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1~5章复习资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64682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1~5章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1~5章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1~5章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1~5章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1~5章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1~5章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特殊儿童教育1~5章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资料学前儿童挣弟教育第一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1. 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 06 岁儿童。2. 个别差异是指在儿童发展的群体中彼此间存在着的某一身心特质上的差异状况。3. 新的儿童发展观重视个别差异:在每一个儿童的发展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发展性的特殊需要。4.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这个概念使 相对于普通教育提出的。5. 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将特殊儿童分成五大类:(1)心智偏异一一包括智能超常和智能低下 儿童;( 2)感觉障碍包括听觉损伤与视觉损伤儿童;( 3

2、)沟通异常包括学习障碍与语言障碍 儿童;(4)行为异常一一包括情绪困扰和社会不适应儿童;(5)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一一包括各种生 理和心理方面混合障碍儿童。6.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学前特殊儿童可分为5类:认知发展障碍儿童、生理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 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和超常儿童。认知发展障碍主要表现在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两方面。(学习困难又称学习障碍,常指智力发展正常, 但在学校学习中有明显的学习困难或缺陷的儿童)生理发展障碍包括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感宜、动作和身体健康的问题,学前教育机构中常接触 到的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有3种:视觉障碍儿童、听觉障碍儿童和病弱儿童。(病弱儿童是指长期患

3、有 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需要特别关照与教育的儿童) 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包括:构音异常、发 生异常、流畅度异常与语言发展异常) 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是行为与社会要求相违背,从而妨碍了个人适应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一类儿童。主 要有: 孤独自 闭倾向 儿童、多动综合问题儿童和社会适应性问题儿童。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的儿童,包括:智力型、语言型、艺术型、 创造型和领导型。7. 较早设计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较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是蒙台梭利。8.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效益是指对特殊儿童成长

4、的意义。(1)积极帮助学前特殊儿童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2)充分促 进学前特殊儿童潜能的发展;(3)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间接效益是指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1)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积极参与教 育过程去帮助自己的孩子;(2)有助于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 的家庭条件。社会效益是指对社会发展的意义。(1)为社会发展增加了建设力量;(2)面向障碍儿童的学前特殊教 育将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的建设。9.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最重要价值主要变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儿童在发

5、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 的基础。10. 由于各种障碍而给儿童发展带来的不利称为发展性不利。1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实质,是给各种有不同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特别的支持性教育环境。12. 已有的某方面缺陷,如果没有及时给予适当的特殊教育,障碍问题不仅得不到改善,且可能造成第二 种障碍或第二次障碍。如听力损伤儿童,没有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他们的听觉障碍本身问题会加重, 同时也会出现情绪障碍或智能障碍。1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一体化融合教育和整合教育的趋向。14. 世界各国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第一,法律上保证对特殊儿童 早发现和早干预

6、的可能性;第二,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第三,围绕特殊儿 童的教育需要制定早期干预方案,使他们获得最佳发展。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有何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障碍儿童克服和减轻由障碍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且可以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向良好方向发展的支持性教育环境。1978年起,所有318岁的残疾儿童享受适宜的免费教育。15. 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20世纪60年代 回归主流20世纪90年代 全纳教育回归主流成为世界各国特殊教育的共识与导向,以它为代表的一种教育哲学理想影响了世界各国的 教育工作者。回归主流的三种教育安置形式:物理空间的回归主流、社会交往活动的回归主

7、流和教学的回归主流。 (教学的回归主流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主流)四种突出的回归主流教育模式:资源教室模式(美国与加拿大)、教育配对模式(丹麦)、咨询教师 模式(挪威)、混合服务模式(东欧国家)。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哈尔滨通过的哈尔滨宣言正式提岀了全纳性教育的观念。 在教育发达国家已经有20%的儿童属于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全纳性教育的特征(从学生、教师与工作人员、课程3个角度记忆):(1)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 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无论他们有何种残疾,也无论他们的残疾程度如何,都必须在正常班级里接受 所有教育;教育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提供特殊服务;(2)要求

8、教师与其 他人员组成特殊需要儿童的工作小组,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高水平的支持;(3)全纳性教育课程 由一般课程和个别化教育计划构成,课题教育主要以小组方式讲行。整合教育的课程改革方向: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专项开放式教育,从以 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向将儿童作为学习主题的“建构式”教学方式,从传递知识的课题教学转向 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如果遇到论述题,请把课本P24中,该段后面一部分话也 写上。)必须背诵内容:4, .6.,. .8,. 14(意义),.15.(回归主流的定义和教育模式,全纳教育特征,.整合 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第二章 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

9、的教育1. 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包括三个类型: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和病弱(脑瘫、癫痫、哮喘)儿童。2. 视觉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 其他活动。3. 听觉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4.表1-1视力残疾的分级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盲一级盲0.02-无光感;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盲0.05-0.02;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一级低视力0.05-0.1二级低视力.0.3-0.1汪: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如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

