为一次演讲,作者是如何结尾的?1.含义: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传统教

5、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2. 真正的格物致知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做到真正的“格物致知”就需要积极的探测、细致具体的计划,一个成功的实验更需要眼光、勇气和毅力。3.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成绩好,但是在研究工作不能拿主意。4. 作者将“格物致知”精神从“学术研究”推而广之,扩大到其他领域,点明“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提出希望。锻炼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总结信息,品味语言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探究演

6、讲思路作者是如何一步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锻炼学生梳理演讲思路的能力。拓展提升1.你能举一些“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知识”的例子吗?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这种格物致知精神?自由谈谈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兴趣课堂小结学习完本文,我的收获是 给出思考方向,如主题、知识、写作方法等等。自由回答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作业设计1.本篇演讲词语言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2. 选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模拟演讲。完成相关作业为下节课分析演讲词语言特点做准备。板书设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中学生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演讲对象 提出问题 明确观点教学反思第四单元是任务探究单元,本文作为第二篇演讲稿具有明显特点,对象明确,思路清晰,因此,在组织本课教学时首先以演讲稿为重点切入,接着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出本文的思路,该思路与议论文相结合,再次明确作者的思想观点,但重点还在演讲稿上,这样设计也是切合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拓展提升环节,进一步拓展与“格物致知”相关的案例,并在基础上启发学生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作者布置环节侧重语言特点探究与演讲模仿,为下一课时做准备。尽管精心设计,但教学中仍有不足,比如问题设计不够开放,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