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资料.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648011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资料.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ww.jingjia.org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一。例题: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_ 的不智之举。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削足适履 B.扬汤止沸 C.矫枉过正 D.舍本逐末(解答:A)例题: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2、 )A.和谐观念源于中国古代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C.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解答:B)根据国考大纲中的具体表述,结合近七年内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真题试卷构成,可以说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所考查的能力及考查的题型已经逐步规范并趋于稳定。从题型角度进行划分,其中包括以下四类:一、 片段阅读 二、选词填空 三、篇章阅读 四、语句表达这四种题型中,片段阅读与篇章阅读考查的能力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考查载体的文字量有所不同。相对而言片段阅读文字量小,题目对应性强,每个文段的文字量在100-300字不等,通过阅读文段对一道题目进行回答。篇章阅读难度较高,题材内容广

3、泛,涉及人文、科技等多个领域,每篇文章的文字量在1000字左右,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整篇文章对几道题目进行回答。这两种题型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都出现过,属于新旧更替的演变过程。此外选词填空这一题型作为大纲中要求“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的考查载体,曾经在2003年B类试卷中出现过一次,时隔三年2007年、2008年又将其重新纳入考查重点,并占言语理解与表达总题量的50%。山东省公务员考试题型题量变化题型题量年份片段阅读篇章阅读选词填空语句表达总题量2004年10题2篇10题20题2005年20题20题2006年20题20题2007年40题40题2008年40题40题河南省公务员考试题型题量变化

4、题型题量年份片段阅读篇章阅读选词填空语句表达总题量2005年军转干1题3篇13题1题15题2006年军转干1题3篇12题1题1题15题2007年11题10题9题30题2007年招警30题10题40题4 .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 天,小月定为29 天,一年有12 个月,即354 天,比阳历年少了11 天多。怎么办呢?在19 个阴历年里加7 个闰月,就和19 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 年。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A 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C 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中

5、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答案选d。1 .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A 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C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答案在所以之后。选b6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

6、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08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A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B .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C .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D .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主旨在但是之后,选d8 .商业设计也许越来越被赋予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价值,但它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是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如果一项商业设计不能让人联想到产品并对之产生好感,即使它再精美、再具创意,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设计。说到底,广告

7、在创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关联性,我们不想被一个美轮美奂的作品吸引,结果却看不出它与所代言的商品之间存在任何联系。08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独特的创意并非成就商业设计的绝对要素B .对于设计来说,吸引顾客应该是第一位的C .成功的设计必须能够艺术地展现产品特质D .商业设计应尽量强调广告与产品的关联性主旨在但之后,选 c。1 8 .几次拿起 十字路口的顽童 这本书,几次又放下,因为不时会有画面打断我的思路,那是在我18 年的教书生涯中遇到的一个个顽童的画面。有意思的是,其他学生凝固在我记忆中的是“图片” 形象;而他们却是”视频”故事,他们所占据的老师“内存”实在是比其他孩子要大得多。这

8、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08A .漫长的教学生涯给“我”留下很多回忆B ,顽童让“我”想起曾经发生的许多故事C .顽皮学生留给“我”的印象更为生动深刻D .这本书触动“我”对教学生涯的许多联想主旨在最后。选c19 .汽车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商品,汽车厂商支持环保事业、进行环保宣传,似乎是理所应当的。环保应当是汽车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但要求汽车企业没有利润甚至亏损来做环保,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不会持久。汽车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才是长久之策。08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A .环保与实现企业利润存在矛盾B .发展环保事业应该注重从实际

9、出发C .技术革新是解决汽车影响环境问题的关键D .汽车企业应在发展的同时充分重视环境保护主旨为最后一句。选c20 . 20 世纪60 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注重防洪的工程措施,即通过修建大堤、水库等水利设施对洪水进行控制。但在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在防洪规划中越来越重视非工程措施的运用,即通过洪水预警、灾情评估、洪灾保险等多种手段,结合各种工程措施.从而尽可能减少洪灾对人类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A . 世界各国防洪理念的转交 B .世界各国控制洪水的新途径C .单纯重视防洪工程不能有效控制洪水 D .非工程措施逐渐成为防洪规划的主导主旨在但之后,选a但“我们可以知道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这种表述本身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选出主旨句,所以,还是要注意。而另一类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是”,在2006年试题中就不是要求概括主旨,而是判断正误。这类题目选用的一段话一般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或讲背景或是一种观点,在这之后则用一个转折的关联词分开,有一句话或半句话说明另一种观点。与这转折关联词后的内容相关的选项中提到的内容就是下文要讲的内容。“填入 最恰当的是:”的要求比前两者更我简单。因为有前文、也有后文,需要补充中间的内容。就可以看前后文。这里要求不能只看前文,不看后文。比如:19.每个人都有命运不公平和身处逆境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相信

11、: 。许多事情刚开始时,丝毫看不见结果,更谈不上被社会所承认。要想成功就应付诸努力,既不要烦恼,也不要焦急,踏踏实实地工作就会得到快乐。而一味盯着成功的果实,肯定忍受不了若干的寂寞,到头来只会半途而废,甚至一无所获。填人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好事多磨 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C.冬天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D.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答案选B。这段话其实是找主旨句。看完整段话就能看出,要填入的话就是后三句话的概括。可以说,片段阅读中绝大部分的题目是要求考生把主旨句抽出来。这是分量最大的一部分。所以,要努力锻炼这个方面的能力。二、推理题 题干是这样:“作者接下来可能主要介绍的是:”“这段文字后

12、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填入 最恰当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前两种表述要求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前文来推后文。后两者要求推出言外之意。(个人认为这种题目会在以后的真题中大量出现。它反映了趋势) 推理题不会是原文的明确表述,一定要避免就事论事。推理题:1. 把握推理范围,大致全段,小至词语或句子。2. 严格遵循逻辑规律,保持严密的逻辑和正确的思维过程3. 可以利用相关部分提供的事实、背景和常识去推理。正确:不是文中明确说明的内容。含义深刻是解!干扰:1. 只是原文简单复述。2. 看似推理,但是答非所问。3. 看似推理,其实张冠李戴,如把原因说成结果,把结

13、果说成原因,把手段说成目的等。4. 不要掺杂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5. 推理过头,概括过度6. 有的瞎编的结论题:偏重于归纳,重要的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注意过于概括,过于全面或过于细节化的往往是干扰项。解题时要留意那些话中有话的句子。要留意那些含义深刻或结构复杂的句子。特殊的题型:针对作者思路的判断:要猜后面就看结尾,猜前面看开头。5 .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地球三大生态体系,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98 年那次长江大洪水让人们终于意识到湿地(尤其是和长江相通的许许多多湖泊和沼泽地)能够对洪水起到缓冲的作用。可

14、是,许多湖泊因为围湖造田的需要而被人为隔离了,只留下一个很少开启的水闸和长江相通。于是,这些自然形成的水网被拦腰斩断,遇到洪水便无能为力了。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围湖造田是一项弊大于利的错误举措B .占用湿地是造成长江洪水的重要因素C .人类应该反省自身行为对环境的破坏D .应该充分发挥湿地对洪水的缓冲作用答案选c,题眼在“可是”后。8.中国很早就有鲛人的传说。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干宝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成人鱼之类的考证,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人类,其生活习性对大陆人而言很陌生,为他们增添了神秘色彩。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A.有关鲛人的考证 B.鲛人的什么传说C.有关鲛人的诗文 D.鲛人的真正居处答案选A。接下来谈能证实作者个人观点与判断的有关证据。9.信息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与以往的信息形态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