10、 F视力残疾范围。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娇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 竟所测得的视力。视野5度或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表1-2听力残疾的分级类别级别平均听力损失j聋一级聋M90dB (好耳) 一级聋9O71dB (好耳)重听一级重听70-56 dB (好耳)一级重听55-41 dB (好耳)注:本标准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或成人听力丧失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4. 造成视觉障碍的原因:(1)遗传与先天因素(2)疾病因素(白内障、沙眼、角膜炎、视网膜脱落)(3)意外事故5. 学前视觉障碍儿童的主要心理行为特点(问题:视觉障碍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1)视觉障碍儿童的视觉丧失或减弱

11、,听觉和触觉可以起到补偿作用。(2)听觉注意力好,但兴趣较为狭窄。(3)机械记忆能力强,想象受视觉障碍的影响大。(4)语言往往与形象脱离,思维时概念的形象往往不清。(5)性格问题较多,容易造成儿童性格怪癖和自卑心理(6)动作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7. 视觉障碍儿童的鉴别定义鉴别方法视敏 度代表一个人看清眼前某一距离以外事物的视 力程度万国视力检查表(C图形)、史乃仑视力检查 表(E图形)视野视线保持平直方向且静止不动时,人所能观察 到的视力范围对比检杳 卡片检查 行为观察8. 学前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原则:(1)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教育;(2)多重感官协同原则;(3)自然性 原则;(4)安全性原则;

12、(5)全面性原则;(6)持久性原则9. 视障儿童教育的内容: 感知机能训练(残余势力的利用和保护、听觉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头、颈部,翻身,坐,爬行,站和蹲,走,定向行走,手) 认知训练语言训练(说话、表达复杂意思、运用面部表情和姿态) 社会交往能力训练(与同龄人交往、培养良好个性、正确运用语言与人交往) 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饮食、穿脱衣、上厕所、个人卫生)10. 学前视障儿童教育方法:综合多种感官法、表象指导法、愉快学习法、试误法、及时反馈法、实践法。 (这里常考简答和论述题,请理解好每个方法的定义和运用P4849)11. 二级重听是指人对日常语言有听觉困难,与别人交谈时感到模糊不清;一级重

13、听是对较大的谈话声、 汽车声感觉模糊;二级聋患者对于叫喊声及洪亮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鼓声才有反应;一级聋患者通 常极难感觉声音的存在,需要依靠助听器辅助,才能感受声音的震动力。(请记好每个类型相对应的 表现,常出选择题)12. 学语前耳聋是指儿童在出生后至4岁前发生的听觉障碍。13. 听觉障碍的鉴别(常出选择题): 纯音测听法:测量一个人对各种不同呻吟频率的听阈的方法。 言语测听法:专门用来测验一个人对言语的察觉和理解情况。 反射测听法:利用正常婴儿对强声常有的某些反射行为进行检测,适用于612 个月的婴儿。受激反应测听法:用来测量无法主动作出反应的幼儿的听力,一般在儿童沉睡时使用。 游戏测听

14、法:适用于35岁儿童。14. 听障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1)语言是听障儿童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缺乏听觉反馈、言语强化和言语示范等,说话容易有 异常现象。(2)听障儿童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有滞后的现象,主要借助于直接经验的感性知识。(3)听障儿童常常形成封闭的聋人交往群体,与教师和其他同伴交往较少,常有猜疑、自卑、焦 虑、退缩、自我封闭等倾向。15. 怎样针对学前听障儿童进行早期干预?(1)首先,尽早发现听障问题:家长和教师合作,观察儿童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表现,注意孩子 是否有听力异常现象。(2)其次,考虑医治的可能性,以及助听器的佩戴等。(3)当确定儿童需要进行干预和训练时,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15、,主要包括听觉训练、发音练 习、语言理解与掌握、语言能力评估。(4)训练方式多采用同安合作的小集体教学模式,以及手语和口语相结合的全面交流法。(5)父母、医生、教师和言语矫治专家联合起来,共同给予听障儿童有效的帮助,发挥其最大的 潜力。16. 全面交流法指在听和说之外,将手势语作为语言沟通的辅助方法,同时包括表情、姿势、动作、绘画、 写字等多种沟通方式,让听觉障碍儿童可以多感觉、多渠道地接受信息。17. 决定一个听力受损孩子是否有行为问题的关键不是听力损害本身,而是他们所处环境中的人对这种残 疾的接受和反应程度。18. 病弱儿童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而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也称为健康障碍 儿童。19. 日本、美国已把病弱儿童列为特殊教育的对象。20.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儿童的异常,即使反馈给家长或医生,尽早诊治。如果儿童有下 列异常情况应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