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文化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2639315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大精深的文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博大精深的文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博大精深的文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博大精深的文化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博大精深的文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大精深的文化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宁乡十三中 刘 艳 辉一、教材分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本框题内容包括三个目题:第一个目题: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方方面面,教材主要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加以说明;第二个目题: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主要讲了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文化;第三个目题: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

2、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此基础上归纳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包容性,从而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增强认同和理解,显示中华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本框题是第三单元比较重要的内容, 第三单元是一、二单元的逻辑延伸.又是第四单元的逻辑起点.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精神

3、是民族之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文化,培育四有新人,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语文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在收集与筛选社会信息、辨识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2)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

4、,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3)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2、能力目标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四、教学重点1、重点:中华文化包容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

5、深的表现,区域文化的成因2、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五、教学方法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生动性。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准备活动1:展现湖湘文化生活情境,营造课堂文化氛围。 做好课前准备,预习教材,渴望获取新知。 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自然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活动2:播放视频教师点拨:体现了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如锣鼓、唢呐、对联等,同时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新课教学一、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活动3:结合学生

6、查证的资料及中田赛视频,导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其特点、作用(意义)、地位如何?请你举例说明。 教师组织交流活动,记录学生思维成果,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生成新知。教师倾听、评价、总结:体现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 特点作用地位:科学技术地位:特点:意义。提取课题材料信息,学生归纳,体现:依据设问进行思考,列出发言提纲,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生成知识。在交流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让学生通过材料,了解文化的独特性,在已有基础上构建新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交流中共享思维成果。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活动4:播放吴越文化、滇

7、黔文化的视频 探究:1、吴越文化,、滇黔文化有什么差异? 请谈谈你的见解。 2 、把我们家乡的文化与这些文化相比较,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3 、为什么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吴越文化流动性强,精致淡雅,滇黔文化内敛性强,热情奔放;结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文化具有区域性 采用探究的方式,集思广益后,请学生代表到讲台讲解,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运用教材知识论证观点。让学生充分占有材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活动5:知识抢答 设置五个抢答题: .请说出闻名中外的三大石窟艺术.2.请说出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著名的英雄史诗.3.

8、请至少说出四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4.请至少说出三种极富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5.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怎样?教师为学生创设表现平台,与学生共同享受成功的快乐。积极思考、 参与活动,充分展现自我,彰显个性。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培养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中华文化的力量 活动6:升华情感、梳理知识 教师将历史、时政知识等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让学生从中感悟、体会、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中华文化强大的力量。 能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最后齐唱爱我中华,凝聚师生情感,升华教学主题。积极参与,归纳原因,深刻体会中华文化强大的力量增强学生的

9、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本课小结 教师将生活逻辑与教材知识逻辑紧密结合,让学生从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真正感悟、体会、理解中华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运用。 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从生活中感悟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学习的目的和存在的疑惑。探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的措施。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把握教学脉络,通过总结、练习,以提高教学实效。课后实践活动6:我思我动,课后实践请同学们搜集湖湘文化或宁乡沩水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办一期板报以展示湖湘文化或宁乡沩水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延伸课堂,拓展教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教学反思教学相长,及时记录教学体会,反思教学行为,见证师生共同成长历程板书设计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作用、特点、地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科学技术:地位、特点、意义中华文化的力量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成因: 表现 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内涵: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包容性 原因 意义:交流、认同、理解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