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645990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第73页例1。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求一个树比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2. 学生能够理解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3. 经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和探讨问题,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灵活解答。教学过程:一 巧设铺垫,激趣导入1. 创设情景: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兵,谁呢?(请出小记者)现在我们来做个现场采访:在前面所的知识中,

2、你感觉哪部分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与小记者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应用题”)2. 设疑:小记者请求大家来帮助他如何理解、掌握应用题?3. 小记者设问探讨:解答前面所学的分数应用题关键在哪?(学生自由探讨,发表意见,引出找关键句、找单位“1”及数量关系,也可画线段图理解关系)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应用题是感到既头疼又枯燥的知识,课一开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景,为新知的引出拉开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花、趣味化。通过巧妙设疑,既复习了以往所学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又为今天所要学的新知作了铺垫,可谓是“一石数鸟”。该环节切实做到了在情景中习旧,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

3、知结构。4. 小记者示题:说出下面各题的单位“1”及数量关系。(1)一些奖状,发了3/5 (2)已经看了全书的1/8 (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7(学生自由口述,选择喜欢的题目解答)引出“刚刚的3句话,在应用题中是作为什么部分?(关键句)5. 示问:除了刚刚的几句关键句,你能找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过类似的话?又如何找出单位“1”及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探讨,根据学生回答选择适当的关键句写在黑板上,为后面服务)设计意图: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每让学生亲身经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其找一找、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

4、知欲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用生活中的素材,制造认知冲突,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进入了自主探究的积极状态。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二 探索交流,建构新知。(一)自由构建新知。1. 设疑:一道完整的应用题除了关键句,还需要什么部分?(学生交流,引出“条件、问题“)2. 编题:那你能否选择自己喜欢的关键句,补充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并思考如何解决?我们分小组比赛,看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有新意,可邀请我们的小记者和老师一并参与(分小组合作探讨、交流)设计意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入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

5、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行云流水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全无例行公事、思路闭所,空间狭小之嫌。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提出一个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为有意义。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通过动脑编题动手写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比赛,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了发现、掌握新知的方法。(二)探讨交流新知。1. 交流展示成果:选一些小组向全班交流根据小组的汇报,选出一些典型的题目(多媒体)适时展示,全班共同交流。例如:一些奖状共15张,发了3/5,还剩几张?(发了几张?)(发了的的比剩下的少几张?发了的比剩下的少几分之几?)示问:对刚刚那小组的成果(题目),你们会帮忙解答吗?(全班尝试解答,请部分学生板演)2. 交流:“还剩几张”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介绍方法:(1)根据数量关系,总共的发了的=剩下的,总共的3/5=运走的 15153/5 =1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