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2631531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教育发展目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国也一直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学生的个别差异(如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及学习兴趣等),对学习效果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学有余力,有的学生学得吃力。假如我们采取对所有学生都统一的标准,那么好的学生就能快速完成任务,然后无事可作,而成绩差的学生则不能及时跟上,最后丧失兴趣。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办法就是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要求我们既要统一教学进度,又要对同一知识点设置不同的掌握目标,努力做到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面发展。下面是一些具体措施:一、 将全体学生分层分组学校里

2、不是生产统一的产品,我们应该综合学生的数学成绩、上课接受掌握能力、注意力、智力等情况,按1:2:1的比例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部分,而且把各个部分的学生合理安排,按3-4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由一名小组长负责管理。教学期间,可以根据情况变化而随时更改分组,当然,分组可以是同层分组、异层分组,还可以是混合分组,分组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难易、课的类别。二、 具体课堂中的分层(1) 掌握目标的分层掌握目标,我们不妨依据“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层次为最低要求;层次为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层次为教材基础上的适当提高和加深。如我在上时间跨度计算时,

3、在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是如下分层的:层同学: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小时、分钟的进率并进行换算。层同学:能正确计算出某一时间点到另一时间点所经过的时间。层同学:能正确计算时间跨度,也能从时间跨度和一个时间点推算出另一时间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热爱数学的兴趣。这就能够更好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知识起点的关系,让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教学,还可消除差生在学习上的障碍,让成绩好的同学得到更好的发展。(2)提问的设计分层。教师对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各项因素,所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接近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点,应该让学生想一想就能解决,而且提问要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还要在新旧知识的关联上作好铺垫。为保证各层次学生在教师

4、提问中都获得均等的学习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问题分成了上、中、下三层,其中较易的问题以复习、基础为主,面向层学生;中层题则面向层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必须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则面向层学生。如我在教学“有一包糖不论是分给18个人,还是分给48个人,都正好分完,这包糖至少有多少块?”时把这类问题交由层、层学生回答;如果把上题中的“正好分完”改成“都剩3块,这包糖至少有多少块?”则交由层学生回答。这样不仅提问面扩大了,而且与回答问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接近了,符合各层学生的真实水平,所有学生都愿参与课堂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的课堂也因此而

5、生动活泼起来。a) 小组学习的分层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和各种学习水平也是十分难得的资源。教师要有效利用好这些资源,让课堂教学的优势得到更大发展。教师集中研讨学生的共性问题时,既可按层的顺序提问学生,让学生相互补充、完善,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也可以先要求层学生示范作答,再提出同一问题或相似问题让、层学生模仿回答;也可让层学生负责作业检查、辅导督促层学生完成练习等职责,还可制订“值日小老师”制度,让个别“小老师”在课堂上离座巡查,为其他学生提供帮助,以缓解学生人数过多而教师指导时间有限的矛盾。我们还要在课堂内外强化学生的小组竞争意识,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组内学生能接纳层学生,而且都能把帮助层学

6、生提高作为每个人的一项职责。(2) 课后作业的分层课后练习题的各种层次,要表现在数量上(如知识的多少,思维能力的多少等),更要体现在质量上(如知识的深浅,思维能力的强弱等)。在设计具体作业时我的原则是“两类三层”,“两类”是指作业题有“必做类”和“选做类”两种,“三层”指教师应对学生练习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性的练习题,是必须做的;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达到层学生的能力极限;第三层次是综合题,可列为选做题。如思考题“一辆客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A、B两地的中点18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为三个层次:即做出“452.5=112.

7、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为低层次,如果学生能分析到“这时刚好离A、B两地的中点18千米中所说的离,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并且列式做出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则为中等层次,如果学生能同时做出“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则为高层次。类似的作业起点低,层次多,学生易于下手,低层次的学生有

8、选择作业的机会,高层次的学生也有发挥能力的空间。这就能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基础性的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优等生也能得到充分提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全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3) 评价手段的分层把智力水平有差异、基础不同的学生用一样的标准来衡量,是明显有失偏颇的。这样的评价方式会让低层次的学生没有成功的喜悦,更会让优等生产生一种理所当然的优越感。正确的方法是分层评价,即把成绩接近的学生按45人分成一组,小组内的同学在练习、考试、答问等各方面竞争。因为同组学生实力相当,所以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性。每月评一次,及时奖励。这样成绩中下等的学生也有获胜的机会,也可获得奖励,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提高。成绩好的学生,由于同组的实力都很强,也会受挫,更能激起他们的斗志,他们从中会知道只有加倍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更加勤奋地学习。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分层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利于优等生充分发挥和学困生适当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