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泥塑小动物.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2645123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泥塑小动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案例:泥塑小动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案例:泥塑小动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泥塑小动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泥塑小动物.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泥塑小动物静海一幼 张凤英专家指出:泥塑活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感悟事物的本质及其内涵,是对精神生命的形象的再现,这是要实现的真正价值。在新的理念的引领下,我在泥工区开展了小动物塑造活动。让孩子们在观察、体验、实际操作中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获得美的体验,感悟艺术的魅力。春节过后,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塑胶动物,我把它们放到泥工区。接下来,我每天看到孩子们把一个个小动物放到手里不停地摸、看,有的孩子用它玩游戏。“我的小羊厉害,顶顶顶。”“我的老虎厉害,啊哦!”随后是一阵阵开心的笑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想,何不顺应孩子的兴趣开展“塑造小动物”的主题活动。因势利导,我向孩子们提出:“你喜

2、欢什么小动物?”“小兔子。”“小猫。”“小狗。”“大老虎。”“大狮子。”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大声说。“你们喜欢它的什么地方?”我的问题再次提出,孩子们一下子不出声了。“再去摸一摸,看一看。”我提示孩子们。之后,我见他们不停地在小动物身上戳来戳去,有的还歪着脑袋端详手里的动物模型。“老师,老虎身上一道道的纹,我喜欢。”曲星的说法让我很意外。看来,每个孩子的关注点是不同的。“老师,我喜欢小猫的胡子。”高静波边说边做着捋胡子的动作。孩子们哈哈大笑。“老师,我喜欢这只恐龙,它的尾巴很长。”在前面孩子的引领下,每个孩子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部位或动作。随后我以“动物园”的情境,鼓励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3、的样子。一时间,睡眠室的空旷场地上有的爬、有的跳、有的呲牙张嘴、有的摇晃着头甩着尾巴,引得孩子们不时拍手叫好。见时机成熟,我把孩子们平时喜欢玩的胶泥摆在他们面前。“来,把你们喜欢的小动物捏出来,我们布置一个动物乐园好吗?”孩子们卷起袖子,冲到泥工区。待孩子们取了胶泥后,我根据刚才幼儿的想法投放了辅助材料:长短不同的小棒、彩色电话线、豆子、瓜籽、彩笔帽等并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发现问题给予指导:“你想捏一只什么样的小猫?”“怎样让小猫的头扭过来更有趣?”“这里的什么材料可以帮助你做出老虎身上的纹线?”“怎样让袋鼠的尾巴更长?”等等。在幼儿塑造过程中,我还有意识的运用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各种动物形象,为表

4、现动态的形象提供帮助。在老师的指导、帮助、同伴间的相互模仿、讨论,在动物形象的触摸感知下,孩子们的作品不断呈现:有抬头吃树叶的恐龙,有爬行的蜗牛,有奔跑的小猫,有睡觉的小猫,还有人物画的小兔子在每一件作品中,孩子们充分表达着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水平。随后,我用一块展示板布置成动物乐园的样子,请幼儿小心翼翼地把塑造的小动物摆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很快,一幅充满童趣的“动物乐园”展现在我们面前,孩子们凑在那里,不停地说着,笑着。在交流中,相互分享这经验和成功的喜悦。分析与反思:通过此案例,让我更加坚信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事事是创造之地”。只要我们敢想,善于发现思考,司空见惯的胶泥随时都会再度勃发异彩。从幼儿对于塑胶动物的关注到交流模仿喜欢的动物形象,最终幼儿塑造出形态各异,稚拙可爱的“动物乐园”图画,正是在指南所倡导的“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等理念的指引下,让胶泥承载了一次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心理里程,这是本次活动的最大价值,是我的最大感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