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63108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 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充分显示 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重视。近年来,虽然我县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先后实施了校安工程、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班班通项目,教学环境得到了较大 的改善。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城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能力等 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以来,乡村学校的资金投入与城镇学校不可同 日而语,大小乡镇间由于生源数的多寡,经费差异也很大,无论是过去向学生收 取学杂费,还是

2、由财政统一拨付经费,学生数量直接决定了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 待遇。再加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乡村学校生源逐 年减少,乡村学校可支出的公用经费更加捉襟见肘,学校无力更新教学设备和改 进教学设施,教具仪器陈旧落后,设施简陋,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在 乡村学校还是一种奢望,体育设施严重匿乏,教师的办公条件也较差,难以满足 日常教学需求,更谈不上有经费让教师外出交流学习。(二)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乡村学校一般较为偏 僻,交通和生活都不方便,教师福利待遇低,很难留住人,新上岗的不想来,骨 干教师则想走。以*镇*为例,*比邻*,远离县城,条件艰苦,20

3、11 年并入 *镇后,原*中学作为*初中分校得以保留,可没人愿去任教,每年开学时节最 头痛的事就是教师的分配。由于乡村学校生源逐年流失,目前,我县农村不少学 校在校生只有几十人,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为了照顾到无力转走的学生,仍要 开设好几个年级。按照编制标准,这样的学校教师编制很少;有的只能配备1-2 个老师,因而教师普遍“包班”教学(一人包揽一个班级所有的教学科目),教学 负担相当重,缺少研讨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学校一个老师甚至要面对两至三 个年级,分身无术,只好临时聘请“代课老师”,教学成绩又难以保障。农村学 校师资设置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农村教师队伍青 黄不接

4、。2、教师结构不均衡。近几年,正规大中专毕业生纷纷外调,在乡镇学 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一些民办、代课教师转正后成为教学的主力, 不少教师不会讲普通话、不会操作电脑、不会制作课件。3、教师也“偏科”。在 农村学校,数学和语文教师偏多,理化教师偏少,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奇缺, 很多学校开课不全,有的课程甚至开不起来。(三)办学条件较差。目前边远山区学校校舍条件、教学设施、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普遍滞后,许多学校的教学设施达不到相关标准,校舍年久 失修,缺少必要的音乐、体育、美术、科技、劳技、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设备; 教师办公条件落后,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等等。滞后的硬件

5、设施,使得 许多学校教学方式仅维持在“黑板+粉笔”的最低办学层面,教材所要求的教学 内容无法完全落实。此外,农村地区地形多样,人口居住分散,住宿条件差等从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办学规模。(四)留守儿童多。*全县劳动力资源总数有379788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 228413人。截止到2013年6月,累计劳务输出74410人,其中农村65225人, 城镇2623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累计101123人。每年大量的劳务输出,致使 大批孩子留在了老家。全县有留守儿童35507人,占全县儿童总数的27.59%。 其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14958人,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亲戚照顾的有20549 人,分别占

6、留守儿童总数的42.1%、57.9%。全县在校小学生中有特困孤儿72人。 虽然城镇学校也有不少留守儿童,但主要还是分布在乡村学校。“留守儿童真凄 凉,半年难见爹和娘,放学回家忙家务,夜里梦中唤爹娘。”这是农村留守儿童 的真实写照。二、促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直接 关系到我县教育优质、公平、均衡、科学发展的目标。(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结合我县当前实际情况,应增加农村教育经 费的投入,并适当调剂大小乡镇间的经费比例,照顾生源少的乡村学校。大力推 进农村学校校安工程和设施设备改造等工程,有效解决中心镇学校容量不足,村 小教学和

7、生活设施陈旧、不配套等问题。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实验室、 图书室、计算机室等功能用房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扩 大网络的覆盖面,努力实现“班班通、堂堂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合理规划和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乡村学校分布点多、面广,国家下拨 的各项资金得不到集中使用,经费使用效益低下,甚至浪费,无法从根木上改善 农村落后的办学条件。对此,应按照“合理整合、相对集中、分布实施、均衡发 展”的原则,将班额小、条件差、质量弱、效益低的学校列入撒并和整合范围,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如加大中心学校的办学规模,扩大它的容量和辐射范围;辙 并边远、办学规模小的学校;将规模不大的相邻

8、学校进行整合,集中优质资源和 经费进行投入,减少资金的分散使用和资源的浪费,增加办学效益;对因布局调 整造成部分离家较远的学生,考虑安排午餐,并统筹安排校车早晚接送,尤其是 交通不便的地区,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音体 美及英语等专业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他们参 加各项教研教改活动,使他们迅速成长,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对于乡村学校的 骨干教师不仅要能培养出,关键还要能留得住。要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 缩小与城镇学校的差距;要大力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 困难,给远离家庭的教师提供一定

9、的经济补助;要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审中提高 农村学校中、高级比例,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要对长期坚持在农村学校工作 并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四)大力开展教学帮扶活动,促进村级小学均衡发展。加强城乡和农村学校 的互动,通过开放课堂、开放管理、集体备课、跨校教学交流、跨校师徒结对等 方式,促进学校课程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在优质资源校和薄弱校之间的 流动。充分发挥城区学校及中心小学在学校管理及课程改革中的辐射和指导作 用。继续开展文教活动,探索开展引进高校师范毕业生到我县农村小学支教,缓 解农村学校教师缺乏,增加学校的活力。(五)关注留守儿童,积极探索解决的新办法。孩子的教育是在家庭、学校 和社会三方合力的作用下完成的,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父母情感的缺失,留守 儿童的教育已成为社会性问题,要切实解块这一问题,着力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 和生活环境。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呼吁社会各界都能 伸出关爱之手,采取爱心家长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等方式帮扶和关心留守儿童,让 留守儿童过上正常家庭儿童一样的学习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